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台州制造业转型升级助力台州梦的实现

2017-03-21 16:01谢金芳
中国集体经济 2017年8期
关键词:台州转型升级中国梦

谢金芳

摘要:中国梦是一种发展战略、发展图景,中国梦的重中之重是经济发展,而制造业又是国民经济的中流砥柱。制造业是台州是民营经济活跃的主要领域,近年来台州不断探索制造业转型新模式,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制造业整体素质不高、商务成本偏高、技术人才匮乏等。促进台州制造业转型升级助力中国梦的实现,必须由“生产型制造”转向“服务型制造”;培育职业文化,力促职业教育体系改革;以“互联网+”驱动制造业转型升级。

关键词:台州;制造业;转型升级;中国梦

台州是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地级市,已初步形成以制造业为核心的产业集群。在经济低迷的大环境下,制造行业的问题逐渐凸显,面临着快速转型升级的压力。为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响应中央政策,台州市制定了《中国制造2025台州行动计划》,指出台州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力争将台州打造成2025中国制造示范城市,为中国梦的实现添砖加瓦。

一、制造业转型升级为实现中国梦奠基石

中国梦既是一种发展模式,又是一种发展战略、发展图景。自“中国梦”被提出以来,它得到全民的普遍高度关注,一时间成为时代最强音。中国梦战略之所以能够引发集体共鸣,是因为中国梦最本质的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涵盖了国家民族和个人三个维度。

从历史角度来看,任何一项新的国家战略的提出都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中国梦也一样。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202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國梦承上启下于两个100年的历程。中国封建王朝因故步自封和夜郎自大而错失了工业革命时期的发展机遇,在外强入侵下沦为两半社会,当时的历史使命是“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中国梦战略是“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目标新的表现形式,过去因错失工业革命而落后挨打,今天更不能错失“工业4.0”时代的发展机遇,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是实现“中国梦”的工业基础。

从现实角度来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中国梦战略是当前经济发展决定的。世界经济仍处于金融危机阴霾之中,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让我国躲过金融危机这一劫,但全球化背景下难免不受外部环境影响,加上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自身规律,我国步入经济新常态,处于“三期叠加”的关键时期,经济转型成为当务之急,提出中国梦战略是为抓住经济发展的重点。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中流砥柱,“2025中国制造”战略揭开了打造世界制造强国的序幕。德国经济在世界金融危机中屹立不倒,主要得益于“德国制造”。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是经济新常态下抓住经济发展机遇的重要举措,能够为实现“中国梦”奠定基石。

二、台州市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挑战和机遇

制造业是台州民营经济活跃的主要领域,凭借敢于冒险、勇于创造的实干精神和充满活力的民营机制,台州形成了以汽车、缝制、医药、家电、模具为主导的制造业体系,被评为“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台州制造业基础比较扎实,但在经济新常态下,台州制造业发展面临困境,挑战与机遇并存。

(一)整体素质不高,发展速度放缓

与浙江省其他地级市相比,台州市制造业发展的整体素质不高。首先,台州市制造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均不高,而且发展速度放缓。台州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台州工业总产值为3852.24亿元,增加值为1360.55亿元,比上年增长2.8%。在浙江省11个地级市中,台州工业总产值在第八位。由表1可以看出,台州市工业发展速度是缓慢下降的,近20年的平均年均增长为11.7%,近15年的为11.0%。其次,能耗增加。2016年上半年,台州市工业能源消耗量202.2万吨标准煤,比去年同期增长7.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1%,万元增加值能耗上升1.4%。最后,不同行业之间发展速度不平衡。电力热力生产供应业、医药制造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的工业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增长3.7%、15.7%和5.7%,而通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完成增加值分别比上年下降6.6%和2.2%。

(二)商务成本偏高,技术人才匮乏

商务成本包括硬成本和软成本,硬成本是可用货币衡量的生产要素支出成本,软成本是由制度、政策、文化所导致的效率损耗,即为获得生产要素和组织生产的成本。制造业对商务成本尤其是硬成本非常敏感,商务成本上升会对制造业发展产生较大影响。从世界经济来看,新兴发展中国家利用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承接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对我国制造业发展形成“成本挤压”。台州制造业商务成本偏高,且有不断上升趋势。一方面,硬性成本居高不下,土地、原材料的成本不断上升;另一方面,软性成本继续升高,市场竞争环境恶劣,劳动力成本上升,而专业技术人才非常匮乏。

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是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两大重要因素。金融危机后各国开始实施再工业化战略,美国“工业互联网”、德国“工业4.0”,对中国制造业发展形成了“创新型挤压”。制造业企业要转型升级就必须进行技术创新,提高研发能力,需要相关专业技术人才;要进行制度创新,必须提高战略管理能力、体制创新能力、行业协作能力,这些都需要高端管理人才。台州市的专业技术人才和高端管理人才都相对匮乏,一半以上的制造业企业都认为人才匮乏制约企业转型升级。

(三)制造业基础扎实,不断探索转型新模式

在经济低迷期和“中国制造2025”环境下,台州市作为传统制造业大市区,直面挑战,抓住机遇,不断探索制造业转型升级新模式,成为打造“制造之都”的良好开端。台州制造业基础雄厚,目前拥有51个国家级产业基地,39家制造业上市公司、429家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台州市已经成为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从不同角度探索制造业转型升级模式,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

一是通过中外合作,学习先进技术和管理方式。德国制造业发展世界领先,已迈入“德国工业4.0”时代,“德国制造”成为制造业产品高质量的代名词。今年9月,临海市政府常务会议通过了《关于台州全方位参与中德合作的若干意见》,重点强调建设中德(台州)国际产业合作园。通过引进德国高端制造业企业,不断学习“德国工业4.0”经验,将中德产业园打造成德资高端制造业集聚区,开启“台州工业4.0”。

二是不同行业之间构建智慧管网,产生协同效应,形成优势辐射,带动整个行业转型升级。智慧管网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时采集供热、供水、供电等的运行状态,科学监测、智能控制管道的运行。台州泵管阀产业集群效应非常明显,今年9月各个泵管阀企业共同出资组建了全国首个智慧管网产业联合开发企业——浙江利斯特智慧管网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集聚各个企业的泵管阀技术优势,服务于该行业的各个企业,形成示范效应,带动该行业的转型升级。

三、力促台州制造业转型升级,助力中国梦

台州市制造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必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台州制造业基础雄厚,在此基础上,凝聚力量、开拓创新,撬制造业转型升级,将台州市打造为全球知名的“制造之都”,为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示范,助力中国梦。

(一)“生产型制造”转向“服务型制造”——价值链顶端

传统制造业以生产制造为主,以装配、制造为核心,它所赖以生存的优势是低成本和规模经济。但这种优势逐渐消失,生产型制造业转变为服务型制造业成为制造业转型发展的总体趋势。一方面,服务型制造业态要求利用高科技自主研发产品,定制化设计产品;另一方面,服务型制造业形态要求与顾客需求紧密结合,为顾客增值,给顾客提供求解和模式。

制造業发展有其特定的规律。从横向的生产经营阶段来看,无论哪个工业时代,简单加工和组装都处于价值链的底端,研发、设计、品牌、销售都出于价值链的上游;从世界制造业发展历程来看,从工业化到工业自动化再到工业4.0,制造业价值链微笑曲线越来越陡峭,加工、装配的附加价值不断降低,研发、设计、品牌、服务不断向价值链的顶端延伸。制造业企业要追求利润最大化或成本最低化,发展服务型制造成为制造业突破发展瓶颈、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选择。近年来,台州市制造业发展面临增速放缓、商务成本偏高、专业技术人才匮乏的瓶颈。为适应“工业4.0”新时代制造业价值链分布的新形势,台州必须利用高科技在产品研发和服务管理上下功夫,不断向价值链的顶端靠拢,加快推进制造业由“生产型制造”转向“服务型制造”。

(二)培育职业文化,力促职业教育体系改革——人才库建设

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是人才,合理的教育体系才能培育高素质人才。科学的教育体系应当符合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受教育者的智力差异、人格特征、个人兴趣爱好。“德国制造”之所以享誉全球,是因为其成功的职业教育体系培育了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德国是一个资源匮乏、走技术道路的国家,职业教育成为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双元制”是德国职业教育的主要形式,即职业技术学校和企业联合培养技术人才,企业起主导作用,以培养实践技能为主,教育和考核分离以保障职业教育质量。德国“二元制”职业教育的成功有深刻的职业文化因素,德国人具有普遍的“崇拜技术权威,崇尚职业资格”的成才观,具有理性严谨、追求实用主义、追求职业价值的大众文化心理。

促进台州制造业转型升级,必须进行职业教育体系改革,应借鉴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发展模式。一是要培育职业文化,文化是根植于内心的最重要动力。台州民营经济发达,追求实干精神,但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比较低,普遍认可高学历。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培育职业文化是职业体系改革的基必然要求。二是学习德国“二元制”模式,改革职业院校发展方式,鼓励企业资本投资职业院校,实现校企合作共治,使职业院校成为企业发展的人才蓄水池。三是培育凝神专一的“工匠精神”。只有“工匠精神”才能打造出高质量的产品。从个人角度来说,制造业发展最需要的就是一丝不苟、一生只做一件事的“工匠精神”。

(三)以“互联网+”驱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智能制造业

数字化是第四次工业革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整个工业领域的构架。“互联网+”为制造业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引发资源配置新方式,驱动生产经营模式变革,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在世界范围内,互联网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新模式、新业态如雨后春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实践证明,互联网提高了制造业发展的速度和效率,社会化生产新模式正在形成。从制造业产品设计到生产制造再到销售服务,各个环节都需要信息化、数字化,甚至管理体制机制也需要转型升级。

台州市在“互联网+制造业”方面已探索出了新的模式,无论是中德产业合作园还是智慧管网,都是利用互联网发展制造业的新方式,但这只是初步的小范围的探索,还需不断创新不断摸索,促进台州制造业全面转型升级。为推动台州“国际智造名城”建设,今年上半年,台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发布了《台州市加快推进智能制造发展实施方案(2016—2018年)》,强调了推进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促进研发设计、生产销售等智能化集成创新。发展“互联网+制造业”必须进行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利用物联网、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建设制造业数据中心公共服务云平台,以“互联网+”的高效与透明实现协同创新发展,实现产品个性化定制,实现高素质人才利用社会化。

参考文献:

[1]马晓晖.台州汽车制造业产业链协同发展研究[D].厦门大学,2014.

[2]许福娇.台州市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分析——以泵制造业为例[J].统计科学与实践,2015(12).

(作者单位:中共临海市委党校)

猜你喜欢
台州转型升级中国梦
房地产开发模式转型升级路径
地面电视频道“新闻立台”的一次转型升级实验
台州:云水长和岛屿青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