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农村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正

2017-03-23 19:05
作文成功之路·小学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矫正行为习惯习惯

浅议农村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正

河南省驻马店泌阳县第二小学校 许会娟

农村小学生,尤其是留守儿童的身上,普遍存在着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非常不利。作为教师,要高度重视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关爱学生,注重学生心理疏导,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开出不同的药方”来矫治其不良行为,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农村小学生 不良行为 习惯矫正

学生就是一棵成长中的小树苗,在成长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为师者,就要有一颗宽容的心,允许学生犯错,给他留够改正的时间。为师者,应该在学生有错误时向他们伸出热情而有力的双手,搀扶他们一起跨过成长路上的每一道沟坎儿。

1.教师要有正确的学生观

学生观就是教师对自己的教育对象所持的基本看法。言行的劝导、活动的引导都不是矫正不良行为习惯的根治良方,学生的不良行为也不是一日就能彻底改变,必然有一些反复过程。因此必要的制度约束就显得尤为重要。制度约束分两方面:一是提倡积极的行为,二是抑制不良的行为。经常检查,及时公布情况,奖优罚劣,形成风气。对不良行为习惯矫治后的巩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2.心理健康疏导

心理健康在行为习惯树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能够使小学生树立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家长,应该多与孩子进行沟通,化解孩子心里的困惑。老师在课余时间应该多与学生谈心,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

3.行为示范引导

在孩子的心中,父母和老师都是他们很崇拜的对象,就要求我们的父母和老师积极提高自身素质,树立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样就会影响到孩子们,让他们从小树立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品德习惯和心理习惯,在成长的过程中受益终生。

4.课堂施加影响

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一旦养成,其渗透和影响能力将涉及学生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在课堂上,学生出现做小动作、接话茬、喧闹、放肆等违纪现象很有普遍性,矫治学生这些不良行为将直接改善课堂面貌、提高课堂效率。比如:

4.1 旁敲侧击。对大多数学生课堂上的不良行为来说,只是一种短时间对自我的失控状态,并不是有预谋的破坏或干扰,我们应慎重地保护学生的自尊心,采用旁敲侧击的方法,使他知道自己的行为已经被老师注意到了,应该立即纠正。目光紧盯他一下,轻轻敲打一下他的课桌,喊他本或周围同学回答问题等,巧妙地让其知道自己行为的不当,不但不伤感情,而且立竿见影。

4.2 冷淡处理。课堂上学生弄出的“突发事件”,教师要冷静处理,不要莽撞草率对待,有时冷淡处理不乏是一种好办法。如走进课堂,教室里闹哄哄的,学生还沉浸在课间的玩闹之中,教师可以站在讲台前稍停片刻,待安静了再讲话;有的学生上课时情不自禁地趴在了桌上,教师要冷静分析,是身体不好还是在昏昏欲睡,不可冒然地批评呵斥。

5.游戏——故事疗法

“游戏疗法”是心理学中“行为疗法”的有效方法之一,这种疗法通过游戏的方式展示出儿童的深层次思维和被压抑的愿望,是帮助治疗者了解儿童内心世界的媒介。以未经允许拿走父母钱的儿童为例。教师在全班同学中开展游戏,教师发给每个同学一张消费方案卡片,让同学们设计出百元现金的消费计划,然后进行最佳消费设计评选。等一个个方案交到了小评委手里,教师则注意观察实验对象,了解实验对象写在卡片上内容,和大家一起鼓励他将自己的故事讲出来。然后同学们从中各自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使被试学生从中学习,达到治疗矫正的目的。

6.个案访谈式教育

个案访谈方法是从社会工作的实践经验中吸收而来的,在矫正学生不良行为时,一定要重视学生自尊心的培养。以个案访谈的方式,给予学生比较客观且无责骂式的教育谈心,使学生感受到师长的关心和自身错误所在,从而达到教育矫正的目的。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给予肯定,促使他们良好行为养成。例如,班中的一个小男孩,很聪明就是不学习,什么作业都不写,日常生活习惯也很差,考试总是班中倒数。我一想起他就生气,经常把他留下来在我办公室写作业,但效果不好。我静下心来反思问题在哪,是不是学生有逆反心理。我通过一些方法走近他的内心,帮助他解决问题。

第一,谈话。我把他叫到我的办公室与其谈话,了解他的心理想法。刚开始学生不愿意和我说话,我说了很多道理,他就“嗯嗯”两声了事。观察到这些,我决定改变谈话策略。我先不谈学习,找生活中家常的话题问,发现他有不想交流情绪时,马上停止,隔天再找时间和他交流,他渐渐地他敢表达自己的真实观点,我觉得时机成熟了,就回到了学习的问题上来。通过交谈,我了解到,父母打工,没时间管他。一看到别人玩自己就忍不住,也老想去,作业就写不了。

第二,制订计划。了解了影响他学习的因素之后,首先,我与他一起制订生活时间表,商定放学后的写作业时间。其次,给他留够记忆的时间。我和他商量记忆知识点时间,然后我就等待约定的时间,检验他是否记住。刚开始他没记住,我用语言激励他,再约时间,一般到了第二次约定时间就能完成。慢慢地,到了我们商定的时间,他就准时来到我的办公室进行检测。后来还没到商定的时间,他都提前到我办公室让我考他。

第三,提高要求。随着他对待学习态度的变化,他的成绩进步了,树立起信心,我对他的要求从学习方面转移到日常生活行为上,给他留够改正的时间,他的行为习惯有了明显改善。

7.环境影响式帮助

可以通过改善孩子的居住环境、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让孩子积极参加一些健康文明的群体活动,使他们在活动中受教育。学校还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呼吁政府和执法部门加大对社会不良风气的打击力度,共创有利于儿童健康成长的社会生活环境。

【结 语】

对儿童的教育是一个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我们要给予高度的重视,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开出不同的药方”来矫治其不良行为。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为孩子们撑起一片洁净的天空是所有教育工作者以及全社会的责任,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要及时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情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督促学生健康成长。

【1】少年儿童行为习惯与人格的关系研究课题组.儿童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M】.北京出版社,2004

【2】来爱国.浅谈小学生健康教育与不良行为干预【J】.教学研究,2012(8)

【3】郇秀梅.关于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思考【J】.学周刊,2016(26)

本文系2016年度河南省农村学校应用性教育科研课题《农村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成因与对策研究》(课题批准号:16-HJYY-673)研究成果。主持人:许会娟。

猜你喜欢
矫正行为习惯习惯
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幼儿抓起
上课好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体育课中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体态矫正”到底是什么?
矫正牙齿,不只是为了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