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物复习应遵循的原则

2017-03-22 11:47周宝庭
教师·上 2017年2期
关键词:复习原则生物

周宝庭

摘 要:文章从提高生物复习质量和效益的角度,分析了生物复习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和产生质量低下的诸多原因,并联系教学实际从六个方面阐释了生物复习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关键词:生物;复习;原则

笔者担任中学生物学科的教研员,每年都要听不少生物教师的复习课。但也有些教师在上课时,知识点罗列了很多,却总是抓不到要害,还有个别教师上课,课上少有实质内容,只能浪费学生的时间。如何使生物复习达到优质和高效呢?笔者认为,生物复习应遵循六个原则。

(1)科学性原则。科学性是指复习的内容和形式应符合客观实际,应反映出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规律。生物学本身是一门自然科学,因此,复习时应回归生物科学的本质,努力渗透生物学科思想。重温生物科学史,整合生物学上一些重大发现与发明,如细胞的发现、生长素的发现、酶的发现和DNA双螺旋结构的构建等,让学生学习科学家解决生物学问题的途径和思维方法,提高科学素养并从中体验科学的艰辛,促使其形成百折不挠、勇攀高峰的崇高品质。此外,科学性还要求教师传授的知识必须十分准确,不能出错,所用教法和教学手段应符合学生实际并与内容相统一等。

(2)知识性原则。这里指含一定的信息量。笔者所听的复习课中,有的教师一节课下来,就讲1~2个知识点,其余时间均安排学生自习,有的干脆都不讲,整堂课让学生做练习或自己预习,到后来却诉苦:“生物复习内容多,时间不够用。”这是因为教师没有对教学进行合理筹划。好的复习课都有适当的内容和容量,学生每复习一节课,都会有一定的收獲,正所谓一步一个脚印,容量多了不行,学生接受和消化不了,少了又“吃”不饱,会浪费学生宝贵的时间。

(3)综合性原则。复习是教师帮助学生对旧知识进行再现和重组的过程,它与新授课是有区别的。有的教师把复习课跟新授课一样对待,他们认为,复习课就是一种重复课或浓缩的新授课,它只是容量有些增大,节奏有所加快而已。笔者认为,好的复习课,教师应对学生学过的知识进行适当梳理、归纳、比较和概括,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体现出一定的综合性。这有利于学生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拓展学生的认知空间,提高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如复习人教版高中生物第一章“走近细胞”内容时,可构建如下概念图:

(4)主体性原则。主体性是坚持以人为本,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爱尔兰著名诗人、剧作家叶芝说:“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火能自行燃烧,说明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有些教师上课,从头讲到尾,课堂上搞一言堂,不给学生一点自主学习的时间与空间,学生的思维完全处于封闭和禁锢的状态,所以这种传统教学的做法,学生获取知识都是被动的,不可能取得教学的高效。好的教师上课,常常是讲与练结合起来。讲只是讲重点、讲疑点、讲联系,而且讲的过程中,善于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能力;练是针对讲的内容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训练,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同时也反馈、检验教师的教学效果。

(5)亲和性原则。亲和性要求教师平时应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要关心他们,爱护他们,多给他们一些尊重。孔子说:“亲其师,信其道。”如果教师总是高高在上,学生就会对你敬而远之。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下,尽管教师的课上得再好、再出色,学生也不会喜欢,对课程提不起兴趣,从而严重影响到教师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尊重学生的人格,多给他们一些表扬和激励,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此外,教师的课要使学生喜欢,还应注意一些细节上的问题,如课堂语言要有一定的启发性和感染力;教师的穿着、打扮也必须大众高雅等,这些都不要让学生产生反感。

(6)针对性原则。针对性是指复习课一定要符合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复习内容与难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认真研究课标,了解课标目标要求。同时也要研究和了解学生,学生的基础怎样,选择的内容和难度以及实施的策略一定要与学生的实际相适应。在笔者所听的课中,有些教师拿别人编印的资料作为蓝本组织复习,完全照搬别人的东西,根本不考虑学生的学情,其容量与难度均难以把握,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若长期这样,不仅会影响到学生的学,还会束缚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多关注学生的学习,倾听学生的心声,认真分析每一次考试或练习中学生的答卷,充分了解其学情,使复习课更加符合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增强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遵循这些原则,力争使生物复习达到优质和高效的目的!

(作者单位:湖南省汉寿县西湖管理区教育研究室)

猜你喜欢
复习原则生物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第12话 完美生物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多元比较,有效开展第二轮生物复习
论高中生如何通过正确的预习、复习学好语文
对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的建议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