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硝唑控释药膜治疗牙周病的疗效评析

2017-03-15 15:04柳朝平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2期
关键词:药膜菌斑指数出血指数

柳朝平

(汉川市沉湖镇卫生院 湖北 汉川 431608)

甲硝唑控释药膜治疗牙周病的疗效评析

柳朝平

(汉川市沉湖镇卫生院 湖北 汉川 431608)

目的:探讨用甲硝唑控释药膜治疗牙周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5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140例牙周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这140例患者分为控释药膜组(70例)和口服片剂组(70例)。为口服片剂组患者应用甲硝唑片进行治疗,为控释药膜组患者应用甲硝唑控释药膜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治疗前后其牙菌斑指数、龈沟出血指数、牙龈指数和牙周袋深度。结果:在进行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牙菌斑指数、龈沟出血指数、牙龈指数和牙周袋深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结束后,控释药膜组患者的牙菌斑指数、龈沟出血指数、牙龈指数和牙周袋深度均明显优于口服片剂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口服片剂组患者相比,控释药膜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更高,治疗后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甲硝唑控释药膜治疗牙周病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牙菌斑指数、龈沟出血指数、牙龈指数和牙周袋深度,且安全性较高。

牙周病;甲硝唑控释药膜;临床疗效;牙菌斑指数;龈沟出血指数

牙周病是临床上口腔科的常见病。此病是造成成年人牙齿缺失的主要因素之一。甲硝唑片是临床上治疗牙周病的常用药物。但是,临床调查发现,应用甲硝唑片进行治疗的患者在用药后常会出现胃肠道不适等不良反应[1]。近年来,随着口腔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用甲硝唑控释药膜治疗牙周病的方法逐渐得到了临床上的认可[2]。为了进一步探讨用甲硝唑控释药膜治疗牙周病的临床疗效,笔者选取近期内在我院就诊的140例牙周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了以下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5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140例牙周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这140例患者分为控释药膜组(70例)和口服片剂组(70例)。控释药膜组的70例患者中有男38例,女32例。本组患者中年龄最小的19岁,年龄最大的60岁,其年龄平均为(42.6±5.6)岁。本组患者病程的范围在2个月至3年之间,其病程平均为(1.5±0.3)年。口服片剂组的70例患者中有男37例,女33例。本组患者中年龄最小的20岁,年龄最大的53岁,其年龄平均为(44.9±6.3)岁。本组患者病程的范围在3个月至2年之间,其病程平均为(1.2±0.2)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组间可以进行对比。

1.2 治疗方法

1.2.1 为口服片剂组患者应用甲硝唑片进行治疗。甲硝唑片的使用方法是:每天服3~4次,每次服200mg。治疗7d为1疗程,应连续治疗2个疗程。

1.2.2 为控释药膜组患者应用甲硝唑控释药膜进行治疗。甲硝唑控释药膜的使用方法是:1)对患者的患牙进行隔湿,并测量其牙周袋深度。2)根据患者的牙周袋深度将药膜裁剪至适当大小[3],并将药膜贴敷于其牙周袋底部。3)对于伴有牙周脓肿的患者,应先对其牙周进行排脓处理,然后再将药膜贴敷于其牙周脓肿腔内。4)每隔1天用药1次。治疗7d为1疗程,应连续治疗2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治疗前后其牙菌斑指数、龈沟出血指数、牙龈指数和牙周袋深度。其中,患者的牙菌斑指数、龈沟出血指数、牙龈指数和牙周袋深度越小,说明其牙周越健康[4]。

1.4 疗效判定标准 1)基本痊愈:经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2)显效:经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或显著好转,其牙周袋明显变浅。3)好转:经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好转。4)无效:经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未好转,甚至在加重[5]。基本痊愈率+显效率+好转率=总有效率。

1.5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7.0软件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患者的牙菌斑指数、龈沟出血指数、牙龈指数、牙周袋深度、年龄和病程用(±s)表示,采用t检验,治疗的总有效率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控释药膜组的70例患者中临床疗效为基本痊愈的患者有34例(占48.57%),为显效的患者有16例(占22.86%),为好转的患者有17例(占24.29%),为无效的患者有3例(4.29%)。控释药膜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7%(67/70)。口服片剂组的70例患者中临床疗效为基本痊愈的患者有25例(占35.71%),为显效的患者有14例(占20.00%),为好转的患者有18例(占25.71%),为无效的患者有13例(占18.57%)。口服片剂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1.4%(57/70)。与口服片剂组患者相比,控释药膜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其牙菌斑指数、龈沟出血指数、牙龈指数、牙周袋深度的比较 在进行治疗前,控释药膜组患者的平均牙菌斑指数、平均龈沟出血指数、平均牙龈指数和平均牙周袋深度分别为(1.4±0.2)分、(1.9±0.2)分、(1.9±0.1)分和(5.4±0.3)mm。口服片剂组患者的平均牙菌斑指数、平均龈沟出血指数、平均牙龈指数和平均牙周袋深度分别为(1.3±0.2)分、(1.8±0.1)分、(1.9±0.2)分和(5.3±0.2)mm。两组患者的牙菌斑指数、龈沟出血指数、牙龈指数和牙周袋深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结束后,控释药膜组患者的平均牙菌斑指数、平均龈沟出血指数、平均牙龈指数和平均牙周袋深度分别为(1.0±0.1)分、(0.3±0.1)分、(0.5±0.1)分和(3.8±0.2)mm。口服片剂组患者的平均牙菌斑指数、平均龈沟出血指数、平均牙龈指数和平均牙周袋深度分别为(1.2±0.2)分、(0.8±0.2)分、(0.8±0.1)分和(4.5±0.3)mm。控释药膜组患者治疗后其牙菌斑指数、龈沟出血指数、牙龈指数和牙周袋深度均明显优于口服片剂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在用药治疗期间,控释药膜组患者中有3例患者发生了嗜睡,有2例患者发生了胃部不适,有2例患者发生了头晕。控释药膜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0.0%(7/70)。口服片剂组患者中有10例患者发生了嗜睡,有8例患者发生了胃部不适,有5例患者发生了头晕。口服片剂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32.9%(23/70)。与口服片剂组患者相比,控释药膜组患者治疗后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在进行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牙菌斑指数、龈沟出血指数、牙龈指数和牙周袋深度相比差异不大。在治疗结束后,控释药膜组患者的牙菌斑指数、龈沟出血指数、牙龈指数和牙周袋深度均明显优于口服片剂组患者。与口服片剂组患者相比,控释药膜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更高,治疗后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更低。

综上所述,用甲硝唑控释药膜治疗牙周病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牙菌斑指数、龈沟出血指数、牙龈指数和牙周袋深度,且安全性较高。

[1] 陈姗.固定义齿修复在牙周病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J].中国医疗美容,2016,6(1):71-72.

[2] 梁自立.阿莫西林、奥美拉唑联合奥硝唑治疗牙周病的疗效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22): 5120-5122.

[3] 李捷,邓雪莲.引导性组织再生术治疗牙周病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现代医院,2015,15(12):69-70.

[4] 宋光雄.引导牙周组织再生术与牙周翻瓣术治疗牙周病的疗效观察[J].全科口腔医学杂志(电子版),2015,2(8):42-43.

[5] 梁兰英.甲硝唑、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治疗牙周病的疗效观察[J].全科口腔医学杂志(电子版),2015,2(8):116-117.

R783.5

B

2095-7629-(2017)2-0127-02

猜你喜欢
药膜菌斑指数出血指数
2种玻璃药膜法测定速灭威对异色瓢虫的毒性比较
新型微针药膜可显著提高药物疗效
YAG激光联合牙周基础治疗对牙周炎疗效分析
益肾坚骨汤配合米诺环素与西帕依固龈液治疗局限型侵袭性牙周炎的疗效研究
牙周序列治疗在牙周炎患者正畸过程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侵袭性牙周炎牙周基础治疗的效果探讨
延续性护理在牙周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口腔健康教育对幼儿园儿童刷牙情况的影响
生物可吸收性复方奥硝唑缓释药膜的制备及临床应用
胶原/纤维蛋白胶复合药膜的性质及其体外抑瘤效应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