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的骄傲与开放

2017-03-20 02:42江寒秋
齐鲁周刊 2017年9期
关键词:青岛山东

江寒秋

在山东诸多城市中,青岛的城市性格是最为张扬的,海派文化与齐鲁底色的交融塑造出了一座骄傲而又逐渐开放的城市。

青岛的城市名片:山盟海誓、品牌之都

作家梁实秋这样评价青岛:“到处都是红瓦的楼房点缀在葱茏的绿树中间,而且三面临海,形势天成。青岛的天气冬暖夏凉、风光旖旎,而人情尤为淳厚,我们立刻就认定这地方在天时、地利、人和三方面都够标准,宜于定居……我是北平人,但从不以北平为理想的地方。我虽然足迹不广,但北自辽东,南至两粤,也走过了十几省,窃以为真正令人留连不忍离去的地方应推青岛。”

就像济南人谈起家乡总爱引用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一样,每当谈到青岛,梁实秋的这段文字也总被青岛人不断引用。

青岛人是骄傲的,与齐鲁其他城市形象不同,青岛的城市形象是一种洋味,一种优雅。它被红屋顶、樱花和法国梧桐所覆盖,出租汽车沿着众多的单行线在城市里兜着圈子,宽阔的海滨公路沿着胶州湾延伸出一道长长的弧线。

青岛的学生也许能轻松地熟谙中国的地理课本——在这个城市里,所有的街道都被冠以中国各地区的名称——香港路、新疆路、黄山路、西陵峡路……青岛市地图几乎就是在收集中国的行政区域和名山大川。但学生们也要当心不要被这些道路的地理位置搞得混乱不堪,这些省市的名称与实际的地理位置毫不相干,深圳路紧挨着南京路,山东路却与威海路远远相隔——这些名字仅仅是新青岛为了取代旧街道象征着耻辱的旧名,一古脑儿地拿来使用。

当人们走在这张现时的活地图上时,他们同时也行走在另一些已不复存在的旧路牌当中。在这里,几乎所有的道路都曾有过两个不同的名字:广西路曾经是亨利亲王街和佐贺町,江苏路曾经是毕士马克街和万年町。这些散发出异国风情的名字正同它们的帝国殖民梦想一起被现代城市的喧哗湮没。

有趣的是,在青岛众多的街道中还有一条青岛路,它只有100米长。它的一端是一座气势雄伟的建筑,拥有券柱式开敞的观景外廊。它是当年的德国总督府,至1994年之前,是青岛市人民政府所在地。青岛把最短的一条路留给了自己,同时也是为了纪念青岛自身的变迁。

旧日的风情依旧存在,新的时代标志也异常和谐的融入到城市风景之中。海尔、海信、青啤,这几家家喻户晓的企业标识遍布青岛,青岛也因此成为了众所周知的品牌之都。

岛民心态与直辖情怀

诸多的特质,让青岛人的城市自豪感异常浓烈。山东经济龙头、计划单列市、优越的自然环境和漂亮的城市规划,让青岛人无论走到何处都能自豪地报出家乡所在。

然而这种自豪感的过度溢出,则让青岛人在整个山东人中显得不那么合群。

新华网山东总编辑郝桂尧所著的《俺是山东人》一书中写道:青岛人有着山东人的豪爽、热情和善良,然而,又自我感觉不像山东人似的。他们既受儒家文化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的程度有限,所以没有齐鲁文化的根基;他们受海洋文明的影响,却还不能兼容并蓄。没有文化之根,基于物质层面的自信,在很多情况下就变成了自负。青岛人自负有两个最大特征,一是觉得青岛话是最好听的,绝对不能舍弃;二是感觉青岛是最好的城市,并总能在和别的城市的对比中,发现人家的不足和自己的长处。青岛人在精神的内核上,还是一个典型的“岛”。

青岛的大学生毕业后,第一选择就是回青岛。有媒体在青岛随机采访,谈到创业地点,青岛人普遍选择留守本地。一位老师说:“现在很多其他地方的人也到青岛来了。”所以,她会留在青岛。一位青岛本地人也说,他去过很多地方,包括南方、北方和西方,发现很少有比青岛好的。比青岛好的地方大都消费太高,没有青岛这么自在。所以,在山东的其他地方,你很少看不到来自青岛的创业者和打工者,即使打工也要在青岛,这就是青岛人。

“岛民”心态的存在,让青岛的排外倾向较为明显,三年前,张明考入了山东科技大学黄岛校区。在青岛生活的这段时间里,最让他感到幸福的是,交流的平台更大了,发展空间更大了,就业前景也更为广阔。不过,他对青岛市民有些小意见:“青岛人很热情,但总感觉青岛人的优越感太强了,有些排外,瞧不起外地人。”

民国时期的直辖市经历,让青岛人一直有一种直辖市情结。在网络上,随便一搜索,便能看到大量讨论青岛直辖的文章。经济的发达也让民间有一种“去山东化”情绪,在当年的中超赛场上,每逢齐鲁德比,便可以在青岛队主场听到山呼海啸般的声音:中国青岛,山东济南……

2015年的“大虾事件”,让青岛的城市声誉受到了不小的损害,一些人开始反思青岛的城市性格。一位署名李小木的青岛媒体人在一篇《大虾背后的城市危机》中写道:“在青岛主政过的不少官员都曾在公开场合评价,青岛人陷入自我欣赏、自我满足的状态,这种坐井观天、缺乏反省的状态就是‘红瓦绿树综合症。”

如今的青岛,风光依旧,名牌依旧,整体GDP过万亿,西海岸新区GDP名列国家级新区前三强,重重数据都在表明,青岛正在成为山东乃至中国的经济增长引擎。更值得一提的是,就在济南热议山大迁校章丘的同时,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李群宣布青岛已经迎来了高达26所著名高校入驻,由此可见,密集的智力资源也让青岛即将成为山东的另一个文化中心。

不单如此,2017年2月,省政府批復《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规划(2016-2030年)》,《规划》提出,山东半岛城市群全面对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做优做强济南都市圈和青岛都市圈,支持济南、青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可以预料的是,未来的青岛肯定会迎来一个新的发展环境,不过,众多的利好也给青岛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城市性格如何变得更加开放包容?或许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青岛才会真正拥有一个国家级中心城市才会拥有的气度。

猜你喜欢
青岛山东
开放的山东,乘风前行
山东图片库
逆势上扬的山东,再出发
冬奥会背后的“山东力量”
上合,从青岛再启航
山东的路幸福的路
青岛明月申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