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尼泊尔秘境

2017-03-16 20:19
家人 2017年3期
关键词:巴德加德满都慧眼

一场震惊全球的大地震, 把喜马拉雅南麓的尼泊尔推到世人面前。一年后,我坐在加德满都杜巴广场尼亚塔波拉神庙的台阶上,轻轻拭去浮尘,仿佛在触摸它的灵魂。身着纱丽的女人从我面前轻轻走过,空气中弥漫着静穆与祥和。人世间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在尼泊尔两千年的岁月中往复穿梭……

瞻仰活女神

来到加德满都杜巴广场,我们站在“尼泊尔最美丽的中庭”——库玛丽神庙庭院里,透过孔雀翩翩起舞的透雕花窗中,童女神终于露面。女神看上去六七岁的样子,衣着华丽,头戴精美饰品。我特别注意到她涂成一片红色的前额的正中,描有一只慧眼,并从眼角至耳朵两翼各画有一道浓黑的眼线。

童女神以冷酷到底的表情注视众人约一分钟后,便转身一溜烟跑开了。坊间传言童女神双脚不能着地,生活起居皆由专人背着抬着,也许是传乎其神吧。女神消失了,我等也重归现实,作鸟兽散。据说见到活女神,心中所求便会灵验,那么我们此行果真是幸运的。

听导游说,要成为尼泊尔人崇拜的童女神,库玛丽的海选方式极其苛刻。首先从信奉佛教的释家族的3至6岁女童中,选出合乎32项体征的女孩:五官端正、肌肤雪白、头发乌黑浓密、四肢修长匀称,且全身无任何瑕疵疤痕。最重要的是在秉性温和的同时具备超乎常童的胆量。

初选入围的小女孩会被单独关进一个阴森恐怖的房间内,接受各种惊吓骇人的测试,如108个鬼怪似的水牛头张牙舞爪,人戴面具模仿妖魔鬼怪鬼哭狼嚎……泰然处之的小女孩最终入选。每位库玛丽的任期,从入住神庙直到小女孩月经初潮或意外受伤流血为止。据说童女神退位后会得到政府津贴和一份价值不菲的嫁妆。

“都市丛林”泰米尔

巷弄交错,人多路狭,店铺如繁星,这就是加德满都的海淘胜地——“泰米尔”商业街。羊毛披肩在微风中摇曳,廓尔喀刀在夕阳下闪光,顶着爆炸头的“杀马特”与摇着转经筒的信徒擦肩而过,空气中混合着祭祀的烟香与饭馆中飘出的辣椒味道……

一个小商贩锲而不舍地尾随了我们好久,只为推销他手中的一个小玩意儿。我们一再婉言谢绝,但他却丝毫没有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挫败感。混搭与包容,“都市丛林”泰米尔犹如小小的商业联合国。如果你喜欢在摩肩接踵的人潮中穿梭游走,在良莠不齐的商品堆里东挑西拣,与小商贩鸡同鸭讲地讨价还价,“泰米尔”一定让你大呼过瘾。

“泰米尔街原先以出售传统手工艺品为主。为与时俱进,一些传统商店转型为登山用品店、旅行社、以及网络咖啡馆。”顺着导游手指的方向,我赫然发现头顶的阳台上撑起的几把遮阳伞,曾经破败的民居已摇身变为新颖洋派的咖啡餐厅。存在即是合理,在老百姓工资为1至2万尼泊尔卢比(相当于人民币600至1 200元)的加德满都,哪个老房东会拒绝淘金?

慧眼与神猴

第二天,我們前往加德满都西部地区。沿着石阶拾级而上,迎面看到一座造型奇特的覆钵式大佛塔:巨大的半球式纯白色塔基上,金黄的塔身与高耸的宝顶,伴着迎风飞扬的五色经幡,在喜马拉雅山区特有的强烈阳光照耀下,光彩夺目,交相生辉。佛塔四周佛烟缭绕,竟有些仙山琼阁的气象万千。这便是尼泊尔藏传佛教的经典建筑——斯瓦扬布纳特佛塔。

令我定睛仰望的,是金黄色塔身四壁上描摹的巨大慧眼。这慧眼并非低垂假寐,而是明眸圆睁,似在警示世人:佛的目光永远在你左右,望多做善事,戒除恶心。慧眼下有一只问号形的鼻子,意为只有止恶行善,方能离苦得乐。

佛塔下,善男信女们手捧鲜花、大米、圣水与红粉,对神像合十躬身,虔诚祷告,把红粉抹在神像身上,虔诚专注。一位红衣僧侣正在用相机拍摄石头雕刻的神像,转经筒在一只只手臂的推动下,旋转中象征着宇宙与生命的轮回。在尼泊尔旅行,我深切地感受到宗教渗透到尼泊尔人的生活乃至生命中。在这个宗教氛围极度浓郁的国家,人们虽物质匮乏,但信仰饱满。

在加德满都市内的“猴庙”,数以千计的猴子仿佛是这里真正的主人。这些猴子或嬉戏玩耍,或大嚼美食,有的欢蹦乱跳,有的晒太阳发呆。目光流转间灵性闪现,以一种貌似看破万丈红尘的豪迈洒脱,带着股与生俱来的傲骄范儿。

巴德岗,期待重生

“就算整个尼泊尔都不在了,只要巴德岗还在,就值得你飞越半个地球来看它。”英国著名旅行家鲍威尔对巴德岗的评价恰如其分。作为拥有众多历史古迹的巴德岗杜巴广场,游客与地震前相比减少,这倒让我以一种平和从容的心态专注观赏,不必在人潮中心烦意乱地匆匆浏览。

建于1702年的尼泊尔最高寺庙——尼亚塔波拉神庙,不仅躲过了1934年的尼泊尔大地震,经历“4·25大地震”后依然完好如初,莫非真有神助?五层塔建造在5层砖砌台基之上,高耸入云,需仰视才见。台基正中阶梯两旁,竖有大力士、大象、狮子、狮鹫、女神石雕,个个栩栩如生。支撑塔庙的106 根画柱雕梁上,印度神祇雕像活灵活现,即便有些雕刻赤裸地呈现男女交欢的场面,但却与色情无关。

在素有“露天博物馆”之称的巴德岗杜巴广场,这个没有围墙的艺术世界,我们漫步于金碧辉煌的王宫庙宇,亦混迹于市井间。走进一条红砖铺就的狭窄巷子,店家悬挂的“我爱尼泊尔”中文大字招牌赫然入目;几位尼泊尔老人坐在墙根玩着棋类游戏,让我想起北京老人在胡同里“马走日象走田”的那份怡然自得;一些年轻妇女边卖菜边哺育小孩,一些妇女头上顶着篮子,以山区特产换取食物或生活用品,而尼泊尔的男人们却坐在一旁悠闲地抽烟聊天。

在普迦里僧屋外破旧的山墙前,我终于看到了孔雀窗。历经两次地震重创的孔雀窗毫发无损,那极其坚硬的木质在500年后的今天,让我依然欣赏到了根根分明的孔雀翎毛以及繁复精美的装饰雕花。有趣的是紧邻的窗口中,一只大公鸡气宇轩昂,威风凛凛,这应景之作不知是谁的主意。我猜想每当黎明时分金鸡啼晓,是否预示着尼泊尔重生的希望?

品尝尼餐

来尼泊尔前,我一直对巴德岗的“酸奶之王”颇为好奇,心想一碗酸奶何德何能被尊称为王?我们在帕斯帕提那神庙南侧一家不起眼的小饭馆里落座,立刻以5元人民币(店家接受人民币付款)享用传说中的酸奶。果真名不虚传!醇香之味厚重鲜美,直抵灵魂深处;甜酸之味恰到好处,多一分则腻,少一分则寡。直叫人唇齿留香,没齿难忘。

正餐上桌,每人一个大托盘,再以各式小盘分装米饭、鸡肉、蔬菜、土豆与豆汤,食物中配以咖喱、辣椒、胡椒、茴香,香菜与香辛料,这是尼泊尔的传统菜肴,俗称“豆子饭”。同行的朋友对店家泡制的辣椒赞不绝口,他说这种循序渐进式的辣感,辣得温柔缠绵,意犹未尽,怎一个“爽”字了得。

导游说,普通尼泊尔人一日两餐,早上只喝一杯红茶,中餐与晚餐食“豆子饭”,素食少肉;有钱人早餐享用姜辣奶茶与面包,中晚餐食用咖喱肉类。“我们深知食物来之不易,用餐是神圣的事。”导游言毕,用右手把米饭与菜混合,抓取送入口中。不用餐具而以右手代劳,是尼泊尔的传统。

我发现很难给尼泊尔餐饮下个定义,因为中餐与西餐特色兼具。也许正是这种中西合璧,吸引着世界各地的背包客趋之若鹜。民以食为天,在这里你总能找到几款心仪的菜品。特别是因与我国西藏接壤,旅游地区多有川菜馆,正宗的川菜让国人思乡的肠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以至于回国后,每当我想起喜马拉雅山下这个温暖国度的舌尖之味, 竟有些难以割舍的眷恋。

猜你喜欢
巴德加德满都慧眼
紧箍咒和慧眼
加德满都谷地
错中寻源 练就慧眼
看好了!
巴德巴小说《悲惨人生》的形象分析
安全隐患逃不过他的慧眼
借你一双慧眼
最负责的友情
加德满都的风铃
尼泊尔 震后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