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中国翼龙

2017-03-17 21:33呼涛
航空知识 2017年1期
关键词:翼龙航空

呼涛

在中国西南的四川成都西郊,一座方圆组合的建筑群低调安静,透明玻璃围墙含蓄地将它与外界的热切关注划出足够的“想象”空间。中国航空人正是在这里将自主研制的“翼龙”无人机系统放飞世界,也在谋划如何让全能的“铁鸟飞鹰”引领中国在全球航空业弯道超车。

这个有着探索“日月星辰”梦想的团队正是中航工业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一个在近半个世纪里致力于中国先进战斗机、无人机研发等航空航天高技术研究不断闯入全球航空业视野的机构。

“谋以致远,行以致强。每一代航空人都有时代赋予的目标使命,前辈不懈努力让国家追赶上全球航空工业步伐,也让我们更有底气和勇气把奋斗的目标放得更高——由中国人定义航空的未来!”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副总师、“翼龙”系列无人机总设计师李屹东说。在2016第11届中国航展上引发海内外极大关注的“翼龙”系列无人机,就是从这里飞向祖国的海天之间,赢得国际市场高度认可。

“翼龙”是能飞善战

的察打利器

中国自主研制的察打尖兵“翼龙”系列——“翼龙”I、“翼龙”ID和“翼龙”Ⅱ无人机系统及其挂载装备,在刚刚举行的第11届中国航展上首次以系列化阵容向海内外公开亮相。事实上,身形轻盈的“翼龙”已经凭借其領先且可靠的技术性能在海内外赢得声誉和市场认可。

作为中国航空装备“龙家族”的重磅成员,“翼龙”有着显赫的出身和背景——中航工业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研制的飞行器,从歼10“猛龙”、中巴合作战机“枭龙”以及“翼龙”都是“龙家族”的成员。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善于飞行且勇猛凌厉,符合察打无人机的特点;翼则代表飞行能力强,能够长时间留空,任务载荷能力强。”李屹东说。

在办公桌上,“翼龙”无人机模型旁,是李屹东刚从航展上捧回的第十一届中国航空航天月桂奖“技术先锋奖”——奖励他对于全球无人机发展方向判断准确、设计迅捷、迭代快速,为中国无人机占据国际军用无人机市场打下良好基础、赢得赞誉口碑。

具备快速、轻盈、兼备察打能力的“翼龙”是名副其实的“战时尖兵、平时工兵、处处可用”。作为察打一体化多用途无人机系统,“翼龙”具备高性价比、长航时、多用途、容易使用等显著特征,适用于军用、警用及民用领域,可以满足侦察、监视和打击等多任务需求。

过去的无人机多用于侦察任务,在空中用胶片相机拍摄照片,返航后才能获得情报。现在,无人机可以做到信息实时传输,实现战场态势的实时感知与传递。这意味着无人机在天上所见即所得,可实时评估地面目标是否需要打击以及打击效果如何,越来越迅速而精确。

“比如‘翼龙等察打一体无人机,可以对时间敏感性强、稍纵即逝的目标迅速进行识别并投入打击。这种能力是以前无人机,甚至是有人机都无法达到的。”李屹东说。

对于中国,这一长航时的无人机系统意味着国家对于很多地区的持续监视和控制能力大幅提升,具备了对感兴趣及利益相关地区的持续监测和侦察的能力;对于海外客户,这款环境适应性强、任务载荷多样的无人机不仅能够完善其作战体系,还可以在搜救、巡护等多领域效力。

以往由人力完成的边远地区、高山峻岭巡视以及边界巡逻控制,现如今可以常态化地用无人机实现。“特别是有了察打无人机以后,有些地方就不再需要边防战士以人拉肩扛、踏破铁鞋的艰苦方式进行,大大提高了对边远地区的控制能力。”

李屹东说,“未来,我们也可以对感兴趣的地域进行持续的监测和侦察。比如对南海、东海地区等形势复杂地区,无人机可以发挥特殊的作用,它可以持续对利益关切地区如岛礁实现控制。”

“再比如对海岛的巡视,无人机的速度和续航能力完全可以对其进行持续监视。如果地面和海面手段能够联合使用,持续监视且有效控制,我们就可以更有效地显示存在,维护利益。”李屹东说,“翼龙”有信心承担起国家赋予的使命。

“我们为世界打造了全能的铁鸟飞鹰。铁鸟就是飞行器,它是空中飞行的鹰,也是具备强大作战系统的空中利器。”李屹东说,“翼龙”系列无人机已经为中国在全球高端无人机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

创新是赢得市场认可的秘诀

如果“翼龙”无人机此次在航展上以系列化亮相让李屹东和团队都稍感意外,那么“翼龙”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的品牌效应和重磅订单则是他们对自主研制的成果充满信心。十年研制历程,中航工业的科研人员不仅完成了一型飞机的推出与迭代研发,还收获了海内外的认可。

“上百人的技术团队一路循着技术发展脉络,逐渐摸索出自主研制无人机系统的道路,树立起更大信心。我们先在第一代系统上初步实现了指标要求,刚刚投放市场就被海外客户率先看中,市场反应甚至超过了我们的设想。”李屹东说,团队由此决定投入能力升级的第二代“翼龙”无人机系统研发,并且已经获得了老用户和新用户的订单。

在2005年立项研制的“翼龙”无人机系统,十年间已经发展至第二代。其中,“翼龙”I系列的飞机长9米、高2.7米、翼展14米,其最大飞行速度为每小时280千米、最大任务载荷200千克,续航时间约20小时,已成功热销国内外市场。

“翼龙”I无人机不但参加了“和平使命-2014”联合反恐演习、新疆皮山地震救援等行动,还参加了2016年“93”阅兵,向全世界宣示中国力量的发展。

投入市场六年来,“翼龙”I无人机获得了多个国家的订单,并实现了批量交付。多个装备“翼龙”I无人机的国家均实现了常态化使用和实战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战果。“翼龙”I无人机的出口还带动了用户参与联合研发、改进的模式,在获得经济效益、实战经验的同时,也为设计师们打开了接触先进技术的窗口。

全新升级的“翼龙”Ⅱ无人机系统,飞机长11米、高4.1米、翼展20.5米,最大飞行高度9 000米、最大飞行速度每小时370千米、任务续航时间20小时,最大外挂重量达到480千克。相比于前一代“翼龙”,“翼龙”Ⅱ的气动布局、机体结构和机载设备都得到优化,大功率涡轮螺旋桨发动机提高了平台飞行性能、武器挂载能力以及数据传输与控制能力,能够适应更复杂的任务环境和更多任务需求。

“纵观国际军用无人机领域,‘翼龙Ⅱ是和美国MQ-9‘死神相当的一款无人机,属于世界一流水平。”李屹东说。他说,“翼龙”Ⅱ在平台性能、打击能力、侦察能力等方面都做了全面的提升——由于有了更大更好的平台,它的动力更强劲,性能更好;同时,由于载荷能力提升,它还实现了SAR雷达和光电吊舱的集成;由于承载能力提升,武器的挂载能力和挂点也更多。

更值得注意的是,“翼龙”Ⅱ无人机系统将可以实现“一站控两机”,也就是可以实现一个地面站控制两架飞机,实现飞机在空中协同作战。依托“翼龙”品牌的良好声誉,“翼龙”Ⅱ一经推出就获得了用户青睐,很快就取得了中国无人机最大的订单。

“事实上,无人机的规范说法应该是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UAS)。称为系统就意味着,它不仅包括人们最直观可见的无人机的飞机本身,还包括地面站、任务载荷和保障系统,”“翼龙”无人机地面站技术人员邓国涛说,无人机在天上执行任务的时候,地面上的某个地方一定会有一个不露面的群体正在紧密监视并进行指挥保障。

这个四川姑娘和她所在的小团队正是地面站里那群保障和指挥无人机执行任务的幕后“神秘之手”,而两个外部被迷彩涂装的“集装箱”就是他们的地面阵地。在系统测试以及服务于海内外客户的漫长时间里,每个面积仅为十几平方米的小空间就是他们的全部工作空间——大大小小几十个电子屏幕、四个各司其职的座位以及一扇宽度仅为三四十厘米的小窗。

“我们的工作很神秘吗?不是这个舱,就是那个舱,外面全是沙子。”邓国涛说着笑了,向迎面走来的控制席设计员田兴打招呼说“你出差回来了啊?我回家生娃都回来了!”

事实上,田兴是刚刚度完半个“蜜月”赶回研制现场的。像他们这些年轻的技术人员随着型号的发展和市场拓展常常是随着任务连轴转。有时为了教会客户使用和适应新设备,去“外场作业”出差经常就是三五个月到半年。由于无人机的用户往往是在高原、沙漠以及艰苦环境负责的地区执行任务,他们的工作环境也就成了“不是这个舱,就是那个舱”。

“正是因为设计人员和服务团队最直接地和客户对话,一起体验执行任务的现实环境,我们返回设计岗位才更能把客户现实应用中的迫切需求和改进建议融入设计的创新提升之中。”田兴说,客户的满意和赞赏,都让他们觉得特别有成就感。

他说,在这个过程中,他身兼设计员、操作员和技术服务人员,“从无人机系统不断更新的人机友好界面到操縱杆的布局,从数据的滚动速度和无人机的任务载荷设计,在服务和教会用户的过程中点亮的灵感经过反复技术攻关变成了现实。”

在“翼龙”无人机的总装线上,一架架黄绿色涂装的“翼龙”机体在等待被装上各种机载设备和外挂设备,每架机都将搭载定制化的设备交付各自客户,服务其任务需求。技术人员精心地在机身内部做好线路铺设并做好防护保障措施,在机身与线路的接触部位贴上专业胶布做好防护,用现代化设备为每一架飞机做好交付客户前的“体检”。

“做飞机是我的梦想。能在不到三十岁的时候就全程参与这么酷的一型飞机的研制,手把手地教会用户,听到他们说满意。我觉得,值了!”田兴说。

无人机引领

中国航空弯道超车

正如年轻的中国航空人所言,中国航空工业站在前所未有的时代,更具备触碰起飞梦想的实力与勇气。几代中国航空人用了半个世纪追赶着这个世界的脚步,用隐忍和坚韧为国家逐步构建起与大国地位相匹配航空装备体系。未来,无人机或将引领中国在全球航空业实现弯道超车。

“正是有了老一辈航空人的不懈努力和向前追跑,我国才能不断弥合与世界航空领先水平的差距,为国家奉献出日渐清晰的航空谱系。我们这代人站在他们构建起的台阶上,创新是我们探索未来的最大机会和挑战。”李屹东说。在他看来,中航工业与空军等部门在航展上公开展示出中国无人机的系列化发展成就,体现出高度的自信。

“中国的无人机尤其是军用无人机领域尖端技术已经实现全球领先,不断适应并满足国家军民用需求并融入国际市场。我们充满信心!”李屹东说。

自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就已经关注到西方无人机领域的发展进程,并逐渐开始探索自主研制。歼10飞机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宋文骢等老一辈航空人早已意识到,“如果不能掌握飞行器的无人化技术,中国的未来将非常被动”。

“你的民族将来能否免于以血肉之躯直接对抗杀人机器?你的国家能否以更小的代价和牺牲守卫好国土安全?”李屹东说,未来的天空之上,高水平的无人机将与各型有人机、航空装备协同构成航空安全体系。

在李屹东看来,“当前,全球的新一代无人机领域正处于高速成长阶段,仍是比较新生的事物。正因为是新生事物,就更具备无限可能。”

他解释说,“未来无人机在战场上的作用会越来越大,它跟有人机之间可以形成一种协同配合的关系,实现1+1大于2的效果。”

这就意味着无人机带动整个作战体系的能力提升,以前想象不到的事情现在可以用无人机来干;从作战任务来说,无人机跟有人机系统配合,可以实现更多的作战样式,实现更多的功能。”

展望未来,无人机不但会有越来越先进的飞行平台,也会越来越自主、聪明,能力越来越强,以适应不同的任务和应用。无人机还将具有协同和集群使用能力。比如说,无人机与有人机协同使用,可以发展出许多新的使用方式,这些使用方式可以改变目前的能力构成模式,实现变革和超越。

作为中国航空工业的领军企业,中航工业将无人机系列化发展放在重要位置。科研人员在这一领域已经攻关多年,系统性地自主掌握了军事级和工业级等无人机领域的关键技术。中航工业此次在2016中国航展上展示的多型无人机系统只是中国在研及公开的无人机技术成果的一部分,未来更多系列的无人机正在研制、生产和规划之中。

“创新不是一件浪漫的事,领跑创新则意味着更大挑战。我们已经做好了为中国航空工业进步做铺路石的准备,要努力让中国在在全球无人机领域掌握话语权!”李屹东说。

责任编辑:邢强

猜你喜欢
翼龙航空
“闪电航空”来啦
“闪电航空”来啦
翼龙冲天
“翼龙Ⅱ”好威风
FM-CDR和航空无线电导航ILS,VOR的兼容分析
达美航空的重生之路
奇怪的翼龙
一战航空百年回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