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画主题改编类动画表现研究

2017-03-18 05:09宋方圆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与艺术设计学院上海200093
关键词:儿童画动画变形

宋方圆(上海理工大学 出版印刷与艺术设计学院,上海 200093)

儿童画主题改编类动画表现研究

宋方圆(上海理工大学 出版印刷与艺术设计学院,上海 200093)

本文由《1001个故事》动画创作者,通过剖析本系列动画设计的创作理念与设计方法,来展示这一系列动画作品的亮点:动画语言与动态绘本构图的结合,以及突破传统儿童画平面空间所赋予的多维变形表演,从而进一步探讨二维动画创作中的创新点,并且针对涉及儿童画主题改编类动画创作提出一些新的观点和思路。

改编类动画;动态绘本构图;变形动画

图1 刺猬

改编类动画有两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在众所周知的故事,神话和童话的基础上进行改编,或更多见的,是对原有素材中的核心故事情节的再次使用和提炼。改编类动画通常应该建立在动画特有的表达方式和语言的基础之上,展现图像故事的新思路和新模式,使得它们获得新的视角和意义。

一、故事和主题

动画短片系列《1001个故事》 改编自一个8岁小女孩从幼儿园到小学二年级的部分涂鸦作品,是一部极富手绘艺术风格的儿童动画系列作品。儿童画,是以孩子自己的心理特点与审美意识探索世界、观察世界。这是一个具象认识发展的阶段,它充满了美妙与奇特的想象。创作团队尝试将这些充满独特想法的儿童画改编成一系列具有童趣的实验动画。

图2 我和妈妈

短片前期的剧本创作相对比较困难和繁复,因为儿童画内容零碎且时间段分散。一般来说,5-6岁的儿童,是按照想象力来画画,6-8岁开始,他们对周围世界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开始慢慢按照事实绘画。例如在第一幅中,六岁的灵灵在画刺猬(图1)的时候,重点在色彩和大块面的形状。而在8岁时画的“我和妈妈”(图2)中,开始出现了具体的人物;这表现了小作者更倾向于探索现实主义的视角。依据这一特点,我们在剧本的内容选择和编排上,两部动画有了不同年龄段的侧重,以此来客观展现孩子的成长过程。

剧本的写作方式类似小学生日记的形式,全是零零散散的小片段,编剧将小作者对自己画面的解说和即兴对话的内容一条一条记录并进行编号。这些条目可能没有什么衔接,但又彼此关联。事实上,叙事并不是创作者设计这部动画系列的主要目的。故事是承载小作者对某一时间段的感受、一个视觉瞬间、一个有趣的形象,一个想法或者一种视角。编剧试图客观地搭好这个框架,借用孩子的旁白和图画引导观众深入影片她的内部世界。作品中最核心的,也是最能体现原创性、作者性的,是如何用儿童的视角描绘与衔接那些琐碎的片段,并通过专属于动画的视觉语言和表达方式来呈现孩子的世界。

图3《 1001个故事》第一部动画截图

图4 《1001个故事》第二部动画截图

二、创作思路与技法

1.动态绘本构图特征

儿童画吸引人的特质主要表现在两个层面:纯真性和想象力。儿童画线条随意延展,夹杂着琐碎抖动甚至多余的线条,但同时可能创造出具有形状奇异和趣味感十足的造型。此外,大部分5-6岁的儿童画属于角色创作,很少有出现复杂场景的绘画元素。在短片系列第一部创作中,导演选取了灵灵小作者4-6岁时期的涂鸦作品,高度还原儿童画中不规则的线条以及色彩设定,不另增动画场景,尽可能保留原画的手绘痕迹,以此促使故事更具有孩童般的触摸感和真实性。(图3)

较之第一部的线条感风格,在《1001个故事》第二部中,创作团队选取了小作者7-8岁的绘画元素,尝试使用了大面积极具手绘笔触的色块,增设了动画场景,并在带有肌理的色块上采用叠加颜色和笔触的手法使画面在绘画方面更富有个性化和设计感。(图4)其次,短片使用了更图形化的绘本版面构图来编排内容,并通过儿童画外音来展开情节,这些环节使影片在叙事和场景转换上更加直观和连贯。表现手法上提炼并抽取儿童画中的一些绘画性较强的元素,对角色造型进行重新设定,并探索性地为每一组镜头设计对应的动画场景(图5),例如“九色鹿”镜头,导演希望通过角色与大全景、色彩的互动,动作与表情的序列来呈现一个新颖的古典情境。影片几乎每个镜头都作了精心构图,动态下的每一帧都尝试达到一张插画的效果,营造一种在看故事,同样也在看画的视觉体验。

图5 《1001个故事》第二部“九色鹿”镜头中的场景设计

2.灵活的动态分镜与声效设计

在独立动画创作模式中,如果按照剧本、分镜、原画、动画的流程去做,会在很多制作环节有挫败感和不灵活性。相比“先剧本后分镜”的传统制作流程,我们还可以有更多的新思路。作者认为在动画正式绘制之前,需要设计一个更为直观实用的动态分镜来取代文字剧本。其次,如果短片有旁白的环节,则还需要进行声音录制,声音样片可以提供最真实的时间感和节奏感。

声音的设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个依靠直觉的过程,既要配合概念和主题,同时又要相信自己的本能以及对趣味点的挖掘。《1001个故事》短片系列使用了童声旁白的形式来讲述故事,这是得益于儿童听故事习惯的一种启发。在录音过程中,鼓励小作者参照文字台本进行即兴发挥,比如说话过程中会冒出一些孩子的语气词等,这些因素可以增强声音的自然感和生活趣味。

3.大量的变形动画

变形是使动画具有独特想象力和审美情趣的主导性因素之一。儿童画这类主题的改编特别适合用变形动画来表现,因为它包含大量可以天马行空的想象元素和一系列能用动画语言轻松实现的潜在变形效果。在第二部短片中,创作团队加强了纵深角度的变形动画,创造性得将生活中场景、形状与想象结合到一起,在两种或多种形变的基础上衍生出更多美妙的空间形变,以达到前后镜头间衔接的趣味性。例如 “爸爸生日”镜头中(图6),在两种不同物体间布置相同图形元素(蛋糕蜡烛俯视镜头下的圆点形式与长颈鹿脖子上的斑点)进行运动同构。画面变形设计模拟了三维转镜中可能的运动序列,并通过不断的运动色块进行渲染,从而为镜头的转接提供了巧妙的过渡。

在此类动画创作过程中,每一个变形动态连接所产生的时间安排是关键。成功的时间节点可以确保变形转场的流畅性和节奏感,并与音效相呼应;这些要素使动画更加生动有弹性,同时增强变形动作的精准程度。

4.动作与表演设计

儿童画的主体一般呈现明显的平面性和装饰性,几乎没有在画面纵深角度绘制的案例。这一特点与儿童模糊的透视概念有关,并且儿童画中的装饰性与不规则线条也不太允许画面在纵深空间有过度描绘。在动画创作中,如果要对儿童画角色进行动态表现,很多时候不可避免有人物多角度的“转面”绘制。例如,在第一部短片中 “我喜欢画公主”一组镜头(图7),需要角色的转身,跳舞、改变头部运动方向等,这些动作设计会有人物运动透视的要求。

图6《1001个故事》第二部“爸爸生日”镜头中的变形动画关键帧截图

动画仅仅“动”起来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效地传情达意。从儿童画到一个舞台上表演主体的蜕变,是需要动画师更多的想象力,太过写实的动作设计并不可行。我们不应该把儿童画中的单张画直接看成结果,而是应该思考儿童通过画面所希望表现出的意境看作一个过程,理解其气氛、心情、内容等,大胆夸张地在时间维度里进行重构,并运用动画这一特殊语言进行表演,从而“再现”此年龄段孩子能感受的动态世界。在这方面,角色造型至关重要,它应该具有独特的吸引力并满足儿童式动画表演的需要。例如在“章鱼”一组草图设计中(图8),其修改过程类似一场“整容”手术。作者在设定初稿的基础上为角色添加了大量“可爱呆萌”的设计元素以增强表演潜质:长长的眼睫毛、椭圆形的眼眶、眼球的形状和位置、漂亮的眼线、章鱼的色彩搭配、搞笑的嘴型设计以及章鱼触角上的圆点细节等;通过这些拟人化的细节修改为观众呈现出一个栩栩如生的章鱼形象,使原本普通甚至有点丑陋的动画造型瞬间转变得趣味感十足,为之后的动画表演做足准备。

三、作品、创作者、观众三者的关系

动画是一种可以非常直观地表现出视点的自由而纯粹的艺术形式,是一种可以承载并且浓缩内心活动、独特气氛的容器。创作者拿着这个容器放到影院里,让里面的东西融化开,让观众能与之共享一段时间。

图7 《1001个故事》第一部“我喜欢画公主”镜头中的舞蹈动作关键帧截图

图8《1001个故事》第二部“章鱼”镜头中的角色修改过程草图

在创作作品的过程中,这三者的关系是通过各自体会和经验建立的。作者认为导演或编剧的意图在创作上显得最为重要。观众的想法很复杂,且无法操控,作为创作者,应该着重于自己最想表达的东西,然后去寻找最适合传达的表现手法。

儿童画主题改编类动画的创作,导演必须时刻关注各个不同年龄段孩子可能有的思维方式,尊重和重视他们的心理特征与审美意识,去除成人化的思维模式,提倡营造具有儿童真实感的气氛、环境、新奇的美术风格以及塑造有趣的角色、观点和清新明快的色彩,强化故事的魔幻效果,以儿童视角去探寻动画角色形象的本质内涵,同时强调清晰准确地讲述一些简单的想法,以此拉近与孩子们的心灵距离。

四、结语

儿童画的特点是奇幻和富有想象力的表现,画面往往反映着孩子观察生活和对世界的奇思妙想。儿童画的元素激发了动画创作者的想象和制作灵感,扩展了视觉语言和剧本内容。具有实验性的动画制作和多种表现手法的使用促进了两者的合作以及独特动画表现的探索。

想要成功地进行改编类动画创作,你需要对儿童身体语言特征以及他们的交流方式、心理活动有细致的观察和研究,并及时捕捉且赋予影片孩子般的想象表演——这本质上就是一种具有高度原创性的再创作过程。

(责任编辑:梁 田)

J218.7

A

1008-9675(2017)01-0196-03

2016-11-09

宋方圆(1980-),江苏海门人,女,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与艺术设计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动画。

猜你喜欢
儿童画动画变形
Clifford hits the big screen
如何鉴赏儿童画
做个动画给你看
变形记
动画发展史
谈诗的变形
我的动画梦
我的儿童画
儿童画作品展
“我”的变形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