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融”中促进学校发展

2017-03-23 11:09申培轩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
教育家 2017年44期
关键词:驻校学子研学

文/申培轩 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

在“融”中促进学校发展

文/申培轩 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

青岛实验高中能够在几年内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绝非偶然。通过实地驻校观察和品味,我发现,这所建校不久的学校却沉淀着厚重的文化,具有成熟的办学风格。究其原因,在于其抓住了一个“融”字——在融合中激活办学资源,并充分利用办学资源,成就学生。

“融”合新旧:让新建学校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青岛实验高中前身是青岛十五中。十五中是青岛市人民政府于1953年兴建的第一所完全中学。岛城有“×中的学生,十五的老师”之说,十五中的教师以其踏实肯干的作风,赢得了岛城人民的口碑。青岛实验高中以原十五中教师为班底,面向全国、全省引进优秀人才,树立了严格的用人标准,关注人才的创新潜质、跨学科教育教学素养,注重培育人才。并继承了原十五中教师勤勉敬业、扎实进取的文化传统。既使学校保持了发展的连续性,还使得新建学校从建校伊始,就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而高位发展。

“融”合古今:学校建筑和布局是文化建设

在新校区的前期规划和建设中,青岛实验高中的教职员工以主人翁的意识全面参与其中,形成了既有中国古典建筑的古朴典雅、文化厚重,又具有现代科技服务教育发展的建设思路。青岛实验高中校园背倚驯虎山,南瞰大鲤湖,以状元红、象牙白、人文灰、生命绿为四种底色,呈现徽式园林风格,依顺了原来的地貌形状,保留了个别“土著”旧物,显示着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汉学馆、古琴馆及馆外对应的礼乐长廊使中国传统文化的厚重感在这里显现;现代化的学科教室、实验室,如3D打印实验室、无人机实验室、人脸识别实验室、WER机器人实验室、VR教学实验室……让我们充分感受到科技服务、发展教育的力量,也为学有所长的学子提供了丰富的成才选择。

“融”合内外:学习不止发生在学校内部

青岛实验高中充分利用各方资源开设学校课程,校内的戏剧课、实验课、手工制作课、视频制作、影视欣赏等,校外则充分挖掘市区资源——在政协上政治课,在美术馆上美术课,在文学馆上作文课,在炮台山上历史课,在石老人上地理课。搬到城阳后,学校又发掘了胡峄阳故居、康成书院、即墨古城、不其城文化、马山石林、童真宫、法海寺等校外文化旧址作为学校课程基地。

青岛实验高中坚持开展“研学旅行”,组织人文班学子去泰安、曲阜、贵州安顺,科创班学子每年赴上海参加科创研学旅行,2017年4月组织高一年级师生近七百人开展了山东教育史上行程最远、内容最丰、阵容最大的“诗意黔行”研学旅行,受到了各界的关注和好评。

“融”合中西:旨在成就大气的学生

青岛实验高中实施“六个百分百”课程,其中之一就是每名学子三年要参与30场高端讲座或报告。报告内容涉及面广,报告人来自各行各业:传统的印染业、前沿的暗物质寻求、意大利佩鲁贾艺术学院的绘画讲座、美国教师雷夫现场连线、TEDx演讲、“雨伞爸爸”关于人生规划等,它们浸润着青岛实验高中学子的心灵,并打开了通往世界和未来的大门。青岛实验高中嫁接海外资源,为学生提供各种国际课程——美国蓝带高中课程已经开课,美国ACT高考考试中心落户青岛实验高中,德国PSP预科课程即将实施,这些都使青岛实验高中学子足不出校就可以享受到同步的、先进的国际化教育课程。

青岛实验高中吸引了外国学子来此长期驻校学习——法国雷泽圣母高中两年来都各有五名喜欢中国文化的学子驻校学习一个月。学校为他们量身定做了颇具中国特色的课程——太极拳、民族舞、民歌、书法、茶道、汉语言和中国美食制作。中法文化、中法友谊在这里融汇、融合。

教育是唤醒,教育是引导,教育是创造……青岛实验高中并不满足于既往的辉煌,仍走在融合、开拓、发展的路上。

猜你喜欢
驻校学子研学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党委书记朱立杰慰问封控驻校一线教职工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杏林组曲·学子赋
把研学从省内延伸到省外、拓展到国外
研学之旅
悠悠学子心,浓浓附中情
广州:97中有这么一批“驻校社工”
“驻校诗人”在中国:回顾与展望
驻校诗人制度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