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班级管理注意事项探析

2017-03-24 12:03刘晓丽李艳霞
新课程·上旬 2017年1期

刘晓丽+李艳霞

摘 要: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主要集中在三年级以下,这个时期的孩子处于三观刚刚启蒙的阶段,需要老师的正确引导。与此同时,孩子在此阶段也处于心理突变时期,内心波动比较大,所以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有其自身的特点,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老师也应该有所注意,针对学生表现出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管理。主要围绕小学低年级尤其是三年级学生班级管理的理念和注意事项,来探讨老师应该引起注意的问题。第一部分为注意学生的叛逆心理;第二部分则探讨学生自我管理与教师监督之间的配合;第三部分为培养班级意识的方法和意义;最后一部分为结论部分,总结全文,提出作者的观点。

关键词:叛逆心理;管理监督;班级意识

一、注意学生的叛逆心理

学生在小学低年级阶段会出现一定的叛逆心理,从整个教育阶段的教学规律来看,这属于很正常的现象,但是每一次都需要教师高度关注,并且时刻注意。学生之所以会出现叛逆心理的原因有如下几点。首先,自我感觉良好。孩子们从对世界的无知,到学习了一定的知识之后,会有自我膨胀与自大的冲动,会认为自己在学校受到了约束,而制造这种约束的人正是自己的老师和父母,从而不服管教,反对老师、家长等。第二,知识水平过低。正所谓不知者无畏,学生年龄还尚小,对社会的了解、对知识的学习都还非常有限,但是这种有限有时候会让学生感觉自满,从而觉得老师、家长不如自己。第三,同辈群体之间的攀比心理。一个学生叛逆,一定还会出现一个更加叛逆的学生,这就是攀比心理在作祟。针对以上情况,老师应该注意观察学生心理发展的动态过程,及时对学生的思想进行引导教育,不要让学生误入歧途。学生在叛逆阶段看似非常强势,但实际上内心却是非常孤独的,他们会认为其他人都不理解自己,不论是同学还是老师、父母等,只能通过类似“哗众取宠”的方式来引起同学和老师的注意,从而减少内心上的空虚。老师在这个时候一定要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和支持,而不是冷眼旁观,因为那样只会加剧学生的迷失与堕落。

二、自我管理,教师监督

对于小学低年级班级管理的理念,老师应该时刻注意一点,即让学生自我管理,教师只是进行监督,在真正出现问题的时候再介入。为什么让学生自我管理?因为学生之间的协调要比老师管理更有效。在有些学生的眼中,老师和家长都是自己叛逆的对象,而同学之间却可以形成坚固的友谊。学生之间的自我管理、自我调节可以减少冲突,尽管学生还不足以成熟到可以调解矛盾,但是学生之间总是有各种各样的方法或者某种固定的模式去避免互相之间的冲突,这就是同辈群体的力量。学生管理最好的模式就是班级的各个委员来维持课堂纪律,为同学分配任务等。还可以组织一些学生团体来协助教师执行相关的制度。当然,老师也并不是什么工作都交给学生做,老师需要注意观察,并且时常检验学生之间管理的效果。还要对班委进行适当的培训与奖励。总而言之,不论是班委参与管理学生还是老师监督,最终的目的都是帮助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尽可能地少受到伤害,从而身心健康地完成学业。而想要达成这个目标,就需要学生自我管理与教师监督的配合。

三、班级意识培养

每一个学生,从踏入一个班级的那一刻起,可能日后的几年时间当中就要在这个班级当中度过。从社会学的意义上说,每一个班级都是一个群体,群体成员内部关系紧密,成员有着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而这种归属感、认同感可以理解为班级意识。实际上班级意识可以分为很多种。首先,对班级的热爱。在小学到高中阶段的学生,都会对本班级充满热爱,认为自己的班级是最棒的。这是源自同学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深深的情谊,而这一切情谊的基础都是班级,班级让本是陌生人的孩子们聚在一起,一起学习,一起成长,意义非凡。第二,集体意识。班级当中的每一个孩子都会有为集体利益努力的决心。第三,排外意识。班级与班级之间有着明确的界限,也是一个个排外的群体,班级内的学生情谊深,外部的学生则往往充满竞争。那么,如何培养班级意识?第一,开展集体活动。学校会经常组织一些集体活动,锻炼身体的同时也会增强班级的凝聚力。比如说越野比赛、运动会、音乐节等等,都会使班级愈发团结一致。第二,培养班级文化。这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因为文化才是凝聚人力的最有效软实力。教师可以创作班级发展历史,记录历届的学生事迹,还可以举办各种活动、各种比赛来丰富课余生活、文化生活等,在这一方面,班主任教师一定要带头做好,为还处在稚嫩阶段的孩子做好榜样,并为其留下深刻印象。第三,举行班级间的友好活动。不提倡班级排外主义,孩子的主要任务还是学习,总考虑排外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所以,通过班级与班级之间的合作、交流可以减少这种不和谐的情况发生,同时让学生处在一种非常融洽的环境中学习,而非较强的进攻性环境。

总之,小学低年级班级管理的注意事项笔者在此只提如上三方面,实际上,真正需要注意的内容还有很多。首先要注意学生的叛逆心理,老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动态。第二,老师还可以借助学生管理来维持教学秩序的正常运转,老师同时也要做好监督工作。最后,形成班级文化进而培养班级意识,这与班级的团结,学生精神状态的良好维持、学习动力促进等都息息相关。

參考文献:

[1]李飞.引领与自主:学校变革中的教师领导与管理[D].华东师范大学,2011(8).

[2]李晓贝.中小学中层干部执行要素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3).

[3]金建生.中小学教师领导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

编辑 段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