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话:难忘东瀛

2017-03-20 11:30王正光
中国收藏 2017年1期
关键词:东瀛漆艺漆器

王正光

2016年夏天因陪女儿看动漫,有机会去日本旅游,亲身领略了一番东瀛风情。在接触的诸多事物中,对京都的古美术店印象深刻,在其中也消耗了很多时间,或许是因为自己生而好古、喜欢收藏的缘故吧。

京都是日本的古都,并得以完好地保存下来。在京都随处可见古老寺院,并有清水寺、金阁寺、二条城、三十三间堂等著名古迹分布其中,漫步京都街头,仿佛穿越了历史,偶尔有几个身穿和服的日本姑娘踏着“得、得、得”的木屐声从身边掠过,真不知身在哪朝了。在这些古街飞檐间,时时会看到挂有“古美术”、“骨董”字样招牌的小店,大多为日本传统木制建筑,店内往往空间很小,一般也就在20平方米左右,商品堆放得却满满当当,在里面行走或转身要特别小心,以免碰坏东西。日本人通常称之为“杂货店”。

在这些古美术店里,往往有一位面目慈祥、白发苍苍的老板,彬彬有礼、和颜悦色地招呼着进店的客人,给人一种轻松的归家感,信任感也油然而生。生意做得自自然然,无任何急迫卖货赚取利益的感觉,倒有点像在自家仓库拿东西似的,从中可以体会到一种平和与从容的生活心态。

京都的古美术店里,商品可谓琳琅满目,五花八门,但有两个共同点:第一,基本都是旧物或古物;第二,基本都是艺术品或工艺品。在众多的商品中,日本的漆器引起了我的特别关注。日本人制作漆器学自我国,并得以别开生面,发扬光大,进而成为日本文化的代表。

我们知道中国的英文原意是“瓷”,日本的英文原意则是“漆”。从某种意义上讲日本的漆器制作工艺是非常成熟的,目前的从业人员规模也很庞大。比较来看,日本的漆艺还是偏重于漆艺本身的工艺,以器物制作为主,制漆者虽技艺高超,大多还是以工匠自居;而我国的漆艺则越来越偏重漆画的创作,制漆者往往基本工艺还不成熟,便以艺术家自居了。这一问题牵扯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值得我们思考。

因自己一直都对漆器有所涉猎,比较了解日本漆器所包含的工艺含量及其潜在的收藏价值,自然选购了不少。其中一套7件的描金盖碗,虽不昂贵,却深感喜爱。此套盖碗大约是“二战”前之物,外形饱满,漆色红褐,光泽温和,体轻如纸。7个碗盖上以统一的造型手法与工艺手段绘有7种不同的花卉,在单一描金工艺中却表现出了丰富的层次,画面清新,工艺精湛,让人爱不释手。把玩手中,不免被其完美的工艺及当年制作者那种一丝不苟的精神所打动,试想能以此种器物生活,那是何等的雅致,又是怎样的人生。

目前随着众多中国人去日本淘宝,一些在中国比较流行的器具在日本的古美术店里已经比较少见了,比如铁壶等,但漆器相对而言,目前在日本还是比较多的,而且普遍价格不高,是一个被严重忽略的收藏领域,也可以理解为价值洼地吧。

在京都的古美术店里,除了可以找到东瀛风味浓郁的漆器以外,还可以在很多物品上明显地感受到漢文化对日本的影响,甚至经常可以找到一些有浓厚文人气的东西。比如一件日本特有的文具,此物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带象牙盖的紫檀木笔管,上以阴刻的手法刻兰花一枝,刀法简练果断,韵致野逸,不染繁华。另以汉字书法刻“全是君子,绝无小人”一句,让人会心一笑。一部分用极细竹条编小箱一件,内嵌铜盒,盒内放上棉花,以为储墨之用,精致小巧,打动人心。在红木笔管上有一小铜环,可用丝线将两者链接,为古时日本人出门所用的书写方便之物。这件文具虽是日本特有的形式,却无处不体现出中国传统文人的精神气质,从中也可看出中华文明对东亚地区的深刻影响。

茶道、香道、花道用品是京都古美术店里比较多的商品,有时还能看到一些名家作品,比如藏六的铜瓶、大国寿朗的铁壶等,一般价格也不是很高,只看是否有缘遇见了。我这次日本之行就在京都的一家古美术店里收到一只有藏六款的陶瓷茶盏,品相完整,意味浓厚。当时店老板向我推荐这件东西,因自己不懂日语,老板又不太懂英语,比划了半天也没太明白此件东西的价值,但被其艺术性所打动,反正价格也不贵,用来喝茶也很好,就顺手买了回来,待回国仔细整理收获时,才发现底部的落款,方知这件茶盏的价值,看来老板没打妄语啊。

茶道、香道、花道都属于精致生活的内容,所用之器自然力求格调的雅致,一旦这些器物集中在一起时,那种浓厚的生活情趣便扑面而来,再加上一层历史的薄纱,更显醇厚,耐人品味。我个人认为,收藏大体有几种境界:第一种,收藏的是财富;第二种,收藏的是文化;第三种,享受的是生活。到第三种境界才不会为物所累,从而可以享受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的美妙人生。在流连于京都古美术店里的时光中,我找到了这种感觉。

猜你喜欢
东瀛漆艺漆器
战国漆器的设计研究
蹇然漆艺作品
四川省三国漆艺传习社:天府之韵 漆艺之美
东瀛长歌行
漆器收藏三问
忆七七事变
大漆:鲜活的现在进行时
不该屈尊的大美漆器
东瀛战神
来自东瀛的刀光剑影:剑戟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