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学校遇见技术……

2017-03-23 17:17郭振虎
教育家 2017年30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校老师

文 | 郭振虎

当学校遇见技术……

文 | 郭振虎

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铜川路小学创建于2013年,是李沧区省级数字化校园建设试点学校。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学校借助信息技术,采取分步走的战略,大力推进“云+端+网+N个应用”的数字化校园建设整体规划,提升了办学水平。

植入数字基因

有研究机构研究,任何新生事物,在推进过程中最早尝试使用的人一般不会超过16%,这是一个数字鸿沟。怎么跨越这个鸿沟?我们提出了“互联网+5”的应用思路。这个”5”代表学校管理的五个领域,每个领域当中再细分出若干个更小的项目,供老师来选择。有的老师选择交互白板的深度应用,有的老师选择在线课堂,有的老师选择交流社区,也有的老师选择借助信息技术开展学生评价研究、学生创客实践活动等等。应用门槛比较低,目的是让每一位老师都能学习新技术,应用新技术。

因为我们是数字校园试点校,在一定程度上享有先行先试的特殊政策,有机会尝试使用各种终端和平台,包括点阵笔、表决器、电子书包、绘画板等等。我们不仅在课堂上试用各种新媒体、新技术,还在学生创客实践活动中大力推广3D、乐高、九宫格、创学社、数字厨房、Pad乐队等应用。在此过程中,老师们接触了大量的技术,逐渐地,大家对技术不再感到陌生、惧怕。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是一个长远目标,在实践中,我们需要从师生兴趣入手,逐步培养他们应用技术的习惯和能力。只有当技术消失的时候,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教育,享受技术带来的“红利”。

培养种子教师

每个老师的基础不同,领悟能力不同,应用水平不可能齐头并进。于是,我们就多管齐下,通过八条途径来培养种子教师。

第一,深度联盟。在推进数字化的初期,对于“如何将技术融入教育教学”,我们根本就没有思路和头绪,这时,我们便开始去寻找“榜样”,让自己少走弯路。第二,专家引领。结合教育信息化,我们展开了大密度的专业培训,累计30余场次的专家指导和培训,让教师们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想得更深。第三,跨界交流。在信息技术的推进过程中,学校频繁与各类公司工程技术人员接触,使老师们既学习了技术,又感受到不一样的工作状态。第四,环境浸润。学校积极创设研究的氛围,使教师们互帮互学,共同提高。第五,实战锻炼。通过开展研究课、立标课、满意课“三课”活动,引导老师们在实际教学中学会应用技术。第六,任务驱动。创造机会让老师们分享自己的“互加”经验,学校派老师到青海、重庆、上海、苏州、北京等地分享经验,同时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同行50余次。第七,领导赏识。把骨干老师推到台前,领导的关注是对老师最好的鼓励。第八,项目管理。学校成立了若干个项目组,每个小组都有牵头人,带领骨干老师,形成研究团队,在研究中不断前行。

技术不仅改变学生学习的方式,也在改变着教师的成长方式。在学校管理中,需要给老师们更多的尊重和信任,为他们创造多元自主发展的空间。

打造品质课堂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但是把技术和课堂融合起来,总要有个抓手。为此,我们提出了打造品质课堂的目标,其基本的操作流程是:尝试自学——交流互学——点拨助学——反思悟学。这既是四个学习环节,也是四种学习方式,每个环节都有明确的价值取向和操作要求,我们把这种课堂称作“后翻转课堂”。“尝试自学”重点解决好传统“导学案”中“课本搬家”“练习搬家”的问题,包括速算总动员、英语趣配音、乐教乐学等,都是基于技术的“导学活动”。

再好的技术,也代替不了平庸的教学;教师是教育的根本,离开教师的专业发展,再好的技术也是摆设。再卓越的教学,也能被技术放大,在这个信息时代,我们不能无视技术的力量,技术正在改变着整个世界,必定也会对教育产生深刻的影响。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铜川路小学)

猜你喜欢
信息技术学校老师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学校推介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