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钢琴演奏的音乐性

2017-03-16 23:35吕晴
音乐探索 2016年4期
关键词:音乐性钢琴演奏

吕晴

摘要:钢琴大师的演奏充满音乐性,是学习钢琴弹奏的楷模。大师课的核心内容也是提升弹奏的音乐表现力。除了练好技术,弹好钢琴还需打好基本功,还更需从感性和理性两个角度去树立和发展良好的音乐概念。

关键词:钢琴演奏;音乐性;读谱

中图分类号:J6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172(2016)04-0109-03

2016年5月,四川音乐学院隆重举办了“四川音乐学院第三届国际钢琴节”。钢琴家们精湛的表演令人陶醉,久久难以忘怀。我曾在法国学习工作十年有余,在欧洲聆听过无数场钢琴音乐会,参与过无数堂钢琴家公开课,这些大大小小的演奏家中凡是可以称为钢琴大师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点——音乐充满灵性和感染力,这是一种无比强大的力量,足以深深震撼听者的内心,进而让演奏者在面对自己的演奏时,不得不审视自己的演奏是否具有足够的“音乐性”。记得所有关于钢琴演奏的书都讲到,一切的技术手段都是为音乐服务的,最终目的是音乐,音乐!演奏者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在钢琴上寻求到好的声音,美妙悦耳的声音!这些年,每一场优美的音樂会,每一堂精彩的公开课,都会引发我新一轮的思考。本届钢琴节上,我有幸聆听了数位大师的精彩演奏和大师课,其中,美国钢琴家Anton Nel的演奏及公开课最令我激情澎拜,思绪万千。Anton Nel为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钢琴系的教授,他不仅是诸多国际钢琴比赛金奖获得者,而且还是一位非常出色的钢琴教育家,今年作为客座教授在曼哈顿音乐学院开展了一系列大师课。Anton Nel的演奏光彩夺目,授课也耐人寻味,他非常注重音色并且追求音乐本质性的东西。我将Anton Nel的公开课进行归纳,加上以前历次钢琴大师课所做的总结,结合在教学中发现学生的通病,从以下几点阐述关于本人对钢琴演奏的音乐性的几点粗略的想法。

一、认真读谱

读谱看似简单,但认真读谱是每一次大师公开课都会强调的问题,也是学生极其普遍存在的问题。每次上课的时候我都会准备几只荧光彩笔,把学生忽略的标记划出来,再和学生探讨这些音乐术语标记的意义。记得中学时,上海音乐学院的赵晓生老师来讲课,对学生说:“你要像读琼瑶小说一样去读谱”。这说明谱子涵义深远,“暗藏玄机”。其实,读谱是一种习惯。只看音符,基本忽略其他所有的标记是一种读谱习惯;拿着谱子不着急弹奏,认真看谱上所有的信息,仔细研究也是一种读谱习惯。既然是习惯,那么就是逐渐养成的。在这个问题上,教师需要付出长时间的艰苦努力。

在西方音乐学院,有一门必修课叫做“sightreading”,也就是试奏课。这是一门非常具有实际意义、非常必要的课程。然而,刚开始的时候,我也曾怀疑这门课程的意义所在。每次上课的时候,老师都会强调,在短短的准备时间里,首先必须快速读谱,从而给这首曲子一个正确的总体轮廓;然后,在演奏中,要给这首曲子的原意一个正确的表达;最后,演奏是允许有某些错音和遗漏的。但是,重要的东西不能漏,必须给听者一个大概的音乐轮廓,而这个轮廓,正是作曲家的意思。这种在最短时间里需要完成的试奏课是对读谱能力的最佳考验方式。弹几个无大碍的错音不是严重的问题,但错误诠释作曲家的音乐构思却是非同小可的。试奏课的核心内容,其实还是音乐。通过快速浏览,准确把握琴谱上所有信息,然后快速分析、提炼,抓住作曲家的意图,体现作品灵魂。这门课程对于我个人来说,收获的不仅仅是一个优异的成绩,而是一种习惯。之后每当拿到一首新曲子,我都很喜欢挖掘它除了音符以外所有的意思。我喜欢把一首作品的艺术性音乐性挖掘到一种极致,从而满足内心对音乐的渴望。

那么如何读谱呢?从拿到一首新曲子开始,我们首先需要开始认真研究谱面,比如曲名、作曲家、创作时代、风格、调式、节奏、速度……在初次识谱的时候就看清楚谱面上的所有标记,所有的!孤立的音符是没有生命力的,只有在对作品有一个正确的初步分析和了解的基础上才能开始着手练习它,以避免走不必要的弯路。从每一个细节人手,避免任何一种盲目的练习。有一种学生,对老师的建议能够很好地采纳,他们会特别有耐心,特别仔细地对一首作品进行初步学习。首先,他们会查阅资料,对练习作品的背景做一个查阅和了解,并聆听多位演奏家的唱片进行对比,这样他们对作品就有了一个初步的正确认识,如作曲家写作的时期、作曲家的意图、大致的风格、情绪等等。如此开始的初步练习,是清醒的、有明确方向的、有的放矢的练习。在练习过程中,对于这首曲子的难点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才会有一个正确的梳理。以奏鸣曲为例,首先试奏,在试奏过程中,要找到主题,进而发现主题是如何发展的,呈示部、发展部和再现部的位置,把基本结构划分出来,音乐性格怎样、情绪如何随音乐性格变化、音乐是怎样发展等。如果是肖邦的《玛祖卡舞曲》,那么玛祖卡舞曲是什么意思,肖邦的《玛祖卡舞曲》又有什么特点?所有的这一切都是弹好一首曲子所必须要做的前期工作,可以通过认真读谱为充分展示作品内容做好铺垫。有很多学生往往不勤于思考,他们觉得一切都是后续,先把音符弹出来再说。这样的练习是不带有任何音乐性的,也是盲目的和事倍功半的:错误很多,速度、节奏、风格甚至是指法、音符,这就是读谱习惯太差导致的后果。

二、体会钢琴的音乐性

首先,音乐到底是什么?音乐是反映人类现实生活情感的一种艺术。古代音、乐有别。《礼记-乐记》云:“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於物而动,故形於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后浑称“音乐”,指用有组织的乐音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艺术。音乐是为表达人类情感而服务的,而最有情感表现力度之一的就是legato部分,即连贯。怎样连贯?在琴谱上面,常常会看到“Cantabile”这个词,这就是“歌唱”。Legato就是如同歌唱般地连贯。这是两个相关联的音乐术语。在所有的大师课上,每一个专家强调得最多的就是这个问题。弹好歌唱性部分,掌握好歌唱性触键方法,弹出声音集中、连贯美妙的音色是学生普遍面临的难题。钢琴演奏的歌唱性有两个决定性因素——技术因素和音乐因素,缺一不可,而两者必须同时进行训练。技术方面,需要扎实的基本功作为支撑,手指坚实有力,手腕手臂却要保持松软以控制强弱和音色,这就是控制力。控制力越强,音色表现越丰富。音乐因素方面,如果学生内心不会歌唱,没有流动的气息,就是说这个学生根本不会歌唱,也没有乐感,那么空洞的技术也成了无的放矢,还很可能在练习的道路上“误入歧途”。

那么,什么是“歌唱性”?怎样在钢琴这个乐器上面去实现歌唱性?从表面意思理解的话就是弹出如同歌唱般的声音,而歌唱般的声音首先是连贯,要弹出连贯的声音,需要懂得控制触键。钢琴从根本上来说是一个打击乐器,弦槌通过杠杆的联动敲击琴弦而发声。钢琴发声原理似乎本质上就是“颗粒性”,而唱歌却是颗粒性的对立面。这个时候弹奏“legato”似乎成为了一件不可能的事情。然而苏联钢琴教育家涅高茨说过,要在钢琴上要求不可能的东西,才能在钢琴上弹出一切可能的东西。在钢琴上做到歌唱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首先,在弹奏连贯歌唱乐段时需要手指控制击键速度,同时用手腕手臂进行调节,增加缓冲,避免太直的触键导致的“硬”的声音。其次,分析乐句,把乐句一句句唱出来,带着气息去体会“呼吸”“走向”、句子与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很多學生的弹奏是没有呼吸的,声音呆板僵硬,只有“呼吸”存在于身体里面,才会通过弹奏表现出来。以我的经验来讲,我建议每一个钢琴专业的学生都上上声乐课,从而在气息中重新体会音乐,在内心用气流好好缔造音乐。中国著名钢琴教育家赵晓生就说过,“钢琴演奏就是在做气功”。你的内心有歌唱,有气流在推动,这种音乐的流动性才能通过弹奏技巧从你的手指尖传递出来。总而言之,所有的技术性的练习都不能脱离富有灵性的音乐想象,只有内心充满对音乐的渴望,才会想方设法使用所有的手段去提高技术表达力。

三、二次读谱

大师课上,老师常常说,你这段听上去有些混乱,你需要仔细研究谱子。这个问题说明,当我们把一首乐曲弹出来以后,就需要进入精炼的第二次读谱阶段——曲式分析阶段。如果说第一次读谱就像勾勒一个人的轮廓,那么第二次读谱就是透视,看清楚里面的所有结构组成,五脏六腑。

埋头苦练的学生比比皆是,而善于动脑筋,喜欢研究乐谱的学生却并不多见。重视理论知识,认真学习曲式课、和声课的学生往往在演奏上会胜人一筹。这是因为音乐是感性的,也是理性的;是流动的,也是有骨架的。“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反过来也可以说,“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建筑结构的美体现于整体的和谐、均衡、对称,而乐曲的结构也具有同样的特点。学生必须很明确地梳理乐曲的框架、结构,分析每一个乐句,每一个段落,清楚地理解音乐是如何一环扣一环逻辑清晰层层展开的。音乐是时间的艺术,音乐也是空间的艺术。音乐也是通过高低、起伏、浓淡、疏密、虚实、进退、间隔等有规律的变化体现出空间的结构美的。我常常对学生说,“你的音乐不是平面的,而是三维立体的。你手下的每一个段落,每一个乐句都是你的微型模型,你需要居高临下俯视你的作品,审视在这个时候你的作品是否错落有致,是否统一均衡,并且具有整体的和谐美,而所有的一切都是建立在作曲家本来的意思基础上的。”

分析透视作品结构需要有足够的乐理知识来支撑。学好音乐理论课,如“视唱练耳”“乐理”“曲式分析”“和声”等课程必须引起表演专业学生的高度重视。“视唱练耳”“乐理”是基础当中的基础,是了解音乐基本元素的课程,是音乐的常识课。可以想象,连这些音乐的基础课都学不好,常识都没有掌握,怎么学好专业课?曲式课就像音乐的语文课,教授如何用非常理性的头脑去认识音乐的结构。要知道,音乐最小的单位不是单音,而是一个乐句,一个有完整乐思的句子。音乐通过一个个小乐句串联成大线条,再由大线条构成段落,条理清楚,逻辑明晰。一首优秀的音乐作品犹如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是有思想、有真情、有内容、有框架。情感是美,结构亦是美。

音乐由三要素组成:节奏,旋律,和声。如果说节奏和旋律是一首曲子的血肉,那么和声就是这首曲子的骨架。记得我在本科的时候,一位资深老教授要求我在和声连接中发现美,体会微妙的和声色彩,试图去体会这种色彩发展的内在逻辑。他甚至要求我把一首乐曲的和声骨架剔出来,从和声连接去体察这首作品的结构。起初真地觉得这项工作非常艰巨,很头疼;但在熟练之后,我感到这样的工作是非常有价值的,促使我对曲目的和声构架、和声走向有了清晰的把握,如同清楚地把握了这个作品的主干线。和声连接从平静逐步走向矛盾,继而解决矛盾,恢复平静,这是大多数钢琴演奏作品的基本构造框架。把握了这样一种和声发展规律,我们就不难理解作曲家在琴谱上标记的所有关于音量,音色以及情绪的变化,都是围绕着同样的逻辑发展关系来制定的。

“四川音乐学院第三届国际钢琴节”意义非常深远,无论对于老师还是学生都是一次开阔眼界、增长见识的机会。我结合自己的实践,认真总结,综合所思所想,写成以上文章。总而言之,要弹好钢琴,除了练好技术,打好基本功,还须从感性和理性两个角度去树立和发展学生的音乐概念;我们弹奏的不是冷冰冰的缺乏生命力的音符,而是灵动的,充满生命力的凝聚了人类高度智慧和高尚情感的载体——音乐。

责任编辑:钱芳

猜你喜欢
音乐性钢琴演奏
视唱练耳在钢琴演奏中的实践应用探讨
律动的江南
网络技术对钢琴演奏的影响
钢琴演奏中心理控制的作用
浅述情感与技巧在钢琴演奏中的结合
培养钢琴演奏中音乐表现力的途径分析
格里格《索尔维格之歌》的赏析
贴近大众·从古典诗词形式美中吸取营养
回归音乐本身让音乐课更有音乐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