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悲剧性审美内涵

2017-03-15 16:55邹文芊
青春岁月 2017年2期
关键词:茨威格悲剧美学

邹文芊

【摘要】茨威格笔下的“陌生女人”对爱情有着飞蛾扑火般真挚热烈的追求,她将自己的生命全然奉献给了自由奔放的爱情,单恋着风流倜傥的R先生直至死亡,在陷于痛苦与迷醉的过程中显现出了无穷大的生命力,带来动人心魄的悲剧美,使读者产生了怜悯、同情、愤慨等悲剧性感受。通过分析作品的悲剧性情节、产生的悲剧冲突和效果,可以感受到它强烈的悲剧美学魅力。

【关键词】茨威格;悲剧;美学;陌生女人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代表作之一。以临死诀别的匿名信的方式,展开了一个陌生女子自十三岁开始对R先生的默默爱恋,诉说了她童年时的春心萌动、青春期的痴心狂恋和成为母亲后的偏执守候。她心甘情愿为爱情付出了自己的青春乃至生命的代价,体现出狂醉的心灵激情与坚忍不拔的精神力量。

悲剧性即是悲剧的本质特性,舍勒将之解释为:“价值毁灭的必然性和不可避免性”,悲剧性审美指通过悲剧美学视角,欣赏被摧毁的高贵的精神,认识人性和社会发展的本质。作品通过展现陌生女子痴情单恋之苦的过程,使人们惋惜哀叹的同时,陶冶了道德性情、获得美好信念与希望。

一、悲剧情节

亚里士多德说“情节乃悲剧的基础,有似悲剧的灵魂”,认为悲剧效果来自于“情节”的“突转”和“发现”,并不靠性格的描写和矛盾冲突。但《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是非情节化的,它从心理层面切入故事,情节发展退居幕后,反倒让大量的情绪流动、思绪跳跃和主观印象描写成为主角。小说通过丰富的心理活动反映了人性的复杂与矛盾,也需要在情节起承转合的辅助下,才能透过女子所遭受的心灵苦难而产生无穷的悲剧美。

悲剧情节发展需要制造悬念、发现和突转,其一可以通过不可预见的事件变化来反映冲突矛盾,其次可以观察人物在重大环境压力下所做的选择,从而揭示其深层性格。作家R收到无名的信,信开头一句:“我的孩子昨天去世了——为挽救这个幼小娇嫩的生命,我同死神足足搏斗了三天三夜。”预告女人亡子的结局,直接布下疑点和悬念,使读者开始猜测二人的关系和悲惨命运的起因。而女人在死神面前的无力感不仅渲染出了沉重阴郁的气氛,还暗示了她与自我命运苦苦抗争的悲剧线索,奠定了小说英雄般悲壮的悲剧基调。女人的性格特质通过“搏斗”的行为真实地展现出来:她意志自由、坚韧不屈、极重感情,会承受着巨大的欢乐与悲悯,与残酷的命运斗争到底。悬念感使小说更富有艺术感染力。将亡子的悲惨结局放在R先生看信的第一眼,同时也是读者读小说的第一眼,读者化身为R,双重身份交织,能迅速激起惊骇和怜悯之情,同时保持了读者的紧张与期待,将悲剧总体趋势的必然性与具体事件的突发性巧妙结合。

当她十三岁第一次邂逅作家R先生,她“整个地爱上了你”,“可是从我接触到你那充满柔情蜜意的眼光之时起,我就完全属于你了”。正是这个“我已沦陷于对R的爱”的“发现”事件,成为了悲惨命运的鸣枪,且贯穿始终,终身缠绕在她心中。《诗学》解释“突转指行动按我们所说的原則转向相反的方向”,事件中理想期待与现实反应的强大反差,造成了强烈的戏剧性。听到R说“我永远也忘不了你。”她以为他终于记起她了,“我的整个灵魂都沉浸在这个想法之中”。但R却偷偷将钱塞进她的暖手筒内,她顿觉心碎“这一瞬间,我怎么会没有叫起来,没有给你一个耳光呢”。小说通过情节布局来展示人物命运与内心情感的复杂冲突,表现了强烈的悲剧效果。

二、悲剧冲突和效果

悲剧冲突揭示的是人与内在或外在环境之间的抗争,展示了必然存在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身的各种矛盾与冲突。

小说首先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女子全身心地投入对R的爱,连尊严、青春、生命都可以放弃,纵使男子毫无回应,她也忠贞不渝。R却是风流潇洒、纵情恣欲,“喜欢对所有的女人,像蜜蜂采花似的对世界滥施爱情,而不愿做出任何牺牲。”两种几乎截然相反的爱情观相撞:女子默默付出、饱受爱情折磨;男子滥用感情、逍遥自在。才会产生畸形的“我整个的一生都是属于你的,而你对我的一生却一无所知”关系,让女主人公单方面承受这不幸与悲戚。

其次体现了人与自身的冲突。女子意识到这份错误的爱情会让自己身心俱伤,但仍选择用爱的激情去掩盖一切苦难,以这份无果之爱为信仰,在生命中享受狂醉的欢畅。一边是自己全心全意奉献爱情的幸福,另一边是R无以回报、始乱终弃的折磨,她千万次在心底祈求R能认出自己,但又从不主动点破,始终抗拒真正走进他的生活。她想要守住贞洁:“我怎么能把自己既给你,又给别人呢?你是我的一切,而别人只不过是从我生命边上轻轻擦过的路人。”但后来为了给自己与R的孩子最好的条件而开始卖淫,“你不爱我,而我的身子又只属于你一个人,既然这样,那么我的身子不管做出什么事来,我也觉得是无所谓的了。”尼采的酒神精神在她身上表现为一种无理性的情感放纵,一种因爱而产生的交织着痛苦和狂喜的迷醉状态。

知晓自己怀孕后,她独自在“充满了呻吟、狂笑和惨叫的产房,那间宰割羞耻心的屠场”准备分娩,但她却说:“假如由于那些时刻我还得再进一次地狱,而且事先知道我将受的苦,那么我还愿意再进一次,我亲爱的,愿意再进一次,再进一千次!”她直面惨淡人生,不愿屈服于苦难,显示了顽强的生存意志和强烈的个人尊严,彰显了人性之高贵,能净化读者心灵、昂扬斗志。R成为了她一生的信仰、生命的全部意义,即使R冷漠待她,她仍以无悔的意志正视这爱情悲剧,维护尊严和独立人格。“尽管这种爱是以牺牲精神为内核的,但在她对自尊和自我的不懈秉持中,这种对爱的追求散发着一种诗性的优美。”遭欺侮、苦恋、丧子等不幸事件能激起人们的同情、怜悯之情;作为单恋成痴的普通女子身份贴近真实生活,能引起人们的恐惧之感。读者在对她悲剧命运成因的思索中,感受到肆意释放人性的畅快美感,以及这种美在苦难中所遭到的摧残与压抑,心灵得到净化,达到一个更澄明的境界。

茨威格笔下的这位陌生女人完全信任自己爱欲的本能冲动,勇敢无畏地在无望的爱情中追求自我价值,奏出了一曲超越了庸俗和理性的英雄主义爱情悲歌。

【参考文献】

[1] 贺丽华. 酒神精神与《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J]. 文教资料, 2015,35:140-142.

[2] 樊 杰. 悲剧性审美对我国教育的启示[J]. 科技信息: 学术研究, 2007,36:111-112.

[3] 赵 娟.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优美与壮美内涵解读[J]. 文学教育: 中, 2016,9:20-21.

[4] 亚里士多德. 陈中梅, 译. 诗学[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96:65.

[5] 斯蒂芬·茨威格. 张玉书, 译. 斯·茨威格中短篇小说选[M].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6.

猜你喜欢
茨威格悲剧美学
作家的办法
作家的办法
Chapter 23 A chain of tragedies 第23章 连环悲剧
印花派对
茨威格是小一号的陀思妥耶夫斯基
画家的悲剧
纯白美学
近视的悲剧
春食色彩美学
“妆”饰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