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和服反观汉服的继承和发展

2017-03-20 08:02崔璨
知音励志·社科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继承与发展和服汉服

服装文化是一个民族文化的外在彰显。文章对和服与汉服的起源与发展进行对比研究,通过考察和服的发展历程,进而促进汉服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引导更多人去关注、学习传统文化,以探讨传统服装的复兴路径,揭示文化赋予服装的丰富内涵。

【关键词】和服;汉服;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

说起和服,人们就会想到日本,和服已然成为日本的一个民族符号。但说到汉服,人们却知之甚少,许多人仅仅是听过或者见过,更别说穿了。下面就从和服与汉服的起源与发展进行简单的阐述,以使汉服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继而使我们的传统文化能够弘扬光大。

1 和服的传承与发展历程

和服是日本民族的传统服装,它是在依照中国唐代服装的基础上,经过一千多年的演变而形成。早在奈良时期,公元718年,日本就派遣使团到唐朝进行交流,获得唐王赠送大量精美的朝服,这批服饰制作精良,备受日本朝廷的喜欢,朝野皆尽相模仿。到了14世纪室盯时代,带有隋唐服装特色的服装逐渐演变并最终定型为和服。

和服虽然是在唐代服装的基础上进行改良而来,它除了保暖,护体以外,还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服历经奈良时代、平安时代、镰仓时代、室町时代、安土桃山时代、江户时代的发展,至今从未间断过。和服种类繁多,在不同的场合必须穿着不同的和服,婚、宴、丧视有不同的和服款式,春、夏、秋、科也有不同的和服款式,在人生的一些重要阶段必须身着和服。每个人都会有几套和服,可以说和服一直陪伴在日本人人生中的各个阶段。

说到和服的继承和发展,不得不提两位代表性人物:池田喜政先生以及高桥理子小姐。池田喜政先生人称“和服专家”,有着作为日本人引以为豪的传统艺术的自信,高桥理子小姐确是颠覆根固的观念,凭借她不被常识所束缚的创意与设计,在现代和服文化里掀起了一股新的风潮。池田喜政先生评价高桥理子女士的作品:高桥小姐的作品是非常好的崭新的艺术,她在那些作品上使用的技术和方法,都是很好地理解了过去的传统技术,有着独特想法和传统高度融合的美,那样形成新的传统,并且继承流传下去。

和服就这样代代相传,并且推陈出新,成为了日本的民族符号。

2 汉服的传承与发展历程

汉服传说起始于黄帝制冕服,在尧舜时期逐渐得到完备,在周朝定型。汉朝依据四书五经,建立完备的冠服体系,成为当时神道设教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朝历代都非常重视冠服制度的建立,均追崇周法,以继承汉朝冠服制度作为国家大事。这套冠服制度主要包括衣裳、首服、发式、面饰、鞋履、配饰等有机结合的整体衣冠系统,其中深刻蕴涵着华夏文明中的纺织、蜡染、夹缬、锦绣等各项杰出的手工艺和服装美学。

汉服自产生以来,历经夏、商、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明等朝代的更迭,汉服从夏代汉服简单的上衣下裳的形制一直不断地演变,明朝为重塑礼仪到民族自尊心,追崇周汉的上古礼仪和唐宋的雄壮风采,全面恢复了汉族服饰的特点,因此,可以算得上仪态端庄,气势宏美,是华夏文明近古时代服饰艺术的集中体现和恢弘典范。

与日本和服不同,和服的发展一直从未中断,但汉服则不然。清军入关,满清实行剃发易服,对服汉衣冠、发者治重罪,汉服遂亡于此,从上古一直延至明代的汉服从中国消失。清代末期,众多华夏学子求学海外,他们被大洋彼岸的西方文化熏陶,在服饰上,倾向于西服,而舍弃了传统民族服饰。辛亥革命后,人生的日常服饰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男性主要穿着西服或马褂,女性主要穿着旗装改制而来的旗袍,汉服逐渐衰落式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后,也未恢复传统文化,反而把一些传统文化打为四旧,因此也没有恢复汉服的土壤。以致于在当今时代,仍有不少人甚至错误地将汉服认同为“古代的服装”。汉服发展历程中的这些间断的隔离,使得汉服的传承则更显得犹为重要。

3 汉服传承与发展路径

汉服的传承与发展可以借鉴日本和服的传承与发展。系统研究民族之间的差异,既需要有某种坚韧不拔的精神,也需要有某种程度上的宽容。吸收和学习其他生活方式会使人们更加热爱本身的文化。

3.1 在人生的重要阶段或一些重要场合,必须着相应的汉服。

近年来的汉服复兴运动已经引起了大家的关注。随着汉服复兴的发展,各地团体相继组织了各种活动。入祭孔、祭先烈、冠礼、成人礼、释奠礼等等。此类活动的日益丰富,借助于报纸、电视等媒介,汉服走进大众视野。愈来愈多的人们认识到其作为民族传统服饰的重要性,而更加去热爱汉服及其背后蕴涵的民族文化。汉服有礼服和常服之分,我们可以象和服、韩服一样,在人生的一些重要场合,必须着礼服。比如成人礼、婚礼、祭礼、丧礼、正式宴会等等。礼服穿着的场合都较为严肃,一般来说不可变动。

3.2 在日常生活中推广和应用汉服

比如,对汉服进行改良,予以推广。改良后的汉服可以做为汉服常服,在日常生活中穿着。另外,也可对校服、学位服等制服上面添加汉服元素,也可以在常服上从配色、花纹、搭配等细微处改良,以此符合现代之美。当然,改良汉服是在不违背汉服现有形制的情况下进行适当履行,而不是破坏行年来的文化以及衣冠体系。

3.3 开设民族文化课程

这是解决汉服认识,普及汉服知识最直接、最根本的方法。通过开设民族文化课程,可以让广大青少年群体了解、熟悉、接受汉服,并能对未来汉服的普及度产生长久而深远的影响。

3.4 可以定期举办一些大型活动来推动汉服的传承与发展

如汉服文化周。说到汉服文化周。就不得不提汉服文化代言人方文山。汉服文化周由方文山发起,注重传统与时尚的结合。他认为“汉服作为华夏衣冠,凝聚千年智慧美德”。

漢服对于华夏子孙而言,已经不止是一件衣服那么简单,而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让汉服成为民族文化的符号,给传统汉服新的生命力。汉服可以承载中华民族的文化,应与其他传统文化一起,引起大家的关注,汉服与其他传统文化一样,可以增强民族凝聚力,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我们应该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作者简介

崔璨(1999-),女,汉族,安徽省铜陵市人。现为铜陵市第一中学高三(五)班学生。

作者单位

安徽省铜陵市第一中学 安徽省铜陵市 244000

猜你喜欢
继承与发展和服汉服
日本伝統文化が中日の若者への影響――和服を中心に
汉服新“江湖”
日本文化的象征:和服
上台说汉服
中国传统服装服饰的舞台表达形式
湖北民间织绣工艺的现代产业化可能性初探
瑶族舞蹈的道具运用与形象塑造
解构主义思潮下的当代戏曲艺术研究
和服是如何演变的
和服是如何演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