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恋口琴声

2017-03-16 18:34
家人 2017年3期
关键词:口琴琴声养老院

爸爸的口琴声曾给妈妈带来许多欢乐,而那也是他们一辈子最美好的记忆。

2002年,爸爸患了中风。我们不能真切地知道他的所思所想,但看得出,他作为一位勤劳的畜牧工人,一下子失去了强壮的体魄,不能再在农场里干活,非常苦恼。

他甚至不能再说出一句流利的话,这让他更加沮丧。我们常听到他在角落里自言自语:“我怎么这么没用!”

在他中风后,他和妈妈的生活发生了很多变化。最大的变化,是他们不得不从生活了几十年的斯普林代尔市的农场里搬出来,住进城里,因为爸爸随时都有可能需要住进医院。

而就在妈妈精心照料爸爸时,她自己也被诊断出患上了癌症。妈妈的身体越来越差,但她一直拒绝儿女们的帮忙,坚持要自己负责照顾自己和爸爸。看她心力交瘁,爸爸越发不安。

2015年,癌细胞擴散到了妈妈的肺部,她再也无法生活自理,只能和爸爸同时住进私人养老院。那时,他们已经结婚56年了。进了养老院,为了不影响爸爸养病,妈妈坚持要和爸爸分房住。爸爸为此伤心了很久,他更希望妈妈时刻陪在他身边。

为了让老两口在养老院有家的舒适感,我们决定将家里他们珍爱的一些物品拿过去。在成堆的物品中挑选时,我们不停笑话妈妈珍藏的东西:爸爸儿时的照片,爸爸使用过的网球拍子,爸爸喜爱的一把口琴……

爸爸已有多年不吹口琴了。

小的时候,在暮色中,爸爸挤完牛奶,会坐在走廊的台阶上,一边喝啤酒一边吹口琴。我们几个孩子在空地上嬉戏,时不时跑到爸爸身边对他做鬼脸,伴着他吹的调子“张牙舞爪”。妈妈有时也会以弹钢琴的方式加入进来,这时,爸爸总会和她会心一笑。

我们把口琴带到养老院,爸爸看到后很激动。

几天后,我们去养老院看望他们。在妈妈的房间里聊天时,突然听到从外面传来了口琴声。那调子很熟悉,我们都很惊讶。妈妈更是眼睛一亮,用手捂住了张大的嘴,“是你们的爸爸!”她几乎要落泪了。爸爸吹的是《我唯一的阳光》,那是他年轻时常给妈妈吹的曲子。妈妈沉浸在音乐中,仿佛回到了过去那些幸福的时光。

谁也没有想到,爸爸能再吹口琴—中风让他的左半边身子无法动弹,说话困难。

妈妈对我们说,爸爸经常会到她的房间来,口齿含糊地问一句:“你还好吗?”等到妈妈回答“我还好”之后,他才会让护士推他去休息室看电视。但走时,他会轻轻拍一下妈妈的胳膊,问她是否需要什么东西。妈妈说,她很喜欢爸爸简单的造访,以及他对她的关心。“我们好像比前些年感情更深厚了。”

后来,妈妈的健康状况持续恶化,养老院的护理人员不得不将她送去了医院。这让爸爸和妈妈都很难过,他们不想分开。在医院里,妈妈告诉我们,她真的很想爸爸,以及爸爸吹的口琴声。我们听了,都难过地掉了泪。

妈妈在住院期间,爸爸只去看望过她一次—不是爸爸不愿意去,而是因为爸爸半边瘫,来回一趟非常不方便,需要好几个人同时随行、协助。

再后来,我们想到了将爸爸的口琴声录下来。那天,我们带着一台录音机去看爸爸。爸爸坐在轮椅上,抖索着从衣袋里拿出口琴,噘起嘴,艰难而努力地为妈妈吹了一首《我唯一的阳光》。一吹完,爸爸就止不住地掉泪,眼里尽是悲伤。

2015年12月,妈妈走了。在生命中最后的时光里,爸爸录制的口琴声给了妈妈很多慰藉。临终时,她的身边围绕着她的所有亲人—除了爸爸。我们安静地倾听着录音机里传出的爸爸的口琴声。

过了一个月,爸爸随妈妈而去。暮色中,他在轮椅中垂着脑袋,像是睡着了,手里紧紧攥着那把口琴。

猜你喜欢
口琴琴声养老院
布吉的口琴
日本Sakuragien-青森养老院
把幼儿园搬进养老院
吹着口琴适合一个人坐在溪旁
永远的琴声
永远的琴声
永远的琴声
有多少钱才能住进养老院
老太太养老院
又见口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