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高等教育“培养什么人”的论述探究

2017-03-22 11:02闵浩宇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12期
关键词:培养目标

闵浩宇

摘要:“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始终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和永恒主题。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培养什么人”的旨归标准是德智体美、德育为先,终极目标是促进青年全面发展,这是现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观的基本要求和体现。

关键词:培养什么人;培养标准;培养目标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2-0214-02

“培养什么人”始终是教育的根本问题,是由教育的本质和宗旨所决定的,涉及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目标、教育行动等诸多因素。不同时代的教育理念是一个多元发展、紧密相联的社会实践和理论创新的探索历程。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有关“培养什么人”的重要论述,不仅是对当代青年学生的总体判断,同时也是对党的教育方针、对现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观的简明而深刻的阐释,反映了新时期教育战线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选择和系统设计。

一、“德智体美,德育为先”是我国高等教育培养什么人的旨归标准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要求,“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加强德智体美并进发展,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主题,是我国教育发展的战略选择。德智体美四育作为社会主义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一个辩证统一的整体,彼此相容互通,相异互补,有机统一于教书育人全过程,是学校教育“培养什么人”的四项具体要求和标准。在坚持四育全面发展的同时,优先确立德育意识,以智益德、以美融德、以体载德,是对“培养什么人”这个命题的科学回应和解答。

1.以德为先,是学校“培养什么人”的基础要素。道德对于个人和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立德是树人的前提和基础,是成为“人”的基本要求。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道德是照亮全面发展一切方面的光源,而同时它又是人的一个个别的、特殊的方面。”也就是说,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对其他素质具有统领和先导作用,对个体素质的发展方向和水平起着决定性作用,并会影响到社会整体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因此,学校教育要优先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引导广大青年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以智为本,是学校“培养什么人”的关键要素。知识和能力是當代个体最重要的人力资本,只有具备了良好的知识素养和智能结构,才能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获取感受真善美的力量,努力将自己打造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就学校而言,就是要培养“信念执着、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通过深化和发展教育教学理念,克服重理论轻思维、重实践轻创造、重技术轻科学的智育培养误区,准确把握智育内涵,并将其融入到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促进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重点在加强实践环节中推进创新教育,逐渐创新出人才培养模式的独特风格,培养学生坚持学以致用,掌握真才实学,增益其所不能。

3.以体为基,是学校“培养什么人”的支撑要素。身体是人的思想道德、知识智能、行为体能的载体,只有强其体,才能善其身,而后“学问道德之进修而收效远”。习近平在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表彰会上指出,“体育是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体育在提高人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弘扬追求卓越、突破自我的精神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学校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过程中,需要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

4.以美为魂,是学校“培养什么人”的升华要素。“美育之目的,在陶冶活泼敏锐之性灵,养成高尚纯洁之人格”,美的实质是高度精神文明的时代风尚,也是社会和谐程度体现的标志。学校审美教育的任务就在于要不断拓展人身上的这种“纯粹理想人的成分”,实质上是一种情感教育,功能在于怡情、修身、养性,内在地具有德智体三育的功能,对于改造个体、改造社会、造就人才的全面发展都具有特殊意义。

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我国高等教育培养什么人的终极目标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的科学命题,是其对社会主义新社会、共产主义未来新社会的本质要求和基本特征,在他的思想体系中具有战略意义。人类社会在发展进步的过程中,贯彻始终的就是追求人的全面发展,要求的是人能多方面的充分的自由的统一发展,即“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教育在人类追求全面发展的目标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和根本途径。教育使人们不断获得新的知识、经验和能力,积累人类发展所需的科学文化知识、劳动经验技能和改造社会的本领,进而使人类在自然生活中不断增强力量、获得发展。教育要始终面向人的全面发展,着力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我国高等教育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与时俱进地提出了当代中国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方面的现实目标与具体要求,并对大学生全面发展与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之间的内在联系做了深入阐释,是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在教育领域的基本要求和体现。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同志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同北京大学师生座谈、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系列重要讲话,是对“培养什么人”这一重要命题的深入表达,归纳起来说,已经逐步构建起了由思想、政治、品德、科学文化、知识、能力、身心素质等要求组成的一个全面而系统的培养目标体系。

1.培养理想信念坚定之人是促进青年全面发展的战略目标。理想远大、信念坚定是从树立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角度对青年发展提出的目标定位,对青年的全面发展起着决定性因素,引导青年开辟正确的发展道路。理想信念不仅是个思想认识问题,更是个实践活动问题,与个体的身心发展状况、社会化程度和实践活动水平密切相关。当前高等学校加强和改进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引导青年自觉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为自己的远大理想、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确道路确立为自己的人生信念,本身就是一个引导青年成长成才、将思想认识与实践相统一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2.培养勤学修德之人是促进青年全面发展的必要目标。勤学修德是从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的角度对青年发展提出的目标定位,是青年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决定了青年发展的高度和厚度。青年是主持社会风气的先导力量,其道德水准和精神风貌对民族的文明修养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高等学校要着力培养青年学生勤勉好学的习惯,不断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和能力。除了引导他们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思想道德养成的学习。而修德绝非一日之功,学校要下力气做好核心价值观的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和生活化,引导广大青年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以实际行动促进社会进步。

3.培养明辨是非之人是促进青年全面发展的重要目标。明辨是从价值判断、价值选择、价值塑造的角度对青年发展提出的目标定位,是青年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决定了青年发展的精度和准度。青年的价值取向对于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起着决定性作用,而青年时期是个体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学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要抓好青年学生在该时期的价值观养成,把增强学生的价值判断力和道德责任感作为教育工作的重要着力点,旗帜鲜明地形成激浊扬清、抑恶扬善的思想道德舆论场,使学生勤学善思,敏于好学。

4.培养笃实创新之人是促进青年全面发展的长效目标。笃实创新是从夯实根基和开拓创新的角度对青年发展提出的目标要求,是青年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决定了青年发展的深度与广度。青年是社会上最富有活力和创造力的群体,其内在特质决定了可以靠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脚踏实地的奋斗精神,走在创新创造前列。学校应注重发挥社会实践的养成作用,完善实践教育教学体系,打造与国家五大发展理念相适应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引导青年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把艰苦环境作为磨炼自己的机遇,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不断闯新路、创新业。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2]黄蓉生.青年学研究[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9.

[3]靳玉军.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践要求[J].教育研究,2014,(11).

猜你喜欢
培养目标
论博物馆学教育的名实关系与培养目标
浅析KAQ培养目标的物流教育模式改革与创新
我国法学教育培养目标的偏失与矫正探析
对广西高等艺术教育研究生培养目标的思考
谈技工教育要着眼于大国工匠的培养目标
对外汉语专业本科培养目标初探
准确定位培养目标 推动中职教育再发展
本科护理教育培养目标的现状研究1)
国际化人才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