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防治亚健康首当调神

2017-03-23 11:38孙鸣欢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7年3期
关键词:导气调神健脑

孙鸣欢 刘 蓉

1天津中医药大学 天津市 300100 2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中医科 天津市 300052

针刺防治亚健康首当调神

孙鸣欢1刘 蓉2

1天津中医药大学 天津市 300100 2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中医科 天津市 300052

从调神角度探讨亚健康的中医病因病机、诊断与防治原则以及针刺疗法。认为亚健康的主要病因为情志失调,病机为神不导气,诊断应注重情志因素,治疗上应从调神入手,健脑安神,通经导气。

亚健康;调神;针刺

亚健康是机体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生理功能低下的状态,表现为活力、反应力、适应力、免疫力的下降,如疲劳乏力、失眠健忘、焦虑抑郁、胸闷心悸、食欲不振等等。现代社会人们的压力日益加大,心理因素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理功能,进而威胁到人体健康。中医注重“消患于未兆”,“未兆”即亚健康状态。中医治未病的思想及整体观念对于亚健康的干预具有明显优势。本文从调神角度探讨亚健康的病因病机、诊断和针刺防治。

1 神的概念与作用

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和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总称,是人体生命的根本。神的作用是相对于形体提出的,中医形神学说认为人的躯体和心理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故《灵枢》曰 “形与神俱,乃成为人;形与神离,则人死亡”。神在生命活动和疾病过程中往往起主导作用,神足则身强,神衰则身弱;神存则生,神去则死。因此,“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调神在中医疾病防治过程中应视为第一要务。调神不仅是对人体精神活动的调节,而且包括对机体脏腑组织功能的调整和协调作用[1],即对阴阳平衡的调节,使“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2 亚健康的病因病机

中医学认为亚健康多因饮食不节、情志不遂、劳逸失度、年老体衰等因素影响机体阴阳平衡、脏腑功能的协调和气血运行而致。亚健康状态的形成往往与精神情志因素密切相关。《素问》曰“一切邪犯者,皆是神失守位故也”。不仅是心身疾病和精神疾病,人类的任何疾病原则上都有特定的心理社会因素影响着其发病、表现、病程和预后。

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常为致病之本。如果情志反应超过机体正常耐受范围会影响机体内环境的平衡,导致疾病的发生。人体不同情志活动变化对各脏腑有不同的影响,“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情志活动以五脏精气为物质基础,脏腑气血的变化也会影响情志的变化,“血有余则怒,不足则恐”,“肝气虚则恐,实则怒。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故情志致病不仅会影响脏腑功能,导致头晕、头痛、失眠、心悸、腹泻腹胀等为表现的脏腑生理功能的损害;这些损害继而还会影响人体的精神情志活动,形成恶性循环。可见,亚健康由情志失调而发,临床表现涉及神经、循环、呼吸、消化等全身各系统,病因与神和五脏密切相关。

3 亚健康的诊断应注重情志因素

《内经》强调在临床诊断时不仅要重视临床表现,而且应全面了解患者的经济状况、饮食起居、精神状态。如不事先诊察患者的心理社会因素而妄加诊治,则会出现不必要的过错。《素问》指出“凡未诊病者,必问尝贵后贱,虽不中邪,病从内生,名曰脱营;尝富后贫,名曰失精。凡欲诊病者,必问饮食居处,暴乐暴苦,始乐后苦,皆伤精气……暴怒伤阴,暴喜伤阳”。因此亚健康状态的诊断过程中,除要关注临床表现外,对于情志变化、饮食居所和经济状况等因素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到情志抑郁忧思引起的“脱营”、“失精”会进一步导致五脏之气留滞不行为病。

4 亚健康的防治应首重调神

亚健康状态是人体从健康到疾病的动态过程,处于“阴阳失衡”状态。此时并未真正患病,若适当加以干预,将会恢复健康,避免疾病。 百病之始本于神,情志变化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中起主导作用[2],《素问》云“一曰治神,二曰知养身”,亚健康的干预过程中首当调神。通过对人体精神情志活的调节,使气机调畅,脏腑阴阳气血平和,从而增强机体卫外和抵御病邪的能力,以达到健康,远离疾病的目的。

现代医学认为脑是人体生命活动的高级中枢,具有调节机体运动、感觉、记忆、思维等功能。武连仲[3]教授指出“脑之用在心,脑之体在肾”,脑神与心、肾关系密切。精、血是人体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心主血、肾藏精、脑为髓之海,脑神的正常生理功能有赖于心血的供养和肾精的填充。针刺调神不仅调节人体的精神意识活动,而且调整机体的能量代谢,同时提高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因此针刺调神是同现代医学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相一致的。

《灵枢》说“用针之要,勿忘其神”。指出针刺的目的在于调养神气,推动生机,以扶正祛邪。针刺调神治疗亚健康以武连仲教授提出的“心—血—肾—精—脑—神”理论为基础,根据亚健康神不导气的病机,采用养血健脑,理气调神为治疗法则。处方:上星、百会、印堂,双侧完骨、内关、神门、足三里、三阴交、太溪。上星、百会均属督脉,印堂为经外奇穴,位于督脉循行的部位。督脉为“阳脉之海”,行于脊里,上行入脑,其所属穴位善治神志疾病。上星、百会、印堂三穴可通督调神,配合完骨养血健脑,补益脑髓。神门和太溪分别为心经和肾经的原穴,有宁心安神、交通心肾之功效。内关为八脉交会穴,通阴维,可养血安神。足阳明经别“上通于心”,足三里为胃经合穴,可养心安神。三阴交属足太阴脾经,为足太阴、足少阴、足厥阴三阴经交会之穴,可督神导气、疏通经络。针刺以上各穴共奏健脑调神,通经导气之功。

综上所述,亚健康是以情志因素为主要病因,脏腑气机失调、神不导气为病机的 “阴阳失衡”状态。针刺干预亚健康应从调神入手,健脑安神,通经导气,使人体达到“阴平阳秘”、“阴阳平衡”的健康状态。

[1]孔庆玺.调神与康复长寿[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1990,13(04):33-38.

[2]何慧嫦,张少聪,林素财.调神在现代康复中的意义探讨[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08,30(01):32-33.

[3]张吉玲,武连仲.武连仲教授治疗脑病经验[J].中国针灸,2000,20(01):55-57.

猜你喜欢
导气调神健脑
常见枪械自动原理漫谈(四)
针刺配合调神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研究
观察调神针法对慢性失眠症患者过度觉醒状态的影响
健脑解郁黄花菜
针刺调神思想临床应用探析
坑人的“健脑片”
ARES防御系统公司FightLite MCR—100轻机枪
北京上百所中小学校试点“健脑操”
导气法在中极穴应用举隅
导气式自动武器变质量热力学计算模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