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沿线高校民族图书馆发展策略

2017-03-15 13:58张佳丽蔺继红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馆藏馆员少数民族

张佳丽,蔺继红

(1.内蒙古民族大学 图书馆,内蒙古 通辽 028000;2.内蒙古农业大学 图书馆,呼和浩特 010018)

“一带一路”沿线高校民族图书馆发展策略

张佳丽1,蔺继红2

(1.内蒙古民族大学 图书馆,内蒙古 通辽 028000;2.内蒙古农业大学 图书馆,呼和浩特 010018)

为使民族图书馆能够把握和适应“一带一路”战略契机,助推民族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和地区经济、文化的繁荣,在分析“一带一路”沿线高校民族图书馆的概况和存在的问题基础上,从资源建设、服务拓展和文化传承等方面进行定位思考,从馆藏建设与服务拓展、人员重组和技能提高、教学改革与技术更新、馆际共享与跨界合作等方面提出发展策略。

民族图书馆;高校图书馆;一带一路;发展策略

随着《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的发布,“一带一路”战略标志继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层面的又一次重拳,是中国崛起的标志性战略,它不仅是商路的延伸,而且也是国家利益边界、安全边界和文化边界的延伸[1]。“一带一路”战略,涉及范围包括中国少数民族人口比较集中的内蒙古、宁夏、新疆、西藏、广西、贵州、云南、青海等八个民族省区,为少数民族地区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中明确指出,建设“一带一路”对民族地区特别是边疆地区是个大利好,要加快边疆开放开发步伐,拓展支撑国家发展的新空间[2]。海、陆丝绸之路沿线、内蒙古联通俄蒙沿线区位优势凸显。少数民族地区的高校图书馆如何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抓住机遇,大跨步推进民族地区图书馆事业的大发展,是摆在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面前的一个重大问题。

一、现状分析

1.民族图书馆的范围

民族图书馆属于专业图书馆的范畴,是图书馆事业和民族文化事业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其涵盖的范围来讲,民族图书馆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馆名为“民族图书馆”,如中国民族图书馆等;二是指带有民族性质的图书馆,如藏书的民族特点、服务对象的民族特点、业务人员的民族特点以及业务工作的民族特点等,如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等各类民族院校图书馆;三是指民族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 所辖的各级各类图书馆[3]。

2.“一带一路”沿线高校民族图书馆界定

“一带一路”所涉及的海、陆丝绸之路沿线和内蒙古联通俄蒙沿线所涉及的少数民族地区众多,分布着维吾尔、哈萨克、回、彝、羌、藏、蒙古等50多个少数民族,沿线也分布着大多数的高校民族图书馆。根据对民族图书馆的定义,本文界定的高校民族图书馆是各民族地区民族高校所辖的民族图书馆,包括北方民族大学图书馆、大连民族大学图书馆、内蒙古民族大学图书馆、云南民族大学图书馆、青海民族大学图书馆、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图书馆、贵州民族学院图书馆、西藏民族学院图书馆、右江民族医学院图书馆、广西民族大学图书馆、西北民族大学图书馆、贵州民族大学图书馆、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图书馆、中南民族大学图书馆、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图书馆等高校民族图书馆,而同样具有民族特色的但没有以民族图书馆命名的高校民族图书馆不在此次调研范围。

3.存在的问题

结合作者工作实际,并分别以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并且“图书馆”或者“高校图书馆”或者“民族图书馆”,围绕资源建设、特色数据库、学科服务、移动图书馆、资源共享、区域性图书馆联盟、阅读推广等内容进行了多次组合检索CNKI全文数据库近十年来关于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的文献,同时辅以网络调查,研究发现中国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在资源和服务方面仍相对落后,呈现缺少总体规划、分工与责任不明确、技术更新缓慢、馆员队伍建设滞后、共建共享滞后、信息素质教育滞后等问题,以内蒙古地区为例,具体表现如下:

(1)缺少总体规划。当前,民族图书馆面临“十三五”规划期,又处在“一带一路”的重大机遇期,民族图书馆所处的地缘优势和政策优势明显。“面向战略的规划要求对图书馆未来和发展前景进行科学的预测,把握图书馆业务发展的大方向;而面向实施的规划要求规划基于当前业务,将目标和任务分解到图书馆的全部业务流程与业务环节中,从而使规划付诸行动。”[4]从长远看,民族图书馆没有基于以上两个政策环境制定健全的规划,规划缺乏思想性、战略性和前瞻行,仍是基于资源的规划,为图书馆后续的大发展造成方向上的错误。

(2)分工与责任不明确。目前,少数民族地区的高校图书馆领导班子的配备都趋于合理,领导班子文化程度也越来越高,提高了图书馆在学术界和学院之间的知名度,但是总有一些积重难返的现实存在。以内蒙古民族大学为例,首先馆长非图书馆学科班出身,图书馆馆长工作的职业特征并未受到高等学校管理者的认可[5];其次,非图书馆专业的馆长在其本领域的教学和学术任务非常繁重;作为协助馆长的副馆长分工协作,没有权力全面主持工作,也不能从政策大局出发考虑民族图书馆的未来;对于图书馆历史遗留的一些问题处理不及时,导致后续的工作难以推进,高水平的业务工作难以开展。

(3)技术更新缓慢。过去五年,内蒙古地区图书馆事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具体表现为:经费保障大幅提升;基础设施得到加强;文献资源日益丰富,资源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基础服务成效显著;阅读推广活动形式多样;标准化、均等化建设有力推进。当前面对的现实问题是如何以“一带一路”为契机,提升资源的服务能力和效能,将大数据、“互联网+”等概念融入到现实的工作中,并让读者真正的体会到这些新理念、新技术带来的变化和实惠。

(4)馆员队伍建设滞后。在最新制定的图书馆规程中明确提出了专业馆员和辅助馆员所占比例及学历等条件,并在第十三条中指出“高等学校应将图书馆专业馆员培养纳入学校的人才培养计划,重视培养高层次的专家和学术带头人。鼓励图书馆工作人员通过在职学习和进修,提高知识水平和业务技能。”这也符合“一带一路”大环境下对民族地区图书馆的要求,只有高水平、全方位的图书馆员队伍才能打造优质的图书馆服务团队。现实是民族图书馆的馆员素质明显参差不齐,图书馆没有制定具体的馆员培养方案,馆员服务意识和服务功能急需加强和健全。获取资源的成本(时间和距离)比较高,主动服务意识淡薄,不能深入科研、教学一线,图书馆主动的将自己边缘化。

(5)共建共享滞后。内蒙古区域图书馆缺乏全区层面上的整体规划和顶层设计,全区范围内的图书馆资源结构和布局凌乱,甚至家底不清,资源不足和重复建设现象并存[6]。目前区域性图书馆联盟的建设和运行模式主要是依托CALIS平台,开展的工作主要包括联合编目、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以及业务培训。内蒙古民族大学图书馆主要是参与CALIS的馆际互借,其他的资源整合和共建共享模式目前几乎处于停滞状态,对外不能将自己现有的特色资源宣传推广出去,没有形成区域优势,对内还停留在不系统、不全面、不连续的纸质馆藏收藏阶段,无法满足用户对文献资源的需求。对于蒙古族特色资源不能有效地挖掘和推广出去,为后续的探索和服务留下隐患。受观念、学科背景、服务能力的影响,一些深层次的、个性化的、学科化的服务体系尚未形成。

(6)信息素质教育滞后。民族地区高校信息素质教育具有明显的特殊性,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地域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这一不可抗拒的客观因素是带来信息素养差异的主要原因。总体看,城市远远高于乡村,农业地区高于牧业地区。其次,由于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相对独立且相对稳固,一些大学生存在片面的民族自我意识,对本民族以外的文化认同较低;另外,少数民族大学生对本民族的语言有较大的依赖,使得信息沟通交流中,信息符号多样化[7],直接阻碍了信息用户有效获取信息;最后,各民族院校没有形成一个科学、多元可操作性的少数民族大学生信息素养指标体系。要么忽略少数民族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文化内涵和少数民族教育的特殊性,要么过分单一的强调民族的特殊性,都不利于少数民族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而这些少数民族大学生正是“一带一路”政策所急需的了解沿线国家民族语言、生活习惯的少数民族专业人才。

二、发展定位

“一带一路”沿线的民族高校大多地处中国西部地区,少数民族聚居人口众多,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高校图书馆在大力推进移动化、智能化、数据化、融合化的同时,应找准发展定位,针对“一带一路”政策所需要的文献信息需求,提出符合自身情况的发展愿景。

(1)资源建设:以学科建设、地域文化和民族特色为主。 “一带一路”政策就是要将广大的西部少数民族放在发展的前面,推动经济和文化等的大发展,地处“一带一路”沿线的少数民族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应以本校的学科建设为主,同时保证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首先图书馆仍坚持发挥学校文献信息资源中心作用,继续为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提供文献信息保障;同时拓展和深化服务内容,积极参与各种资源共建共享;根据学校重点发展的特色学科,建设和发展少数民族特色馆藏、民族地方文献馆藏,继续打造蒙古文特色文献数据库。只有建立具有丰富有特色的文献资源,才能发展好民族教育,才能为“一带一路”政策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

(2)服务拓展:为教学、科研和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深层次服务。图书馆无论是直接还是间接参与到“一带一路”的建设当中,都要通过其服务的对象——读者来实现,这里的读者可能是未来参与到“一带一路”沿线工作的大学生,也可能是各种研究“一带一路”的专家学者,无论是哪种情况,图书馆都要做好对这些读者的服务工作。首先,民族高校图书馆应采用现代化技术改进服务方式,提高馆藏利用率和服务效率;根据读者需求,开展相关的文献传递、馆际互借、代查代检等服务工作;深化学科服务,根据需求积极探索开展新服务;配合教学,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积极探索双语授课专业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新方式;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完善和创新新生培训、专题讲座的形式和内容;积极采用新媒体,开展针对“一带一路”相关内容的阅读推广等活动。所有以上的活动都紧紧围绕“一带一路”这个主题,将服务的触角延伸到“一带一路”所需的每个角落。

(3)文化传承:创新、发展和引领民族文化。高校图书馆的基本职能是保存和整理人类的文化成果。根据 “规程”总则第三条对图书馆文化传承创新的阐述,“一带一路”沿线民族高校图书馆应继续收集、收藏、加工和整理民族文化资源,传承和弘扬丝路精神,同时古为今用。首先,利用现有的少数民族人才和设备优势,进行深入挖掘和整理特藏和古籍,为弘扬和发展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做应有之意;其次,进一步整合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文献资源,打造统一的资源检索平台;第三,联系区域内高校和公共图书馆,深化合作,实现资源共建共享和民族文化的推广工作,繁荣民族地区文化,提高人口素质;第四,与地方合作,支持地方文化发展,并为地方政府决策提供支持。

三、发展策略

“十三五”期间,民族地区的高校图书馆迎来了又一波大跨步式发展时期,同时以“一带一路”政策为契机,加快民族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必将使少数民族地区的高校图书馆大放异彩。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的发展要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1.馆藏建设与服务拓展

(1)加大特色馆藏资源建设,提供特色服务。特色馆藏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一个图书馆中独具特色的部分馆藏;二是指一个图书馆总的馆藏体系具有与众不同的特点[8]。民族院校图书馆针对第一部分特色馆藏应加大力度让读者发现或者将不能被搜索引擎正确描述和编入索引的特色馆藏得到充分利用,真正的让图书馆的现有馆藏为“一带一路”政策服务;整理和深入挖掘“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各民族保存的历史文献、史料、文学作品、方志、考古资料、碑刻等,优化特色馆藏资源的建设,完善特色馆藏资源网站建设,加强特色馆藏资源的宣传,重视基于特色馆藏资源的服务,逐步开展面向校外读者的特色馆藏服务等[9],为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提供便利;同时加强图书馆、档案馆与博物馆资源的整合,将档案资源和博物馆资源数字化,建立一个统一的网络平台供读者检索查阅,最大限度拓展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特色资源的辐射面积,为“一带一路”沿线提供充分的信息资源服务。

(2)重新布局,提供多功能的空间服务。伴随着新技术和高校的教学改革,数字时代图书馆的角色发生了转变,图书馆的空间服务在教育、学习和研究等方面的重要性日益增长,图书馆界应激发图书馆作为场所的潜能[10]。以内蒙古民族大学为例,目前内蒙古民族大学大力发展海外留学和引进留学生政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如巴基斯坦每年都会有大量的留学生来本校学习,而去蒙古国、俄罗斯等国家的本校师生比例每年都在增加,图书馆要以学校政策为主,以服务“一带一路”为辅,针对西部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的特色,以读者需求为导向,调整服务方式和范围,对图书馆的设施与空间规划重新调整,融合民族特色和特殊需求,建设公用空间、学习空间、研究空间、服务空间、社交需求空间等[11]以人为中心的空间服务模式。

(3)提供深层次的研究支持服务。目前国内外大学图书馆已经为用户系统地提供深层次学科服务,主要有关于科研选题、研究开展、研究数据管理、撰写研究论文、传播研究成果等科研活动多个环节的文献和情报服务,并在网站上设立专门的科研支持服务栏目[12]。“一带一路”背景下的西部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也应该在资源技术保障的前提下,针对专业人员和民族馆员,培养一批 “联络馆员”, 直接联系到相关学科的专家教授并将服务参与到院系的具体的教学与科研项目中去,针对“一带一路”相关问题,进行深层次、多环节、有针对性的文献情报服务,提升西部地区民族图书馆行业的服务深度和广度,为“一带一路”提供智力支持。

2.人员重组和技能提高

图书馆作为支撑学校教学科研发展的重要部门,在深化学科建设、辅助保障学校战略目标等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提升服务理念、优化组织机构、创新泛学科化服务体系,使馆员有意识也将服务融入教学、嵌入科研、支持创新和传承民族文化,是新技术环境和新服务理念对馆员提出的新要求。图书馆必须人员重组和机构重组,进行专业馆员(包括资源建设、学科馆员、咨询馆员等类似分级分类)、特色馆员(科尔沁文化、蒙医药和地方志等专门馆员)、技术馆员以及辅助馆员等类似的分级分类定岗;这一过程也必须伴随着馆员技能的提高,学校以及图书馆通过职业、业务培训和有针对性的人才引进以及控制人才流失和吸引相关人才等措施保障图书馆馆员的技能提高,只有馆员素质的全面提升与工作职能的重新合理调整相结合,才能让图书馆焕发活力,用更多热情和精力投入到“一带一路”建设当中,为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提供信息服务。

3.教学改革与技术更新

推进“一带一路”的人才建设,需要高校图书馆对原有的信息素质培训方案进行重新检视,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尤其是少数民族信息素质,根据国家战略和现实需求深化开展信息素养课程教学改革。要掌握少数民族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特殊性,采取多种方式和方法因材施教,切实提高其信息素养水平。首先信息资源建设尤其民族语言文献资源建设、信息检索平台的建设、以及针对民族语言学生和民族语言授课学生的教学模式等必须针对少数民族教育的特殊性与时俱进;其次,改变原有传统的授课模式,调整为互联网时代适合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互联网+课程、互联网+教学等在线+互动的教学模式,全面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

4.馆际共享与跨界合作

(1)馆际共享。“一带一路”沿线分布着不同语言、不同种族的文化载体和人类遗迹。实现馆际共享,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一带一路”沿线文化载体的价值,达到共同建设、共同开发、共同分享、共同保护、共同发展的目标。同时,“一带一路”高校战略联盟的成立,构建“一带一路”高等教育共同体,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大学在教育、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合作[13]。也给民族地区的高校图书馆开展馆际共享提供了基础。“一带一路”沿线的民族高校图书馆只有加强资源和服务的共享,才能更好的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信息服务和智力支持,实现共同的发展。

(2)跨界合作。身处“一带一路”建设第一线的产业界最清楚沿线国家的经济需求以及与之相匹配的人才需求,因此加强两者间的合作既要求产业界要及时向高校传递人才需求信息,又要注重高校与相关产业界的合作。以内蒙古地区为例,内蒙古地区与蒙古国以及其他中亚各国使用的语言相似之处要求本地区的高校必须加大蒙古文文献资源的建设。目前,蒙古文资源的图书馆采购、配送比较困难,很难满足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尤其是蒙语授课教师与学生的需求;另一方面,蒙古文出版社和书商由于寻求不到蒙古文资源的需求用户造成其出版量下降和业务萎缩。如果三者之间进行合作,首先满足了蒙授师生的资源需求;其次刺激和扩大了蒙文文献的出版,激活了蒙文出版行业的业务;对于图书馆,也能为蒙文文献资源数字化和统一平台的建设提供稳定的资源,为共建共享蒙文数字资源提供了可能。

四、结 语

“十三五”期间,各项工作都面临新局面,“一带一路”沿线地区高校尤其是少数民族地方高校图书馆应以“一带一路”为契机,关注高等教育环境及教学模式改革,适应移动、智能、数字、“互联网+”等新趋势,在图书馆事业快速发展和转型的重要时期,重新进行自我定位,反思自己的不足,找准方向、把握趋势,建设一个以用户需求为中心,以信息技术为手段,馆员高度参与教学和科研,以服务地方经济和繁荣地方文化为导向的学术化、信息化、网络化空间。

[1] 中欧友谊和合作:让生活越来越好[N].人民日报,2014-03-30(2).

[2] 王正伟.民族地区要在服务“一带一路”战略大局中大有作为[J].民族论坛,2015(7):5-7.

[3] 乔雪梅,甘大明.试论民族图书馆的社会责任[J].图书馆杂志,2012(3):17-18.

[4] 柯平.图书馆规划制订的科学性评价[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6(1):6-9.

[5] 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2014年高校图书馆发展概况[R/OL]. [2016-05-11].http://www.tgw.cn/sites/default/files/attachment/tjpg/20151109.pdf.[6] 祁兴兰.内蒙古区域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现状、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5(11):82-88.

[7] 金沛霖.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0.

[8] 鄂丽君.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的现状与分析[J].图书馆建设,2009(12):19-23.

[9] 侯爱花.美国知名高校图书馆的特色馆藏建设与服务[J].图书与情报,2014(5):75-79.

[10] 许桂菊.作为场所的图书馆:再思考与展望[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4(3):44-49.

[11] 肖小勃,乔亚铭.图书馆空间:布局及利用[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4(4):103-107.

[12] 鄂丽君,蔡莉静.国外大学图书馆科研支持服务内容介绍及特点分析[J].图书馆杂志,2015(1):82-86.

[13] 朱素真.“一带一路”高校战略联盟:搭建资源共享平台[J].世界教育信息,2015(23):78-79.

(责任编辑 刘敏)

Development Strategies for Ethnic Libraries along “One Belt and One Road”

ZHANG Jia-li1, LIN Ji-hong2

(1.Library of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Tongliao Inner Mongolia 028000,China;2. Library of Inner Mongoli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ongliao Inner Mongolia 010018, China)

To enable ethnic libraries to grasp the opportunities and adapt to the strategy of “one belt and one road” and boost the development of ethnic libraries and the prosperity of regional economy and culture,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situation and problems as regards ethnic librari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long “one belt and one road” and dwells on resources construction, service expansion and cultural inheritance of the libraries. Development strategies in relation to collection construction and service expansions, personnel reorganization, skill improvement, teaching reform, technology update, interlibrary sharing and cross-border cooperation are provided.

ethnic library; university library; “one belt and one road”; development strategy

2017-01-17;最后

2017-04-02

国家社科基金(15XTQ001);内蒙古民族大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NMDYM15042)。

张佳丽(1981-),女,吉林白城人,馆员,主要从事信息分析与咨询、少数民族图书馆事业和阅读推广研究。

2096-1383(2017)04-0305-05

G259.27

A

猜你喜欢
馆藏馆员少数民族
馆藏
博物馆的生存之道:馆藏能否变卖?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承华、斗尕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知还印馆藏印选——古印篇
勘误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佐等3位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政〔2017〕32号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介绍两件馆藏青铜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