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生活之水,开启作文之门

2017-03-24 04:07王秀芳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7年2期
关键词:演讲微博作文

王秀芳

[摘 要]作文教学中,教师有效地引领学生积极地从生活中寻找素材,能够轻松地开启学生的习作之门。教师可利用课前的“一分钟演讲”进行预热,指导学生写“每日微博”,再进行多样化评价,从而引领学生进入习作殿堂。

[关键词]生活;作文;演讲;微博;评价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4-0085-0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年级的习作提出了以下阶段性目标: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不过,对刚进入三年级的学生一下子就提出很高的要求,会让他们惧怕作文。怎样帮助他们顺畅地走进习作的大门呢?教师可借助“每日微博”的形式,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

一、一分钟演讲

为了让学生顺利地进行“每日微博”的写作,我首先让他们进行热身活动—— “一分钟演讲”。 说是写的基础。学生的说话经验是很丰富的,他们跨进三年级的第一天,我就对他们进行了一分钟轮流演讲的动员。我给他们一周的时间做准备,他们可以讲一个小故事,可以朗读一段精美文章,可以描述看到的一朵小花,可以讲述自己感兴趣的一件新鲜事……演讲的时间定于每天的晨会课或每周的班队会课。我还告诉学生:为了保证演讲的顺利进行,可以把自己精心准备的内容,先讲给父母听;演讲时,要求脱稿。一开始,学生的演讲并不太顺利。于是,我偷偷地降低要求,缩短时间。一段时间后,学生也就慢慢适应了。渐渐地,他们就学会了从书籍报刊上“摘”,从电视上“看”,从电台上“听”,甚至跟着家长学……在有意无意中提高了自己的作文素养。

二、写“每日微博”

结合课标要求,我让学生每天写“每日微博”,一次写三两句话。我提醒他们,动笔之前,先思考一下自己想写什么:今天身边(校园里、家里、路上)发生了哪些趣事;谁(同学、老师、亲戚、家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哪些心里话想说……学生对自己的生活来个全方位扫描,找到适宜的素材,再用简短的文字记录下来。对那些实在无话可写的学生,只要他们写出一句话就算合格。学生随意而为,写作的热情高涨:他们或记下当天发生的趣事,或诉说自己心里的想法,或与自己饲养的小动物談心,或偷偷地告诉老师某某同学又犯了什么错误……

为了让学生保持写作热情,我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引导。每天演讲时,我也会想方设法地引导学生关注同伴的发言,以找到与自己相适宜的素材;空闲时,我会跟学生谈谈身边的事情或是班级里的事情,帮助他们寻找素材;我还在课堂中为学生创设情境。如教学《石榴》一课后,我捧起教室里的一盆花,让学生进行口头描述。有学生从枝、叶、花等方面进行描述,有学生讲述了这盆花是怎么带来的,有学生讲述了自己是怎么管理这盆花的……学生在快乐之余又拓展了思维,避免了写作时三言两语便无话可说的情况。

三、多样化评价

传统的习作教学,一般一周才完成一篇习作,教师批改的周期长,学生的写作热情得不到及时回应。因而,我在评价“每日微博”时,力求做到形式多样化。首先,我会及时评阅,力争高回应率。为了方便学生互评及自己批阅,我要求学生将“每日微博”写在作业本上。这样,每天批改学生的作业,就像在和他们谈心。虽是三言两语,但学生的博文得到了回应,他们写作的热情就会高涨。其次,在我批阅之后,小组内学生可互相评阅,交流阅读感受。为了让学生都能欣赏到优秀博文,我喜欢将那些优秀的文章进行记录,打上 “星”。这样,一有时间,我就可以请那些学生分组上台朗读。实在来不及时,就让大家相互传阅。当然,所有被表扬的博文,在短时间内还会被学生的父母再一次地“欣赏”,或者发表在班级主页和班级Q群内……

自从让学生写“每日微博”后,班级里悄然发生了变化。学生好像不怕作文了,甚至喜欢写作了。或许因为“每日微博”短小,或许因为“每日微博”让他们感到了自己有话可写,于是,他们很用心地把那些藏在心里,挂在眉梢的喜、怒、哀、乐用文字记录下来。表现最明显的是一个名叫小可的女生(她父母离异,跟父亲在一起生活)。平时,她不爱说话,总是一个人坐在那儿,没有朋友,上课时从来不会举手。可是,她喜欢观察,喜欢画画,能很用心地完成“每日微博”。现在的她甚至还有点爱上用笔来“说话”了,上课也开始举手发言了,自信的种子在她心田萌芽。

对于刚刚接触作文的学生,信心最重要,兴趣最重要,感受写作的快乐最重要。“每日微博”降低了习作的门槛,让学生初步享受到了习作的快乐。我相信,只要我们努力燃起学生学习写作的火花,就一定能够帮助他们成功开启写作之门。

(责编 刘宇帆)

猜你喜欢
演讲微博作文
何以解忧?基于社交媒体大数据的睡眠健康公众叙事研究
初中英语课前热身活动
事实与流言的博弈
重大突发事件中微博之力不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