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优质护理对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的效果分析

2017-03-22 10:02濮琴兰
大医生 2017年10期
关键词:满意率康复训练肢体

濮琴兰

(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桐君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浙江杭州 311500)

脑卒中是临床致残、致死率较高的一种脑血管疾病,一旦发病,患者的认知、情感、运动等功能均有受到不同程度损害,且很难恢复至发病前水平,因此,临床对本病的康复治疗和护理难度较大。临床研究显示,脑卒中发病早期的针对性护理能够提升神经功能恢复效果,促进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改善预后[1]。本研究进一步分析整体优质护理对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的效果,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9月—2017年9月本院神经内科治疗的14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70例,男36例,女34例,年龄49~78岁,平均年龄(64.1±9.6)岁,病程12~25 d;对照组70例,男38例,女32例,年龄47~79岁,平均年龄(65.2±10.8)岁,病程10~28 d;所有患者均符合脑卒中诊断标准,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临床系统治疗后现病情缓解,生命体征平稳,均遗留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语言障碍;排除合并严重意识障碍者、病情不稳定者、合并精神类疾病者;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等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根据医嘱进行统一康复训练宣教,指导患者自行恢复训练。观察组采用整体优质护理:(1)心理护理。患者突然遭受病痛打击,且伴随一定功能活动障碍,心理难免受到影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悲观等负面情绪,护理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情绪变化,多与患者沟通交流,开导并鼓励患者,给予心理疏导,告知患者通过积极的治疗和康复锻炼能有效恢复肢体功能,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2]。(2)生活护理。患者卧床期间行动不便,由专业的膳食管理人员制定科学饮食食谱,帮助患者进食,保持营养均衡;对于需留置导尿管者定时开放导尿管,严格无菌操作,防止尿路感染,待病情缓解后及时拔除;嘱咐患者不得用力排便,以免加大颅内压,再次发生脑卒中,对排便困难者给予缓泻剂,促进排便[3]。(3)基础病情护理。患者卧床时将肢体摆放于良肢位,避免长时间保持一个卧姿,每1~2 h翻身1次;每次进行2次肢体按摩及被动拉伸运动,每次持续20 min,促进肢体血液循环。(4)早期康复训练。在被动运动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首先进行屈膝、抬臀等床上训练,再行健侧带动患侧的上肢被动运动,接着指导患者自行翻身,待床上运动熟练掌握后,逐步行坐位、站位、步行训练[4]。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神经功能及生活能力比较(x±s,分)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表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比较[例(%)]

1.3 观察指标

评估护理前及护理4周后的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采用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价神经功能改善情况,采用Barthrl指数(BI)评价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改善情况;记录两组患者护理期间有无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褥疮等并发症发生;统计护理满意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用(%)表示,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神经功能及生活能力比较

观察组护理4周后NIHSS评分及BI指数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护理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护理后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褥疮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 3。

3 讨论与结论

脑卒中病情重,恢复过程长,特别是病后体内环境非常不稳定,各器官及功能状态代偿能力低下,需要长期卧床,使得神经功能的修复更为缓慢,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由于本病缺乏特效治疗方法,仅依靠药物很难彻底修复神经细胞损伤,因此,护理在整个康复过程中有重要的临床作用[5]。

整体优质护理的实施以现代护理理念为指导,以为患者服务为中心,制定包括心理、生活、病情、康复训练等一系列护理策略,强调人性化关照,既改善患者躯体症状,又缓解心理状态,促使患者以最佳身心状态进行早期康复训练,促进肢体血液循环的改善、加快神经功能的修复、稳定机体新陈代谢,从而提升整体康复效果,提升患者生活质量[6]。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护理4周后NIHSS评分及BI指数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褥疮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证明整体优质护理对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有积极的作用,能有效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提升生活自理能力,优化了护理服务质量,对脑卒中患者的全面康复有重要的作用,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1] 宋建云.整体优质护理对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的疗效评价研究[J]. 当代医学,2012,18(26):118-119.

[2] 宋宇.整体优质护理在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工程,2014,22(4):171.

[3] 胡晓芳.优质护理模式在脑卒中致偏瘫患者早期康复中的临床应用 [J]. 中国医学工程,2011,19(11):125,127.

[4] 周莲.脑卒中早期整体康复护理干预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2,2(8):110,112.

[5] 王嘉伟.康复科优质化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J].内蒙古中医药,2015,15(7):160-161.

[6] 李惠芳.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6(18):139-141.

猜你喜欢
满意率康复训练肢体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肢体语言
兰州公共交通乘客满意度达94.14%
肢体写作漫谈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不能在满意率百分比上盲目乐观——四川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首次评议代表建议办理情况更重实效
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满意度调查分析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提高96659热线服务满意率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