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田间效果研究

2017-03-17 23:46潘悦蒋水萍董石飞毛春堂陈林杨应
湖北农业科学 2016年23期
关键词:综合防治技术

潘悦+蒋水萍+董石飞+毛春堂+陈林+杨应粉+张晓龙

摘要:为评价综合防治技术对烟草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开展了天敌昆虫释放、黄板和诱捕器及农药使用对烟蚜、烟青虫、斜纹夜蛾、黑胫病、赤星病及根结线虫病的控制效果调查。结果表明,当地5月下旬,有翅蚜转为无翅蚜定殖为害,大概7月初迁飞至其他作物;斜纹夜蛾在6月中旬达到发生高峰,诱捕器可平均诱捕20.6头/个;释放赤眼蜂和喷施苏云金芽孢杆菌对烟青虫的防效最高可达70.39%,略高于化学对照溴氰菊酯;甲霜·锰锌对当地黑胫病的控制效果较明显,防治效果在74.16%以上;多抗霉素和菌核净对赤星病的药效接近,最高时分别达到64.28%和68.01%,阿维菌素对根结线虫控制效果较为理想,防效均在91%以上。因此,综合防治对烟草病虫害的防治效果接近或略高于常规化学防治,并可显著减少化学农药施用量,利于维护生态环境安全。

关键词:烟草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田間效果

中图分类号:S435.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6)23-6123-04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6.23.028

Abstract: In order to evaluate on the efficacy of the integrated control techniques on the main tobacco diseases and pests, the field efficacy of releasing natural enemies,using yellow boards,pheromone trips and pesticides on Myzus persicae (Sulzer), Heliothis assulta Guenee and Prodenia litura (Fabricius),Phytophthora parasitica var. nicotianae(Breda de Hean) Tucker.,Alternaria alternata(Fries) Keissler and Meloidogyne spp.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e winged aphids changed to windless aphids in late May,and migrated to other crops in beginning July. P. litura(Fabricius) reached the occurring peak in middle June,the average trapping number of each pheromone trap was 20.6. Besides,by releasing trichogramma and spraying Bacillus thuringiensis,the highest efficacy on H. Guenee reached 70.39%,which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deltamethrin as chemical control. In addition,the control effect of ridomil-MZ on local black shank was significant, the control effect was above 74.16%. At the same time,the field efficacy of polyoxin and dimetachlone to tobacco brown spot were close,the highest control effect were 64.28% and 68.01%,respectively. Furthermore,root-knot nematode could be controlled well by Abamectin,the control effect was above 91.11%. In summary,the field efficacy of integrated control was close to or better than that of conventional chemical control,while reducing the use of chemical pesticides, it would conducive to the security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Key words:tobacco diseases and pests;integrated control techniques;field efficacy

烟草病虫害防治是烟草种植技术的重要环节之一,在烟叶生产及烟草制品逐渐向生态、安全方向发展的今天,传统的化学防治已无法满足人们对自身健康和环境安全的需求,而单一的物理防治或生物防治在应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局限,会产生作用缓慢,防治效果易受环境条件影响等问题[1]。因此,应在烟区积极推广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从烟田生态系统整体出发,协同应用多种防治手段,以达到有效控制病虫害发生和减少农药使用量的目的。

近年来,有关烟草病虫害生物、物理防治技术的研究报道很多[2-15],基于之前的积累,就某一烟区大田生长季节主要病虫害种类及为害情况制定防治措施,通过不同防治技术的有效应用达到防治效果。本研究就云南红河州弥勒市西三烟区进行试验和示范,跟踪调查主要病虫害为害情况,为当地主要病虫害发生提出综合防治解决方案,为烟草病虫害防治提供实践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黄板和斜纹夜蛾性诱捕器由漳州市英格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异色瓢虫采购自吉林农业大学生物防治研究所;每盒装150头瓢虫成虫和40~50粒被赤眼蜂寄生的柞蚕卵由云南瑞升烟草技术集团有限公司研制;1%除虫菊素·苦参碱微囊悬浮剂由玉溪山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16 000 IU/mg苏云金芽孢杆菌菌粉由武汉天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3%多抗霉素由绩溪农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0.5%阿维菌素颗粒剂由山东泰安市泰山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7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由温州农药厂生产;25 g/L溴氰菊酯乳油由德国拜耳作物科学公司生产;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由浙江斯佩斯植保有限公司生产;58%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由江苏宝灵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1.2 试验方法

试验于2014年5~7月在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西三镇烟田开展,烟叶品种为K326。

1)综合防治区烟蚜的防治:①5月初在田间按每0.067 hm2 8块插设,棋盘式分布;②在烟蚜发生初期,百株虫量为120~150头时,每0.067 hm2释放2盒异色瓢虫成虫,间隔15~20 d后再释放1次;③喷施1%除虫菊素·苦参碱微囊悬浮剂800倍液。④即时打顶抹杈。烟青虫和斜纹夜蛾的防治:①每0.067 hm2设置2个斜纹夜蛾诱捕器;②当田间发现烟青虫成虫时,每0.067 hm2释放4~5盒/次,一般释放3次,每次间隔15~20 d。(喷施苏云金芽孢杆菌菌粉2 000~3 000倍液。赤星病的防治:旺长后期喷施3%多抗霉素500~600倍液。根结线虫病的防治:移栽期穴施、灌根0.5%阿维菌素颗粒剂,每0.066 7 hm2 3 000~3 500 g。黑胫病防治:喷施58%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700~800倍液。

2)化学对照区。采用当地常规喷施化学农药进行防治。烟蚜的防治:喷施7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每0.067 hm2喷施3~4 g;烟青虫和斜纹夜蛾的防治:喷施25 g/L溴氰菊酯乳油1 000~2 500倍液;赤星病的防治:喷施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黑胫病的防治:喷施58%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700~800倍液;根结线虫病的防治:使用3%米乐尔颗粒剂,每0.067 hm2撒施4~6 kg。

3)空白对照区。除了正常封顶打杈外不进行任何防治措施。

1.3 调查方法

在综合防治区选取9片连片且烟株生长情况相似的烟田,化学防治区和空白对照区各选取3片,每片面积约0.033 hm2,各调查区之间间隔200 m以上,采用五点取样法,每点固定调查20株,每片共调查100株,每隔7 d调查1次,从大田移栽10 d后开始,直至烟叶采烤。①烟蚜数量调查:定点调查10块黄板上蚜虫诱捕数量。②斜纹夜蛾成虫虫情监测:定点调查10个诱捕器内的诱虫数量。③烟青虫为害情况调查:定点定株记录烟株上烟青虫的幼虫数和虫孔数,统计被害株数,计算防效。④赤星病、黑胫病、根结线虫病调查:参照《烟草病虫害分级及调查方法GB/T 23222-2008》,记录发病株数、病叶数和级数,计算发病率、病情指数及防效。

1.4 数据处理

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单因素及方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黄板诱蚜情况调查

由图1可见,有翅蚜诱捕量在5月28日较高,约为16.3头/板,推测该时期之前是有翅蚜迁飞进入烟田的重要时期,随后由于有翅蚜转变为无翅蚜,所以田间有翅蚜数量减少,6月18日后数量逐渐增多,在7月2日达到一个小高峰随后数量减少,推测原因可能是7月2日以后正值当地烟叶打顶时期,打顶可去除嫩芽部位的烟蚜,从而一定程度减少烟蚜数量,另一方面,烟株即将进入采收阶段,有翅蚜迁飞到了其他作物上。

2.2 斜纹夜蛾诱捕器诱虫情况调查

由图2可见,诱捕的斜纹夜蛾数量自6月上旬逐渐增加,到6月18日达到最大,为20.6头/个,随后数量逐渐减少,7月2日以后很少诱捕到斜纹夜蛾,表明当地田间斜纹夜蛾在6月中旬烟株旺长期出现一个发生高峰。

2.3 烟青虫为害情况调查

由表1可见,综合防治区的被害株减退率、虫孔减退率比化学防治区略高,二者差异不显著,百株活虫减退率则较为接近。从防效来看,综合防治的防效略高于化学对照,二者差异不显著,说明通过释放赤眼蜂和喷施生物农药等综合防治技术措施,可以达到或略高于常规化学防治的效果。

2.4 黑胫病发生情况调查

由表2可见,综合防治区黑胫病的被害株率较低,与空白对照区呈显著和极显著差异,5月28日、6月18日和6月25日綜合防治区与空白对照区的病情指数呈极显著差异,防治效果均在74.16%以上,说明喷施甲霜·锰锌对当地黑胫病的控制效果较明显。

2.5 赤星病发生情况调查

由表3可见,赤星病多发生于烟草种植后期。7月23日调查结果显示综合防治区和化学对照区病叶率和病情指数与空白对照呈极显著差异,说明生物农药多抗霉素和化学农药菌核净对赤星病均有一定的控制效果,二者防效较为接近,分别为64.28%和68.01%。

2.6 根结线虫病发生情况调查

由表4可见,根结线虫在综合防治区7月中下旬的被害株率与同期化学防治区、空白对照区差异极显著。7月下旬综合防治区的病情指数与化学防治区、空白对照区差异极显著,综合防治区防治效果为94.92%,明显高于化学防治区,呈极显著差异,表明阿维菌素对根结线虫病控制效果较为理想。

3 小结与讨论

通过对弥勒市西三烟区病虫害调查研究,发现当地烟草病虫害主要有烟蚜、烟青虫、斜纹夜蛾、黑胫病、赤星病及根结线虫病,开展综合防治技术对烟草病虫害的防治效果接近或略高于常规化学防治,同时可以减少化学农药用量。

利用天敌昆虫如赤眼蜂和异色瓢虫防治烟青虫和烟蚜已有诸多报道,取得了一定的效果[16,17],本研究在此基础上对释放方式进行了改进,提高了天敌昆虫在运输过程中的存活率和人工释放效率。另外,释放赤眼蜂时可根据发育进度和田间温度推算其羽化时间,施药时间尽量错开羽化高峰,并且选用对天敌昆虫低毒的生物或化学农药[11-14]。烟青虫幼虫大多藏匿于烟株嫩芽取食心叶,药液不易进入,而赤眼蜂能准确定位烟青虫卵并进行产卵寄生,有效克服了农药使用的一些制约。此外,不论释放异色瓢虫还是赤眼蜂,都应该尽可能连年、连片释放,这样有利于天敌昆虫对释放环境的适应和定殖,以逐年减少释放量,降低防治成本。

赤星病在成熟期逢阴雨天气,施氮量偏多且植株过密引起通风透光不良时较易发生,因此,在施药的同时合理施肥,适时打顶采收,对防止病原菌侵染很有必要[2,18,19]。试验结果显示,多抗霉素和菌核净对赤星病的防效较为接近,说明多抗霉素可以对其进行替代或轮换使用,这与林兵[20]的研究结果一致;甲霜·锰锌对当地黑胫病的药效达74.16%以上,说明该药对黑胫病的控制效果较好,同时也要控制施药次数和剂量,避免病害抗药性增强;阿维菌素颗粒剂对根结线虫病的防治效果较好,据邹雅新等[21]报道阿维菌素对南方根结线虫病有较强抑制作用,与试验结果相符。

综上所述,目前综合防治技术基本上可以达到传统化学农药的防治效果,但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防治成本高于化学农药,因此需要不断加强高效、环保和经济型植保产品的研发,同时就新型生物农药的田间效果继续进行验证,并研究多种低毒农药的复配效果,以尽可能通过安全、生态的防治手段,达到降本增效的防治目的。

参考文献:

[1] 张玉玲,朱 艰,杨 程,等.生物防治在烟草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烟草科学,2009,30(4):81-85.

[2] 白建保.烟草病虫害防治图说[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10.

[3] 蔺忠龙,郭怡卿,浦 勇,等.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最新研究进展[J].中国烟草学报,2011,2(17):90-94.

[4] 王明亮.房县烟田主要害虫综合防治技术体系的研究[D].武漢:华中农业大学,2010.

[5] 黄继梅,邓建华,龚道新,等.烟蚜茧蜂防治烟蚜的散放次数及其田间防治效果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8,24(10):437-441.

[6] 邓建华,李天飞,吴兴富,等.烟草害虫生物防治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进展[J].烟草科技,2001(7):45-48.

[7] 殴晓明.控制寄生蜂行为的信息化合物[J].昆虫知识,1995,32(5):315-319.

[8] 王夸平,詹莜国,潘 悦,等.烟蚜茧蜂和异色瓢虫综合防治烟蚜的效果评价[J].湖北农业科学,2013,52(7):1567-1570.

[9] 李晓婷,罗华元,陈月舞,等.不同生物防治技术对烟草烟蚜和烟青虫及斜纹夜蛾的防治效果[J].作物研究,2011,25(4):361-365.

[10] 高福宏,潘 悦,孔宁川,等.异色瓢虫释放技术概况[J].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1):2172-2173.

[11] 潘 悦,曾凡海,张晓龙,等.5种化学农药对松毛虫赤眼蜂的毒力测定[J].湖南农业科学,2013(23):81-83.

[12] 潘 悦,常寿荣,毛春堂,等.五种生物农药对松毛虫赤眼蜂的毒性及安全性评价[J].湖北农业科学,2013,52(22):5476-5478.

[13] 潘 悦,曾凡海,张有伟,等.4种植物源杀虫剂对烟蚜的药效及其对异色瓢虫的毒力测定[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3,28(3):302-305.

[14] 潘 悦,董石飞,毛春堂,等.几种化学农药对烟蚜的毒性及其对异色瓢虫的安全性评价[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5,30(1):142-146.

[15] 蒋水萍,潘 悦,孙永华,等.立体防控技术对烤烟主要虫害的防治效果[J].贵州农业科学,2014,42(5):128-131.

[16] 胡 坚.烟草害虫天敌及其自然控制作用[J].昆虫知识,2001, 38(1):59-61.

[17] 江兆春.人工释放天敌防治烟青虫的研究[J].贵州农业科学.2007,35(2):74-76.

[18] 张 亚,何可佳,罗 坤,等.烟草赤星病研究进展及对策[J].陕西农业科学,2007(2):82-90.

[19] 张万良,翟争光,谢扬军,等.烟草赤星病研究进展[J].江西农业学报,2011,23(1):118-120.

[20] 林 兵.生物防治在我国烟草病虫害防治上的应用[J].湖南农机,2014,41(12):62-64.

[21] 邹雅新,曹素芳,马 娟,等.阿维菌素和硫线磷对南方根结线虫的毒力[J].植物保护,2009,35(2):39-43.

猜你喜欢
综合防治技术
近年来设施蔬菜病虫害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技术
桃树病虫无公害综合防治技术
豇豆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分析
赣北地区景观石榴树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及综合防控
桉尺蠖虫害调查与综合防治技术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