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的力量

2017-03-23 19:04卫汉青
中关村 2017年3期
关键词:杨振宁中关村高铁

卫汉青

鸡年河开雁来的季节,中国吹来了一阵阵知识的春风。

先是一档名叫《中国诗词大会》的综艺节目,接连10期在央视亮相。来自各行各业不同年龄的选手以诗为剑,一较高下,引人入胜。满屏竞传“飞花令”,众口齐谈武亦姝、彭敏、陈更等知识明星。“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主持人董卿,博得举国称赞,让人刮目相看。没过几天,“国民新偶像”董卿又推出一档知识味更浓的《朗读者》节目,文本为主,情景交融,每周六黄金时段播出,更是赢得如潮好评,吊足了大家胃口。在“宫廷斗”和“娱乐死”的电视潮流中,两档文雅隽永的综艺节目,让人有一种春风拂面的感觉。

2月下旬,杨振宁和姚期智两位在中国乃至世界科学界都拥有很大名气的科学家,选择放弃美国国籍成为中国公民,又激起了一波新闻热潮。两位大师原本早已回国工作多年,但由于他们从事的是基础理论研究,并非实际应用和抛头露面的行业,国民对他们实际了解甚少。许多社会上的人,知晓更多的可能是杨振宁先生的“忘年婚恋”八卦新闻,10多年来网上时见冷贬热讽。借着这波新闻潮,杨振宁先生几十年来为推动中国科技和教育基础工作的诸多贡献,渐渐浮出水面。1971年和1972年夏天,杨振宁先生作为首位返华探访的华裔科学家,几次在会见和座谈时,向周恩来和毛泽东介绍了美国的科技发展情况,提出加强基础科技教育建设和中外文化交流,从而促成1972年起,中国各级学校开始走向正规,恢复了大学招生(当时叫工农兵学员),包括习近平等一代人皆受其益。陈景润等科学家,也被正面宣传。在“知识越多越反动”和无人敢讲话的文革时期,杨振宁以其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为此后中国的科技教育发挥了深远影响。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丁肇中先生曾这样说:“提到20世纪的物理学的里程碑,我们首先想到三件事,一是相对论(爱因斯坦)、二是量子力学(狄拉克)、三是规范场(杨振宁)。著名科学家、山西大学副校长高策撰文指出:“在人类发展史上,20世纪堪称物理学世纪,物理学家繁若群星。如果说20世纪上半叶爱因斯坦是物理学的旗手,那么下半叶当推杨振宁。正像相对论于爱因斯坦一样,规范场是杨振宁在物理学领域的最高成就。”这样一位“现代爱因斯坦”甘愿扎根清华校园,国之幸矣!

2月23日晚,央视新闻联播又报道:2017年全国铁路春运发送旅客高达3.56亿,高铁占主角,达到65%。众所周知,中国高铁经过众多科技工作者的发奋努力,已然成为傲视全球的“杀手锏”,就连美国也来寻求合作投建。

这几则新闻看似不大相干,但都有一根知识的红线牵连。它像春风一样吹得人心潮荡漾,它像阳光一样照得人心窝发暖。这,就是知识的力量!

本期杂志“封面故事”《神州高铁王志全:向世界级轨道交通企业迈进》,记述了一家前身是新联铁,创业20年,坚持“轨道交通运营维护体系整体方案提供商、核心设备提供商和综合服务提供商”的战略定位,从名不见经传的创新型公司到行业翘楚,伴随着中国高铁飞速成长的故事。中国高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们不妨看看“神州高铁”的轨迹。

“特别报道”《巾帼“玫瑰”绽放中关村》,是本刊每年3月绽放的一束春花。中关村被誉为“中国的硅谷”,是我国科技的制高点和创新文化的策源地。这里不仅是科技型男的竞技场,也是巾帼玫瑰的伊甸园。胡澜、洪晓雯、马蓉、王熙,以及“科技人物”中数十年为攻克清洁能源世界难题默默奋斗、成就卓越的《“平民教授”李先哲》,她們用自己的青春和知识,为共和国增香添彩!

“经济”版《“知识英雄”的“书生情怀”更感人肺腑——读柳传志的“内部讲话”》,“科技”版《最大限度地提高单位面积投入产出率——关于将中关村西区建成发明家集聚中心的建议》、《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开启高新区国际化新征程——记“创新双月谈”第三期》、《高斯达:东北“老”工业基地开“新”芽》、《中关村的创新引领》,“教育”版《新商业文明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心血浇灌 桃李满天——访北京市海淀区振兴小学校长汤四平》,“文化”版《中关村的雕塑之光〈生命〉》等文章,其实都是知识的经纬和脉络。没有知识的积淀、运用和升华,一切都是零。

在这个“诗春”,一位京华诗词大家易海云先生驾鹤西去。《悼念挚友易海云》、《每个人都有天使守护——深切缅怀易海云先生》两篇文章,记述了这位与舅父田汉一样的知识分子,虽然饱经政治坎坷,但仍然淡泊名利,潜心中华文化,著作等身。看到今日中国科技、文化的兴盛,他们可以含笑九泉了。

16世纪的英国哲学家培根有一句名言:知识就是力量。人类社会上万年的进化发展历史,近几百年世界科技的飞速发展历史,中国改革开放近40年震惊世界的发展历史,无不证明了这一点。

猜你喜欢
杨振宁中关村高铁
杨振宁百岁生日,我们欠他一个道歉
百岁杨振宁的长寿秘诀
高铁会飞吗
中关村医疗器械园有限公司
中关村医疗器械园有限公司
中关村,催生“创新”传奇
杨振宁的放弃
人地百米建高铁
中关村离硅谷还有多远
第一次坐高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