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小麦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及播种期防控技术

2017-03-23 14:55张娜段晓琳
农民致富之友 2017年2期
关键词:防控技术播种期冬小麦

张娜+段晓琳

[摘 要] 小麦种植是我国农业的重要性项目,在小麦播种过程中,要强化对于病虫害的防治,特别是在播种期,只有针对防治重点进行集中管理,才能有效提升管控效果,促进整体冬小麦种植流程的优化运行,从根本上提升产量。本文从地下害虫、麦蚜虫、黑穗病等分析了冬小麦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并集中阐释了在小麦播种期进行病虫害防护工作的主要策略,旨在为种植人员提供有价值的指导建议。

[关键词] 冬小麦 病虫害 特点 播种期 防控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7)01-0097-01

1 冬小麦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分析

1.1 冬小麦病虫害之地下害虫特点分析

结合山西省当地的环境条件,小麦在播种期最容易产生的疾病就是蛴螬、金针虫以及蝼蛄等地下害虫,特别是近几年当地出现了较多的闲置麦田,耕作制度也发生了改变,甚至是导致麦田出现缺苗以及断垄问题,出现了毁苗现象,会一定程度上影响当地冬小麦的实际掺量和种植稳定性。

1.2 冬小麦病虫害之小麦吸浆虫特点分析

麦蛆也称为吸浆虫,对于冬小麦有很严重的影响,在生产条件改善之后,相关种植制度和运行框架也发生了改变,导致该地区小麦吸浆虫又出现了回升的趋势,主要是从南部之间延伸到北部。据不完全统计,在当地灾情较轻的地区会导致减产20%到30%,但是在当地灾情较为严重的地区会导致减产高于50%。

1.3 冬小麦病虫害之麦蚜虫特点分析

在对冬小麦麦蚜虫进行研究的过程中,要对麦蚜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复杂性进行分析,才能减少其对于冬小麦种植的影响。特别是在爱麦田复种过程中,麦蚜虫发生的几率较大,麦蚜虫的普及也会为其他寄生虫提供食物来源。麦田在水浇面积管理过程中,由于提升化肥的实用数量,同时需要相关管理人员提高管理水平,小麦长势和营养结构较好,反而为小麦蚜虫的生长和聚集提供了条件。

1.4 冬小麦病虫害之黑穗病特点分析

冬小麦出现黑穗病的几率也较高,主要是整个植物的系统受到影响,发生侵扰性病害。在实际病害侵染过程中,主要是小麦的种子出现带菌传播,会在小麦幼苗状态发生严重的侵入问题,这就需要相关管理人员提高处理机制和管控措施。特别要注意的是,小麦黑穗病会在幼苗期侵入,但是会在种植中后期发病,这就会致使病菌侵入后难以利用药剂进行临时性控制,产生的不良影响也非常大。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在选种过程中提高认知和安全意识,强化种子的安全处理机制。

1.5 冬小麦病虫害之白粉病特点分析

在冬小麦种植期间,山西省耕作制度发生了变化,集中在密植项目以及灌溉项目,在实际种植项目上对于氮肥的用量也进行了加量控制。因此,近几年,该省小麦生产上的常发性白粉病也在不断增多。特别要注意的是,冬小麦白粉病是传染性疾病,对于小麦的种植情况以及生长稳定性都会造成影响。

1.6 冬小麦病虫害之全蚀病特点分析

对于冬小麦种植来说,全蚀病是非常重要的且关键的病症,需要相关研究人员提升管控机制,建立健全更加完整的处理措施。由于全蚀病本身存在严重的传播性,就会导致非常严重的危害,据不完全统计,在当地灾情较轻的地区会导致减产10%到20%,但是在当地灾情较为严重的地区会导致减产高于50%。另外,全蚀病存在很大的传染性,且寄生范围比较广,会在土壤中对病残体产生很大的影响,甚至在粪便中也会出现病原体,导致整体小麦种植项目遭受重创。

2 冬小麦播种期病虫害防控工作策略分析

2.1 有效运行农业栽培技措施

种植者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完整的处理机制,确保能在播种期对整体项目进行优化处理,实现有效防治的处理目标,更好的助力冬小麦产量的增长,实现防治机制的优化升级。第一,运行轮作倒茬农业栽培机制。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轮作倒茬机制,主要是由于该处理机制对于全蚀病友非常显著的效果,能在合理化安排种植计划的同时,建构更加有效的管理机制,确保作物防病后增产。倒茬植物通常都选择豆类或者是甘薯等,若是地方有条件,也会使用水稻。時间控制在两年左右,能有效的缓解病虫害对于冬小麦的影响。第二,运行适时晚播农业栽培机制。在山西省南部,种植冬小麦要集中选取有效时期,对于南部旱地集中在9月25日到9月30日左右,对于南部水地集中在10月5日到10月10日左右。只有保证适时种植冬小麦,才能提升植物整体的抗病性,从根本上减少全蚀并以及纹枯病。对于地方种植人员,要保证有效的管控框架,运行先种植无病田地,再进行有病田地。第三,利用增加有机肥和磷钾肥机制。要在秋耕前每亩施加杂肥4000千克到5000千克左右。第四,有效选取抗病以及耐病的品种进行播种。相关研究人员要提升管理机制,确保在小麦播种期集中选取抗病能力较强的种子,也要对土壤进行基本处理,能从源头对黑穗病进行规避。

2.2 有效进行化学防治措施

第一,进行优化土壤处理。相关种植管理人员要在每亩施加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千克左右,并且伴有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千克,有效处理种植土壤。第二,进行优化种子处理。主要是利用包衣种子和药剂拌种的措施,有效防治地下害虫,确保冬小麦种植过程中苗齐苗全。

结束语

总而言之,针对冬小麦种植要提升监管机制,为地方冬小麦种植可持续发展提供有价值的种植建议。

参考文献

[1] 陈楠.菏泽市冬小麦生育期内病虫害发生与气象条件关系探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3,15(24):9957,9959.

[2] 程海霞,王丛梅,帅克杰等.山西省晋城市小麦病虫害气象预报模型[J].江苏农业科学,2014,15(06):159-163.

[3] 毕张刚.浅谈泸水县称杆乡冬小麦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措施[J].农民致富之友,2015,15(04):80-80,81.

猜你喜欢
防控技术播种期冬小麦
不同播种期对黄心乌农艺性状及营养品质的影响
甘肃冬小麦田
茶树炭疽病的研究进展
豫南地区适当推迟播种期有利于提升稻米品质
苹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分析
冬小麦和春小麦
密度与播种期对直播棉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的影响
冬小麦——新冬18号
冬小麦—新冬41号
杂交籼稻气候适应性及播种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