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手拈来却不乏神韵

2017-03-20 11:48胡西林
中国收藏 2017年1期
关键词:高士马老青城山

胡西林

| 梧桐高士 得心应手 |

《梧桐高士图》是张大千居苏州网狮园时期的作品,作于“甲戌春日”,即1934年的春天。纸本设色,纵176厘米,横78厘米,绘梧桐清竹,湖石假山,一高士倚石树下,头微仰翘,神态在沉思与吟咏之间。左侧题有七言绝句一首:“百尺梧桐半亩荫,枝枝叶叶有秋心。何年脱骨乘鸾凤,月下飞来听素琴。” 诗很上口,像是顺口拈来,却极合画意。

张大千1932年末应朋友张师黄(清末直隶总督、东三省宣抚使张锡鑾之子,网狮园主人)之邀,与其兄张善子一起入住网狮园,其时叶恭绰已住网狮园后园,张氏兄弟则住在前园,历时近5年。期间张大千尽管多次辗转京沪等地,但是回到苏州就是住在网狮园里,这是非常惬意的地方,令他一辈子都难以忘却。他在网狮园里创作了许多作品,并且多署“网狮园作”或者钤“网狮园客”印,为他这一时期的作品和生活留下了一个永远的记念。

检索张大千的行踪,这年二月下旬他是在网狮园创作了几幅作品之后携其兄去了北京,这幅作品应该就是他行前所绘之一。在北京他结识了溥濡,并为画事忙碌。三月某日得朝鲜镜面贡笺,张大千甚为欢喜,又起画兴,于是再绘一幅相类题材的作品,只是画面上的高士换成了仕女。“梧桐高士”、“梧桐仕女”都是张大千熟悉和喜欢的题材,心里有谱,绘来得心应手。

如前所言,《梧桐高士图》大千钤二印,其中一印就是“网狮园客”。“网狮园客”印出自粪翁邓散木之手,以浙派切刀法刻就,出刀利索,甚得赵之谦神韵。边款云:“大千道兄移寓网狮园属治此印,戴颙居吴人共筑室园,有此客苏邻不孤矣。癸酉又五月,弟散木。”“癸酉又五月”即1933年初夏,由此可知,张大千在作品中钤“网狮园客”印起自1933年初夏,止于他迁出网狮园避难四川青城山之际,时间大约在四五年之间。张大千在作品中钤印颇为讲究,也有规律,之后他再也没有住过网狮园,所以也不再钤用“网狮园客”印。1949年张大千去了台湾,后移居巴西、美国,此印遗存大陆,现藏四川省博物馆。

| 如此贺寿 |

《凌云仙女图》是张大千的一幅贺寿作品,作于1940年,时年42岁。为谁贺寿?款识所题乃“马老伯母魏太夫人”。其时“马老伯母”九旬晋一,也就是81岁荣寿。从题诗看,“马老伯母”信奉道教,“袅袅凌云志,仙衣不染尘”就是对道家女德的礼赞。画绘一仙女仿佛行步云间,容貌端庄,衣饰典雅,双手抱瓮捧酒,面微侧作礼寿状。题诗云:“玉缸春酒暖,进于养年人。”从捧酒礼寿这一细节看,“马老伯母”为居家修道者。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有着悠久的历史,金、元之际,随着道教全真派的兴起,道教开始有了出家道士和在家道士之分,全真派道士须出家,住丛林;正一派道士则多居家修道。而对于禁忌,全真道士恪守古训,苦心励志,不立家室,禁絕荤腥;正一道士则允许成家,除了斋醮期间,一般不禁绝荤腥饮酒,但求心净而已。

张大千并非道家弟子,但是他重修养,知礼数,尊重别人信仰,于绘画必有顾及。查其行踪,张大千在抗战爆发后于1938年秋避乱四川青城山,青城山是道教“第五洞天”,相传是东汉张道陵曾经修道的地方,张大千在青城山结识多位道家朋友。1940年夏秋之际,張大千在青城山为赴敦煌临摹壁画做准备,八月某日,他与青城山上清宫道士马真人散步后绘一幅《雨后丈人峰图》,在题跋中他将与马真人的交往记入其中,这在时间上正好与为“马老伯母”绘《凌云仙女图》相合。而署款中大千先生又自称“愚侄”,那么,这位“马老伯母”是否就是马真人的母亲呢?很可能。画得那么好,仙女的万千仪态将张大千的画艺与学养完美地呈现纸上,如此贺寿一定令“马老伯母”喜笑颜开!

猜你喜欢
高士马老青城山
白描画《青城山下摸鱼哥》
闲心
闲情
闲情
青城山偶得
道教养生文化品牌对成都“文化之都”建设的价值探析
米寿书法家马良骥:满纸云烟一抹笑
豫剧大师马金凤的长寿之道
马三立趣谈悟人生
马老送我一幅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