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攻破铜墙铁壁

2017-03-15 12:06
关键词:城池骑兵皇帝

●蓝 夜

如何攻破铜墙铁壁

●蓝 夜

你玩过《坦克大战》吗?还记不记得在游戏中,围绕在我方总部周围的那一圈砖墙呢?在游戏里,每次把砖墙升级为钢铁墙时,总会让玩家无比高兴,因为这意味着我方总部处在铜墙铁壁之下,没有敌军可以伤害到它。

在军事上,城墙自古就是极为重要的防御设施。金文大篆(zhuàn)体的“城”字里,右边是一个武器的形状,意为用武器守卫着城池。由此可见,城的本义就是用于防守的军事设施。所以,很多筑城之人,都会竭尽全力打造一座最坚固的城池,让所有来犯之敌望而却步。

那么,假如你是攻城者,当你面对一座铜墙铁壁时,会怎么做呢?你会知难而退,还是想方设法攻下这座城池?一千多年前的拓跋焘(tāo),在面对这个问

题时,做出了他的选择。

无法攻陷之城

拓跋焘是北魏明元帝拓跋嗣长子,北魏第三个皇帝,鲜卑人。在他十岁那年,毗(pí)邻北魏的胡夏建成了他们的新都——统万城。

北魏和胡夏国土相邻,双方连年征战,胡夏开国皇帝赫连勃勃的父亲便是死于北魏的征伐之中。古语云“杀父之仇不共戴天”,赫连勃勃从建国开始,就没打算跟北魏和平共处。所以对于北魏来说,不管它是想对外扩张还是坚守国土,胡夏都是一个极大的威胁。而胡夏的新都统万城的建成,对北魏来说绝对不是一个好消息。

胡夏

又称夏国或赫连夏,它是东晋十六国时由匈奴铁弗部首领赫连勃勃所建立的政权。为别于夏、商、周三代的夏朝,又因其建国者为匈奴人,所以称“胡夏”。

为什么呢?因为这座城池太难攻了。

让我们先从它的缔造者赫连勃勃说起。赫连勃勃是南匈奴右贤王去卑的后代,匈奴铁弗部人。赫连勃勃原本投靠后秦,受到后秦皇帝姚兴的重用,但他却背叛了姚兴,又杀死了自己的岳父没奕于,带着从姚兴和没奕于那里获得的兵马,于公元407年,在高平城建立了胡夏国。

公元413年,赫连勃勃决定在朔水之北、黑水之南修筑新都。为什么要选择这个位置呢?首先,这里三面环水,地势雄峻,易守难攻;其次,这里处于长安北上的秦直道上,可以充分利用直道的交通来发挥骑兵快速作战的优势。在此处建城,可谓一个绝妙的选择。赫连勃勃说:“朕方统一天下,君临万邦,可以统万为名。”就这样,这座被寄予了他雄心壮志的新都,便得名为统万城。

统万城的修筑过程十分残酷。它的城墙是由“三合土”夯(hāng)筑而成,这种由石灰、沙粒和黏土组成的混凝土,至今仍为建筑界采用。检验时,如果铁锥能刺入城墙一寸,便杀掉修筑的工匠一并筑入墙中。可以说,统万城是一座在累累白骨之上建起来的城池。用这种严苛的检验方法修筑的统万城,“基如铁石,攻凿不能入”,几乎可以说是无法被攻陷的城池。

少年皇帝拓跋焘

公元423年,年仅十五岁的拓跋焘登基成为北魏皇帝。拓跋焘即位之初,北魏周边的其他政权不但没把这个小屁孩放在眼里,反而还产生了趁机进攻北魏抢一把的打算。

公元424年,柔然可汗大檀(tán)率领6万骑兵入侵北魏。拓跋焘等不及大军集结,自己率领一支数千人的骑兵队迎敌,在柔然大军的重重包围中,拓跋焘从容自若,杀得柔然大败而归。

解除了柔然的威胁,拓跋焘将目光投向了那座从他十岁起就享誉北方的统万城。因为这一年,赫连勃勃去世,他的几个儿子为了争夺皇位互相残杀,胡夏局势动荡,正是进攻的好时机。

公元426年,拓跋焘亲率2万轻骑,趁着河水封冻蹚过黑水河,逼近统万城。毫无准备的胡夏国新皇帝赫连昌出城应战,很快兵败而归。北魏军趁统万城城门未及时关闭,攻入城内,一度杀入皇宫。然而由于统万城城池坚固,城内兵力众多,孤军深入的北魏军不得不又从城内撤出。次日再战时,统万城城门紧闭,怎么叫都不出门应战,赫连昌打定主意做缩头乌龟。面对这狗咬刺猬——无处下嘴的局面,拓跋焘没有了办法。

这一次攻城的无功而返,似乎证明了统万城的坚不可摧。拓跋焘却没有因此而放弃,这次进攻让他了解到统万城的情况,为他的第二次攻城打下了基础。

攻陷统万城

再一次攻城的机会来得很快。

公元427年正月,赫连昌命令他的弟弟赫连定率军2万前去收复长安,统万城的守备变得薄弱。拓跋焘听到了这个消息,立刻下令大造攻城器具,同时增兵长安,用来牵制赫连定的军队。6月,拓跋焘率领近10万大军,再次踏上了攻打统万城的征途。

谁知到了半路上,拓跋焘突发奇想,决定留下所有的步兵和辎重,只带着骑兵去攻打统万城。仅用骑兵去攻下一座坚城?这简直是异想天开,从来没有过的事儿。随行的官员没办法,只好一起劝他:别光图着走路快,统万城如此坚固,还是带着步兵慢慢来吧。但拓跋焘不同意,他认为用兵的策略中,攻城是最下策。他想出的“奇计”是要采取诱敌出城、野外决战的战术。就这样,拓跋焘力排众议,只率着3万轻骑抵达统万城。

拓跋焘将军队主力埋伏在统万城外围两侧,以少数人马到统万城下诱战。然而赫连昌这次却学乖了,硬是坚守不出。见赫连昌不上钩,拓跋焘决定退军示弱。

恰好赫连昌这时又听说北魏军已经断粮,只能吃野菜,而且步兵和辎重都没有到,此时正是一举歼灭他们的好时候。于是赫连昌终于心动了,他率领城中的3万军队出城攻打北魏军。

见胡夏军队终于被引出了统万城,拓跋焘却没有立刻扑上去与之一战,而是指挥北魏军继续撤退,牵着胡夏军队奔走,以消耗他们的体力。一切按计划进行,谁知天公不作美,突然之间风雨大作,飞沙遮蔽了天空。北魏军恰恰又是在逆风的方向,局势顿时翻转,变得对他们不利了。

在这个时候,北魏军中有人开始打退堂鼓了,说气候突变,明显是上天在帮助胡夏,不如暂且退兵。可一名叫作崔浩的太常卿挺身而出,说道:“我军千里而来,怎么可以一日之间就变卦了?现在敌军贪进不止,后面已经没有了援兵,我们正应该分兵隐匿行踪,攻其不备。刮风下雨,要看人怎么加以利用,如何认定对我们不利!”

崔浩的谏言鼓舞了拓跋焘,拓跋焘采纳他的方法,将主力兵分两路,在风沙的掩护下绕到敌人后背,对其进行包围,然后发动总攻。胡夏军顿时大败,赫连昌来不及退回城内,只能逃亡到上邽(guī)(今甘肃天水)。

主力部队被歼灭,几乎毫无反抗之力的统万城很快便陷落。就这样,这座当时最坚固的“无法攻陷之城”,建成不过数年,就被北魏攻破。3年之后的公元430年,胡夏灭亡。

太常卿

中国古代的一个官职名称,属于宗族祭祀的长官,原名奉常,起源于汉景帝时期。至南朝梁陈与北魏始称太常卿,北齐称太常寺卿,为太常寺的长官。

统万城之战是一场用骑兵攻克城池的典型战例。这一战中,拓跋焘充分发挥了骑兵机动性强的优势,采取诱敌出战的策略。遇到不利天气时,又灵活地将此不利因素化为有利条件,彻底歼灭了敌人。可见不管多么坚固的堡垒,只要巧妙运用谋略,都能找到破解它的方法。

猜你喜欢
城池骑兵皇帝
古城池中瓮城的起源、作用与历史发展
皇帝需要帮忙吗
女皇帝
骑兵之败
皇帝怎么吃
骑兵与绿手(大家拍世界)
镜花缘(8)
锦绘:曾忆古城池
城池破,天边正残月
秦代的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