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心理需求开药方

2017-03-21 18:31熊纪涛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时机心理学临床

熊纪涛

在班级中,有一类学生成绩并不差,但是习惯不好、个性十足,平时独来独往、不合群。心理学认为,人类的行为背后有着深刻的心理根源和深层次的心理需求。教师面对这些我行我素的学生,只有找准他们的心理根源和心理需求,才有可能做出适切对症的指导,使他们拥有正常的行为习惯。

首先,需要肯定的是,这类个性学生并非人们所谓的“问题学生”,教师应当对他们保持人格的尊重,再给予心理的帮助和行为的指导。否则,如果戴着有色眼镜看待他们,结果必将事与愿违。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利昂·费斯廷格在《认知失调论》中所提出的理论认为:一般情况下,个体的态度与行为是相协调的,因此不需要改变态度与行为;假如两者出现了不一致,如做了与态度相违背的事,或没做想做的事,这时就产生了认知失调。从这一理论来分析,这一类学生的行为、个性和态度是相符的,可谓我行我素一以贯之,几乎不存在认知失调的可能性。这恰恰说明,在他们这些行为的背后,有着某种价值观念和心理动机的支配。

其次,心理学家马斯洛的《人类激励理论》告诉我们,动机需求是人类的行为动力,而人类的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与归属的需求、被人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这类学生学习成绩不差,个性十足且行为举止带有攻击性,可见他们在人类的需求层次上,早已超越了生理、安全这两个需求层次。正因为独来独往、不合群,所以存在爱与归属的需求。教师对其心理帮助和行为指导的关键所在,是让这些学生体验到教师之爱、同学之爱乃至社会之爱,让他们对班级产生歸属感,学会关心同学,关爱其他人。唯有如此,他们才能受到同学和教师的尊重,才能在班级中实现最大的人生价值,进而成为一个幸福充实、乐群爱人、上进有为的青少年。

最后,教师应当利用教育智慧,寻求教育时机,实施“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心理教育。应用心理学认为,临床治疗是需要团体共治的。如何实施以班级为单位的团体临床治疗,十分考验教师的教育智慧。这需要教师对班级学生加以区分,让有智慧和爱心的同学当自己的助手,以在关键时刻引导班级舆论、实施行为援助,营造临床治疗的心理环境和文化氛围;让保持中立态度的学生,不产生影响临床治疗的负面言行;让具有对立情绪的学生,认识到这样的临床治疗利人利己,最终实现班级的共同进步。

寻求教育时机,同样需要教师的教育智慧。这类学生习惯不好,原因很多,并非刻意与全班同学为敌。这就需要教师留心观察和搜集这类学生的言语和行为,甚至作为一项心理学研究的课题,摆在自己的案头,耐心等待教育时机的出现。一方面,教师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对他们那些无关大局的言行暂且放过,要抓住“牛鼻子”,从关键问题和真正反映心理动机的事情入手解决问题。教育是慢的艺术,之所以慢,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需要等待时机。当这类学生出现问题时,教师要及时出场,帮助他们反思自身言行,开展正面引导教育。

事实证明,抓住学生的心理需求和教育时机,活学活用心理学的原理和规律,完全可以促成这类学生的行为转变。

猜你喜欢
时机心理学临床
“没有用”的心理学
舒肝宁心汤治疗心悸的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眸慢性溃疡59例临床观察
氩氦刀冷冻治疗肺癌80例的临床观察
跟踪导练(二)5
如何提高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认知
打喷嚏个性心理学
时机与妙手
作战的时机
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