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高中历史教学反思,优化课堂教学

2017-03-22 23:41蔡斌
课程教育研究 2017年1期
关键词:优化课堂教学教学反思

蔡斌

【摘要】分析高中历史新教材,反思课堂教学,有利于提高历史教学质量,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教学反思是教师全面发展的过程,具有总结性和批判性,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有助于提高教学的评价能力和总结能力。反思教学过程,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营造和谐、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给学生充分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优化课堂教学。

【关键词】高中历史新课改 教学反思 优化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1-0029-01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借助一定的研究方法,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在教学过程中的得失,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科学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在新课改下,教师要注重教学反思,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实施途径和课堂结构,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

一、反思教学,发现问题

解读新课标,结合新教材,发现有些问题不容忽视,教学过程中要及时调整,否则可能成为我们新课程实践中新的难题。首先是关于专题授课的问题,在专题模块和问题中心的内容体系下,专题和问题的选择就显得尤为关键。然而专题的选择与设置都不可回避一个较为现实的问题,那就是学生相关知识的储备量度,也就是说学生是否在学习某一专题时已有了相当的知识基础。新课程一开始就采用专题教学,而原有高中教学只是在高三总复习时才运用这一教学方法,因此新课程教学中不少内容老师必须要做大量的知识铺垫,学生也是如此。另外一点,按照新的课程标准,古今中外的历史混编为若干专题是符合了综合史观的趋势,但是从另一层面而言,又割裂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联系,使我们的学生只见“线”而不见“面”,从而造成学生对历史时空感的困惑。其次,《课程标准》力求内容全面,仍遗漏了不少重要的内容。如中国古代史中,作为统一国家建立部分东汉历史似乎被忽视;在近代史中,关于清末新政、预备立宪的内容也极少涉及等等。这种相类似的遗漏对历史的连贯性会造成伤害,也影响到教学中过渡的流畅性和学生的理解。第三,初中和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衔接问题在新课程中还存在一定的缺憾,初中与高中的教学内容有“撞车”现象。其原因无非是以“通史”模式重复组织和安排了教学内容的结果。而单就高中新课程而言有些内容的衔接也有一定程度的不足,“跳跃”较大,师生对此在不同程度上都会有不适感,尤其是学生由于知识基础、认知能力、身心发展以及社会经验等条件的制约,更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提高,这必然需要一个非常多的时间来“循序渐进”。因此,《课程标准》虽有较强的指导教学作用,但标准宜宽松,不可绝对化。这样老师可以根据对课程标准的理解,自主地开展教学活动,优化课堂教学程序,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二、反思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反思以追求教学实践科学性为动力。仔细分析新课标,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十分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高中历史新课改明确提出要体现多样性和选择性,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因此,课堂教学中如何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参与中逐步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新。教师需要聚焦课堂,反思自身教学,通过教学反思来改进教学方法,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

(一)是否创设和谐、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

课堂教学是学生个体知、情、意多向交流的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主体参与,教学过程就必须为学生创设一个情理交融、心灵交汇的宽松的教学环境。教师应当巧妙构思每一堂课的过程,用心营造轻松愉快的气氛,设计深受学生欢迎的活动。如:对秦始皇的评价,进行一个简短的辩论,学生对这样的方式特别感兴趣,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二)是否给予学生充分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新知识的学习,都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进行的。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教师要扮演好“导演”的角色,让学生凭借自己学习和生活的经验去感受,通过自己的摸索去发现。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应组织学生讨论理解教学内容,及时提出相关问题或质疑,师生共同探究。

(三)是否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最精湛的教育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影响,不少教师往往只注重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而忽视学生提出问题,它造成了学生亦步亦趋,人云亦云的信赖倾向,无形中抵制或扼杀了学生的思考与创新能力。因此,教学中必须努力增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必修一 专题三学习“国民革命”时,有学生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如果没有蒋介石和汪精卫背叛革命,国共能否长期合作?中国是否会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命运,成为西方式的资本主义国家?”这说明学生对当时课上的问题进行了积极的反思。于是我让学生自己先讨论。有学生说,如果没有蒋介石和汪精卫,国共两党会长期合作,国民革命会成功。有的说,不會长期合作,因为两党的最终目标不同。还有的同学说:现在的香港不也是“一国两制”吗?学生众说纷纭。最后我从三个方面启发学生:(1)中国的反动势力是异常强大的,帝国主义、封建势力与大资产阶段相勾结。(2)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有什么特点?(3)1927年的中共与现在的中共是否一样成熟?最后我没有直接回答学生问题,但学生也许在这次讨论中并没有能完全掌握偶然性和必然性的关系,然而重要的是学生已经探索着从不同角度来看问题,学会了不人云亦云。

总之,教学反思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反思,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形成自己对教学观念、教学问题、教学过程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

猜你喜欢
优化课堂教学教学反思
浅议英语素质教育下课堂教学模式优化
高等数学的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