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重含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中的市场经济思想

2017-03-17 17:19孙萌阳田园
学理论·下 2017年2期
关键词:含义经济学比例

孙萌阳++田园

摘 要:长期以来,学术界有的学者对马克思的经济学思想存在着误解,认为马克思经济学没有市场理论。事实上马克思经济学中的双重含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理论中就包含着市场经济思想的观点。市场机制就是价格机制、竞争机制及供求机制,而他们之间的互相作用就是劳动资源在各个部门之间的流动,所以这三大机制和双重含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理论是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的。

关键词:马克思;经济学;双重含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格;资源配置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02-0036-02

近些年来,马克思的经济学一直被边缘化,而西方经济学大受追捧。究其原因,主要是马克思的经济学一直被大众甚至学界一些人误解,一些人认为马克思的经济学缺乏市场理论,不涉及市场供求,不谈资源配置,因此不能解释市场经济。实际上,这是因为他们对马克思的经济学研究不足导致的。西方经济学主要研究资源配置,均衡价格理论是其基石,马克思的经济学主要研究生产关系,劳动价值论是其理论基础,但是马克思的经济学中同样包含资源配置思想,西方经济学主要关注经济现象之间的关系,马克思的经济学通过对经济运行本质的研究解释经济现象。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今天,我们更应该重视经济运行问题的本质,从本质规律上寻找改革的方向。

一、马克思对古典经济学的超越

马克思对古典经济学的超越体现在对价值的准确定义,以及对使用价值和价值、交换价值和价值的区分上。马克思发现了劳动的二重性,因此抽象出了价值范畴,因为在商品交换中要用到价格,还要说明一下价格的形成。马克思经济学认为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的实质是交换价值,交换价值是价值的现象形态。而西方经济学对价值的研究只停留在交换价值层面,并且忽视对价值形态的研究,所以对价格的研究基本上集中于价格本身,比如什么影响价格,什么决定价格。西方经济学曾经有过“劳动决定价值”的思想,古典经济学派的配第最早提出这个观点,他认为开采金银的劳动或者农业劳动产生价值,但也仅仅是这些劳动产生价值。斯密区分了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他认为商品的交换价值由劳动决定,他比配第进步的地方在于他认为一切生产部门的劳动都是价值的源泉,创造价值的劳动归结为无差别的一般的社会劳动。但他曾经又说过价值来自于工资、地租和利润。李嘉图批判性地继承了斯密的一些观点,他认为商品价值来自于工资、利润和地租是错误的。他指出,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李嘉图区分了价值和交换价值,代表了古典经济学派关于劳动价值论的最高成就,但他以及配第和斯密对价值的研究最多只停留在交换价值的层面,因为他们没有抽象出“价值”,以至于“劳动决定价值”这个理论体系无法解释经济领域的很多问题。边际革命之后,西方主流经济学甚至完全摒弃了价值论,只讲供求价格论。

二、双重含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中的市场经济思想体现

马克思的经济学打通了价值到价格的通道,马克思从价值形成到价格形成的抽象推理过程实际上揭示了市场机制,也就是双重含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机制。这里,有的学者对第二重含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有另外的表达,社会某一生产领域的总产品同其他领域的产品保持应有的比例时按比例应当花费的劳动时间,或是全社会的总劳动时间根据一定的社会需要按比例应该分配给某种商品的生产总量上所需要的那部分必要劳动时间的总量。对于这一重含义马克思没有直接定义,但有相应表述。这里列舉三例。一是事实上价值规律所说的,“不是个别商品或物品, 而总是各个特殊的因分工而相互独立的社会生产领域的总产品。因此不仅在每个商品上只使用必要的劳动时间, 而且在社会总劳动时间中, 也只把必要的比例量使用在不同类的商品上”[1]92。二是“如果某个部门所费的劳动时间过大, 在这种情况下, 总产品的价值就不等于它本身所包含的劳动时间, 而等于这个领域的总产品同其他领域的产品保持应有比例时按比例应当花费的劳动时间”[1]92。三是马克思说: “社会对麻布的需要,像对其他各种东西的需要一样,是有限度的,如果他的竞争者已经满足了这种需要,我们这位朋友的产品就成为多余的、过剩的,因而是无用的了。”[1]92可以看出,第二重含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也参与决定价值,如果对某种商品的劳动分配超过了这种商品根据社会需要所应当分配的劳动总量,那么这种商品的总量就超过社会对它的需要总量,超过的这部分商品价值就不被承认。

我们可以看到,第二重含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处处体现着供求机制和资源配置思想。社会对某种商品的需要量是一定的,当社会实际生产的某种商品的总量超过社会需要量时,超过的这部分社会劳动就是不被社会承认的,这部分商品即使进入了市场,也会把商品的实际价格压到第一重含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对应的价格以下,造成这种商品价格的下跌。这种商品价格的变化又会影响到其他商品的价格以及社会对其他商品的需要,进而影响到整个市场的价格浮动。前面提到的不同领域产品之间的比例问题就反映了资源配置的思想,最优资源配置就是把市场上的资本和资源按最佳比例分配,一旦这个比例被改变,就会引起社会必要劳动比例的改变,接着造成各种商品价值的改变,进而引起各种商品价格的改变。我们把这两重含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结合起来看一下,第一重含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衡量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同种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的竞争确定的,但这个价值量不是最终的价值量,它还要受第二重含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机制的影响,就像前面已经提过的,当社会实际生产这种商品的量超过社会需要量时,会把商品的实际社会劳动时间压到第一重含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以下,也就是单位商品的价值会降低,商品的实际价格自然也会降低,“这里还涉及社会劳动分配的问题,也涉及必要劳动时间按怎样的量在不同的生产领域中分配的问题,竞争不断地调节这种分配,同样它也不断地瓦解这种分配。如果某个部门花费的社会劳动时间量过大,那么,就只能按照应该花费的社会劳动时间量来支付等价。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总产品——即总产品的价值——就不等于它本身所包含的劳动时间,而等于这个领域的总产品同其他领域的产品保持应有的比例时按比例应当花费的劳动时间”[2]77。这说明两重含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共同决定商品价值量,进而影响价格。可以看到,“马克思并不是把这个问题简单地推给社会需求了事,更不是需求决定价值。需求本身是有弹性的,即具有巨大的可变动性,但在特定时空中,它又有相对的确定性,而这个相对的确定性其实正是受到了全社会的总劳动量在各种商品生产上实际可运用的比例的制约,这里是社会必要劳动的比例制约,而不是简单的某种商品的需求制约。某种商品的需求制约是呈现出来的现象,而不同商品生产上的社会必要劳动总量之间的比例制约才是根本。马克思在这里更为关注的是这种比例的制约。实际上,正是这种比例的制约才体现出了劳动资源的稀缺,从而节约劳动耗费——表现为节约劳动时间——才成为人类社会首要的经济规律”[3]46。

上一段分析的双重含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机制是从本质层面解释市场机制,第一重含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机制是价值以及市场价值形成机制,第二重含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机制调节价值和市场价值的偏离,以及市场价值和市场价格的偏离,在现实表现上,就是价格浮动,商品供求变化,竞争性的资本转移(资本从利润率低的部门转移到利润高的部门)或者同一部门内争相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是市场机制的表现形式。可以说,价格、供求和竞争机制这三大机制是双重含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机制的影子。在资本主义高度发展之前,由于各种社会约束,产业资本无法在各个部门间流动,社会无法形成平均利润率,那时的商品按照市场价值交换,商品价格围绕市场价值浮动,市场价值是一个部门所有商品价值的加权平均数,或者是构成这个部门产品最多数的那个产品的价值,资本家们会争相通过各种手段使自己的产品的价值低于市场价值以获得超额利润。需求越大,会有越多的产品实现市场价值,需求大于供给时,市场价格升高,需求等于供给时,市场价格等于市场价值,这个价格也就是西方经济学中的均衡价格。

资本主义高度发展之后,各个部门之间的利润率是不同的,这时资本家就会使资本由利润率低的部门转到利润率高的部门,整个社会趋于利润率平均化,这个资本的流动过程其实就是资源配置的过程,相对于双重含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机制的资源配置抽象化体现,这里的资源配置表现更为具体化,形成平均利润率以后,价值便转化为生产价格,商品的市场价格便会以生产价格为基础,围绕生产价格浮动。当需求大于供给时,市场价格升高,需求等于供给时,市场价格等于生产价格,这个价格同样是西方经济学中的均衡价格。但是价格不由供求决定,仅仅是被影响。这里也体现着竞争、供求、价格机制的互相作用。实际上,社会必要劳动在各个部门间的分配变化,其具体表现就是商品供求的变化,而价格浮动是供求变化的表现,这里体现了劳动价值论与供求价格论的统一。

三、结论

如今,中国各领域改革都已进入深水区,劳动价值论在学理层面上能给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什么启示呢。这个启示主要是在资源配置领域,市场机制配置资源,就是市场在经济运行中指引和调节资源的流向。 如何调节呢,就是社会某一生产领域的总产品同其他领域的产品保持应有的比例时按比例应当花费的社会劳动。“即按比例将社会必要劳动分配于社会各个部门和各种商品与劳务的生产之上,以达到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相等和两重含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相匹配的原理”[2]85,而西方经济学没有研究出这个标准,所谓帕累托最优条件,依然继承了西方经济学的先天缺陷,只描述了好的状态,并没有提供怎样达到这个状态的方法。因此,马克思的经济学在揭示市场规律上是有所长的,揭示了规律才能更好运用规律解决经济改革中的问题,在制定改革政策时应努力从马克思經济学当中汲取市场经济运行的思想灵感。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 01.

[2]王明友.《资本论》中的市场经济逻辑[M].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3]王明友.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和供求价格论的统一[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5(15).

猜你喜欢
含义经济学比例
基于微信公众号的西方经济学教学研究
经济增长总体平稳 经济运行预期稳定
用比例解几何竞赛题
每个袋子里总有坏土豆
猫星人处处都是黄金比例
雷人的经济学原理
鼹鼠牌游乐场
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