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中的“读”门秘籍

2017-03-24 14:53金萍
新课程·上旬 2017年1期
关键词:低段语文童话教学

摘 要:童话是现行人教版小学教材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尤其是在小学低段,篇数最多的一册课本占了其中的40%,但是童话教学的现状却不尽如人意。罗列了童话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并意图以朗读为基础寻找童话教学的有效策略,从发现趣味点、寻找兴趣点、确立争论点、关注创造点等几个方面为童话教学注入鲜活之美,从而激发学生阅读童话的乐趣,享受童话之美。

关键词:童话朗读;低段语文;童话教学;构想与实践

一、震撼:苦恼于童话

表姐的女儿正读小学二年级,闲聊时她向我抱怨老师让孩子将教材中的每篇文章都背诵,连童话也不例外,现在孩子已经成了背书的机器,根本不会欣赏童话了,而且童话故事往往较于其他文章更长,所以孩子一提到童话就很慌,抱怨说最好课本里没有童话。这席话触动了我,孩子们的童话梦是不是正在被我们扼杀?

二、思索:童话教学不宜“同化”教学

为了调查实际的童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发放了150份问卷,发放的学校有6所,回收的有效問卷有138份。其中3所是萧山区的农村小学,共发放75份问卷,有3所是萧山区城区小学,共发放75份问卷。

通过以上三份表格中的统计,笔者发现现行的童话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泛——缺乏文本意识

语文教材中的童话都是文质兼美、情理隽永的名篇佳作。但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通过走马观花式的粗略评析来烘托课堂气氛。从表二可以看出,有38%的教师在童话教学时是按平常课文来教学的,只有18%的教师在教学时让学生进行表演和改写童话。缺乏对童话文本的深入了解和童话文本意识。教师面对童话文本,没有保留一份童趣,像儿童般投入生命的感觉去领悟、体验,没有尽力激活儿童的阅读欲求。

(二)散——缺乏整体意识

案例1:《荷叶圆圆》教学片段:

◆学习第一自然段

1.师:小水珠是怎样和荷叶一起玩耍的?

生:小水珠说:“荷叶是我的摇篮。”

2.“开火车”认读生字。

3.自由读课文,作记号,想问题。

师:这一段有没有你不理解的地方?

生:什么是“摇篮”?

很多教师在童话教学中经常设计这样的环节,认读生字、提问自己不懂的地方,这样的设计学生往往也比较喜欢,你一言我一语,但是它最大的弱点就是没有尊重童话的结构特点,文本松散。学生不能树立全局观,对童话故事有整体的感知,只是将童话当做“识字”在学习。

(三)空——缺乏情感体会

从表三可以看出,教师在教学时最注重进行思想教育。有57%的教师在童话教学时,注重思想教育和学习知识,却忽略了童话本身的艺术特点,教师往往注重学生的技能大于对学生情感体验的培养。

案例2:《自己去吧》教学片段

◆学习第一自然段,朗读课文,找到答案。

小鸭会怎么学,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过了几天,小鸭怎么样啦?它学会游泳了吗?学会后的心情怎么样,它会对妈妈说些什么呢?

很多童话的教学与上面的案例相同,只注重故事情节,以及知识技能的教学,而忽视了童话蕴藏的深刻内涵和对学生情感体验的培养。学生阅读了童话故事,留下的是什么样的印象呢?教师总是利用童话教学对学生进行道德灌输和传授一般的知识,这种目标上的强烈功利性直接导致了成人化的教学内容。

三、策略:让孩子读出童话滋味

(一)立足文本,发现朗读趣味点

童话作品有其自身的文本特点,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发现其中的趣味点,展开学习。朗读时让学生从以下三个方面寻找童话的趣味点。

1.读作者,集作品

在教学童话时除了童话本身之外,我们也可以读一读同一作者的不同童话,将教材中的同一作者的作品一起阅读或者同一作者的课外作品一起阅读。

案例3:《丑小鸭》教学片段

导入:作者介绍,设计作者卡。

◆展示作者卡:

2.述故事,谈感受

故事是伟大的,记住故事本身比记住一个干巴巴的道理更有价值,教完课文后,让学生复述课文,再引导他们配上自己的动作,边演边说,把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在学生的语言描述中呈现。此时,“符号”对应了“形象”,“形象”又激起了“情感”。学生把文本语言变为自己的语言,培养了学生的言语能力。

案例4:

《雪孩子》教学设计中的最后一个环节,“整体回顾,课外拓展”,让孩子回家讲一讲雪孩子的故事给爸爸妈妈听。

显然孩子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去讲述故事而且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点具体讲。

(二)搭建平台,寻找朗读兴趣点

反复朗读会引起学生的厌烦,因此,帮助他们一起找找朗读的兴趣点,童话中的某一情节是感兴趣的,让其用另外的方式展现出来。

1.评一评,悟丑美

童话故事具有一定的教育性,它往往从现实中取材,而又高于低年级学生的思想和认识水平,引导学生阅读童话后懂得什么是好坏,什么是美丑,什么是对错,从而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培养他们天真善良的美好品质。在童话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对童话角色进行评判,帮助他们明是非,辨善恶,悟丑美。

案例5:

《小白兔和小灰兔》一课,当小白兔和小灰兔帮老山羊收白菜后,小白兔要了一包菜籽,小灰兔收下了一车的白菜,对小白兔和小灰兔收下的不同礼物,让学生当小裁判,评评这两只小兔子,使学生明白“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白菜”,懂得劳动的意义。

2.演一演,临其境

在发展儿童的智能方面,卢梭曾说:“经验和接触是真正的导师。”儿童对客体的认识是从实践活动开始的。因此,“演童话”不失为一种好的教学方法,它可以为学生提供无限广阔的思维、想象和创造的空间。

案例6:

《两只小狮子》让他们表现懒狮子的懒洋洋,及另一只狮子的苦练本领,定能使他们更深刻地了解童话故事主人公的性格特征。

通过这样的演童话既升华了故事内涵,又增强了课堂的活跃性,使课堂学习轻松愉快。

(三)善于诱导,确立朗读争论点

读出心声,读出体会,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童话的内容。

1.激趣,话童心

教师要充分运用各种方法与手段有效地激发儿童的情感,通过“感”的过程去点燃儿童心灵的火种,不以抽象琐碎的分析替代這个体验、感悟的心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充分地给孩子时间,说文本的故事内容,说自己读后的感受,说人物角色的特点,在评价和辨析中广泛地开展说的训练,进一步落实对文本的感悟。

2.广议,引其思

学生面对同一篇作品,不同的心理基础和生活经验会导致其解读方式的不同,获得的体验和感悟也不同。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剥夺学生的阅读实践。让他们对文本展开积极的讨论,确立一个争论点,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能引起他们深刻的思考。

(四)拓展延伸,关注朗读创造点

1.打破定势,想象创造

童话的基本特征是幻想,而且是最丰富、最自由的幻想,因而童话是激发儿童想象力的最好的文学样式。对于细读这类文本,老师最好的方法也是想象对话法,即边读边想象,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想象文本中的情境,与文本中的主人公对话。

案例7:

读《从现在开始》,想象“动物叫苦连天”的场景,想象“狗熊练跳的本领”的无奈与痛苦,体会猫头鹰和袋鼠行为的荒诞性。细读童话,就得发挥想象力,这样才能读活文本,细读寓言亦是如此。

读《坐井观天》,想象如果青蛙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发挥想象力说一说。

这些都离不开我们的想象力。所以细读童话寓言类文本,最好的方法就是想象对话法。

2.情趣“提问”,画龙点睛

在课堂教学中对提问一定要精心设计,问题既要有思考价值,又要能引起学生兴趣。要尽量减少提问的数量,改变简单的“问答式”的教学方式。要鼓励学生互相质疑、合作,培养他们勤思善问的习惯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孩子们朗读后的提问,说出自己的心得体会。

四、余韵:让孩子们生活在属于他们的童话世界中

童话是我们教材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应该有属于他们自己的“童话世界”,读童话、听童话、写童话、画童话……童话如同一架钢琴,当你触动它的琴键时,总会发出丁冬丁冬的声音,让我们和孩子一起奏出美妙的童话音符吧,让我们的孩子生活在属于他们的童话世界里。

参考文献:

[1]王泉根,郑静.儿童文学与中小学语文教学[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

[2]龚瑛.童话教学“四招”[J].湖南教育,2001(23):27.

[3]邹小红.童话的文本特点及教学应对[J].湖南教育,2006(2):22.

作者简介:金萍(1987—),女,杭州萧山人,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2014级),主要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语文)。

?誗编辑 王亚青

猜你喜欢
低段语文童话教学
写话,爱上你其实很容易
探究小学语文中的童话教学
论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