笋的行板

2017-03-24 19:24何菲
食品与生活 2017年3期
关键词:行板咸肉灵性

何菲

姑姑住在杭州40多年,每次去她家吃饭,仿佛笋总是有的。即使不在笋季,也总有扁尖焙熄。每次她来上海,龙井茶和扁尖是必备手信。她还教导我,丝瓜可加入扁尖同炒,一咸一淡交融,就有了味道感,模样也更可人。她画得一手好国画,禅意深深,我总疑心她的玲珑灵性是吃笋多的缘故。笋是蔬菜,又高于蔬菜,更脱俗于荤腥,有隐士风。苏东坡曾对笋的美味赞不绝口:“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据统计,全中国最爱吃笋的人数和讲究程度,上海排第一,杭州排第二,在食求精美的江南,几乎每个人对笋都有一套攻略。将嫩笋尖做成小包装零食的恐怕只有江南了,手剝笋也是江南出镜率极高的冷菜。

我表兄亦是油焖竹笋的拥趸。他生于上海,久居香港,每次回江南扫墓的季节,竹笋虽非时鲜货了,却仍在赏味期。他嘴里常常念叨的就是油焖笋,这是江南笋菜的代表,如果用虾子酱油烧,那真是小确幸了。笋的灵秀与口感是任何似是而非的蔬菜不能比的,比如茭白。不过除了江南,我国爱吃笋的地区并不多,粤港地区也不例外,盖因不少笋有微“毒”,容易动气发冷,属于发物。美女虽多爱笋的鲜爽嚼劲,下箸时却都不太敢大刀阔斧,生怕变黑和发痘,细嚼慢咽,延长品尝时间,反而更能品得其原味。笋里的酪氨酸虽对颜值存在一定隐患,却能一定程度缓解抑郁状态。抑郁是脑内酪氨酸浓度低下造成的,心情不佳时可吃点笋。

冬笋入馔吃了一季,好不容易等到春笋上市,腌笃鲜是迫在眉睫要吃的硬菜。腌笃鲜是江南恩物,有次网评哪道汤能让海外游子魂牵梦萦,腌笃鲜完胜香菇老母鸡汤、咸菜黄鱼汤、酸辣汤、扁尖老鸭汤等名汤,选票名列冠军。由于平生不爱吃豆制品的缘故,窃以为在腌笃鲜中加入百叶结是个败笔,视觉上也有混沌之感,所以我家的腌笃鲜里只有三样主食材:竹笋、肋排和咸肉(或火腿)。笋切成滚刀块,咸肉切成麻将牌大小块状,这道汤饱含冬的风霜和春的灵性,在清鲜与咸鲜的调和中,迎来一个个江南春雨天。还有竹笋塘醴鱼,这是一道让人能眉飞色舞的菜,踏着春的行板,生机盎然。

前些天,一位江西友人从老家过完春节回沪前夕,雇人在自家山上挖了一麻袋毛笋,装满汽车后备箱,带回上海分发。我也分得几支。这些毛笋体量硕大,还带着泥土,但我对这种肉质肥厚、个性强悍的笋却不适宜,吃了容易胃潮刮油水,即使晒干水发后做成水笋烧肉这道著名年菜,也摆脱不了毛笋的痼疾,因此我不知该如何料理这个手信,只得快递给友人。友人家有大庭院,且她有大把闲时。她说她准备把如此肥壮新鲜的毛笋剖开切丁后,加入她特配的佐料,与上等黄豆同煮,然后晒至七成干,装入密封罐中。如此笋豆,是她最爱的零食,配合一杯龙井或碧螺春,整个春天都在口里了,想想也美。

猜你喜欢
行板咸肉灵性
“妈妈牌”咸肉饭
蔡立敏的诗
让小学作文课堂充满灵性
腌笃鲜
——家的味道
如歌的行板
咸肉中的亲情
借助电子白板构建富有灵性的数学课堂
如歌的行板
开拓华语文学的灵性空间——初论“灵性文学” 的诠释
《古典音乐之门》为你敞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