孤独的自由

2017-03-15 20:57高云枫
青春岁月 2017年2期
关键词:接受残雪卡夫卡

【摘要】卡夫卡是众所皆知的现代文学的经典传奇,他给后人留下的艺术空间是神秘的、难以穷尽的,有人曾评论说“在卡夫卡的作品的天地中你的旅程达不到任何目的,但你却获得了旅游的最大乐趣。”当代中国富于现代主义色彩的女作家残雪最喜爱的作家便是卡夫卡,残雪对卡夫卡作品有着独到的见解,并在个人文学创作伊始就受到了卡夫卡很大的影响,曾自称是中国的卡夫卡。残雪于1999年出版了《灵魂的城堡——理解卡夫卡》在艺术层面上对卡夫卡的作品进行“灵魂城堡式”的解读,并在创作中对卡夫卡的创作模式进行接受并创新,而且在写作中进行创造性地实践,达到了与卡夫卡精神灵魂的完美结合。

【关键词】卡夫卡;残雪;解读;创作模式;接受;变异

一、残雪对卡夫卡作品的再造性解读

奥地利小说家卡夫卡,于1883年出生在一个犹太商人家庭,卡夫卡是欧洲著名的表现主义作家。他生活在奥匈帝国行将崩溃的时代,受尼采、柏格森哲学对其影响极大,对于政治事件他也一直抱有旁观态度,故而其作品大都用变形荒诞的形象和象征直觉的手法。残雪是当代先锋派女性作家,本名邓小华,1953年生于湖南长沙,于1983年开始文学创作之路,她笔下的世界是特立独行的、荒诞的、离经叛道的。残雪的文学创作深受卡夫卡创作的影响,她本人多次也提出卡夫卡对于她起着决定性的影响,故而在其作品传播过程中残雪被称为是“东方的卡夫卡”。

卡夫卡是残雪最喜爱的作家,残雪于1999年出版了的《灵魂的城堡——理解卡夫卡》从灵魂城堡的角度对卡夫卡《美国》、《审判》、《城堡》、《地洞》、《乡村医生》等小说进行了独到的解读,她根据自己的文学心理模式对卡夫卡的作品进行了再造性的解读。她把“城堡”阐释为“灵魂的城堡”,“城堡”所代表的就是人类孜孜不倦而追求的理性,而K向城堡的一次次追击就是人的“原始欲望”与“理性”的冲突,也是人对最高理想的一次次追求。残雪的灵魂式的解读不仅表现在卡夫卡的长篇小说中,也贯穿于其他短篇小说的解读中,《乡村医生》中病孩儿要死,他的父母和姐姐要他活,这一矛盾也是医生本人灵魂的镜子。对于医生内心深处而言,他认为作为病入膏肓的病人远离痛苦的最好办法便是让他离世,但作为一名医生,其职责却是救死扶伤,延缓病人的死亡。《审判》中作为受害者K与现实中的自我相对而产生强烈的负罪感,进而一步步将自己推到进退两难的境地。

残雪之所以从灵魂的角度解读卡夫卡的作品完全是出于她异于常人的对灵魂的非常关注,是发于一种人性的反省与自我的发现,残雪从艺术层面对卡夫卡作品进行解读,在解读卡夫卡作品之路上另辟蹊径,同时也为解读残雪本人创作提供了可能方式。残雪以她对艺术本质的理解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完整的残雪式的卡夫卡,评的是别人的创作,讲的是自己的创作观念和体会,在她的解读中与其说我们更接近真实的卡夫卡,不如说在聆听一个最为本质的残雪。

二、残雪创作对卡夫卡创作模式的接受与变异

世界在卡夫卡和残雪的眼中同样是异化的存在,他们的小说中弥漫着的梦魇气氛均是对人的荒诞的生存状态的写照。从残雪的作品中可以窥见卡夫卡式的荒诞创作模式、讲求空间和时间的抽象化的叙述模式以及二元对立模式,残雪学习卡夫卡并且有所发展和革新,使得卡夫卡的创作模式在她的筆下具有了属于残雪的特质。比较卡夫卡与残雪的作品,我们便可以发现,卡夫卡在大的荒诞的框架之下,保存了细节的真实可信,故而在晦涩难懂的故事之下主人公的行为确实有迹可循的,在卡夫卡笔下荒诞的世界中,人和物是对立的,人被物化的世界包围并异化,在物化力量面前人的力量是渺小的,无论如何人力在物化力量面前显得弱不禁风。其作品《变形记》便是这类主题的典型代表,作品中的人时刻处在与物化的世界的对立中,物化的力量是不可战胜的,卡夫卡笔下的故事可以发生在任何时代任何时间任何角落,然而他作品中的人物对自己所处的时间和环境是有把握的。相对卡夫卡创作而言,残雪在创作上,不仅大的情节框架奇僻怪诞,在细节上也是夸张,犹如梦魇一般。残雪的小说中抽象化体现为叙述一个陌生的、缺乏线索的世界,在作品中塑造给读者一个迷宫的同时,也给作品中的人物塑造一个迷宫,完全不给人以熟悉感。在残雪笔下不仅时空抽象化,就连作品中的人物所处的空间对他们而言有时候也是一个全新的世界,需要不断的发现和认识。

残雪通过作品整体和细节的双重荒诞化,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对立,这是对立的两端,即人与自身本质的对立,表层与深层的对立,而这种对立的最终走向是本质提升人,使人臻于完美。残雪笔下作品中关于追寻主题与卡夫卡基本相同,在接受卡夫卡点化的同时,又赋予这主题不同的意境。卡夫卡笔下的人物的追寻最终导致的是更大的失落和绝望,使得作品充满了悲剧色彩。残雪小说中人物的追寻并非指向虚无的绝望,而是希望和失望共同交织着的,看似荒诞的人物更注重去改变创造完成生命的奇迹,因而残雪笔下的人物较之卡夫卡显得更为乐观积极。残雪曾说过,只有在寻求中,心灵的对话才会展开。她笔下的人物虽承受着折磨发出痛苦的呻吟,但却不改初衷,以一种征服的姿态成就自己的成功。总体而言,残雪很好的避开了卡夫卡作品中那种消极、退缩的人生态度,她笔下的人物在矛盾中不断冲击,自强不息,从而实现更大的突破与创造,因而积极向上成为她作品的情绪基调。

三、残雪独特的女性叙事

残雪站在女性主义立场上在小说中运用独特的叙事话语,打破了传统的对男性的叙述模式,解构了男性高大、威猛的形象,进而肯定了女性意识。在小说中丑化并异化男性,男性形象脱离中心位置而是更多地依靠女性来唤起男性的生存意识及男性的本质力量。《阿梅在一个太阳天里的愁思》描写大狗和父亲所用的词语是描述女性形体的词语,“肥大的屁股、肥大的臀部”等等。此外女主阿梅也体现出反叛的意味,她嘲弄求婚的新郎,结婚当天也未打扮得艳若桃李,而是照样邋里邋遢,男人们可怜巴巴的坐在那里,阿梅说:“我真为他们难受”,婚礼现场就只有三个客人,也有反叛世俗的倾向。残雪在颠覆男性的自我形象的同时,也摧毁了女性自我设置的“镜像”,这也是对传统男权意识的曲折、传统男性叙事语言方式的打破,同时这也对女性意识的另一种形式的张扬。残雪正是通过这样一种颠覆女性传统写作模式的方法,来反抗男权统治,力求重新建立女性新秩序的自觉意识。

四、结语

残雪将卡夫卡单纯作为一位作家来对他的作品进行阐释,用不同的体验、不同的语言,阐释与卡夫卡共同的人生哲学。残雪是当代少有的真正写人性之绝望的作家,她那异乎寻常的个人体验是不可重复的。在她的笔下,是另一个世界,一切都是扭曲的,没有相濡以沫的亲情和爱情,人与人之间只有猜疑。她以其独特的创作方式,展示着属于她自己的世界。

【参考文献】

[1] 残 雪. 灵魂的城堡——理解卡夫卡[M]. 上海: 文艺出版社, 1999.

[2] 残 雪. 艺术复仇——残雪文学笔记[M]. 广西: 师范大学出版, 2003.

[3] 董爱兰. 残雪与卡夫卡比较研究[J]. 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4).

[4] 何 成. 卡夫卡小说对残雪小说的影响[D]. 南昌大学, 2011,06.

【作者简介】

高云枫(1992—),女,蒙古族,辽宁阜蒙人,辽宁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中西文学比较。

猜你喜欢
接受残雪卡夫卡
雪中
两次阅读和讲授卡夫卡作品的体会
学术卡夫卡
城堡里的卡夫卡
品梅
卡夫卡向父亲示弱
文学可以定义吗?
略论刘勰对王粲诗赋的接受
中国当代文学海外翻译出版与接受
玛丽·安·伊万斯小说在中国的出版与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