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网络用语中的旧词新义的产生方式

2017-03-24 18:51成尧
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 2016年11期

成尧

摘要:网络中旧词新义现象十分普遍,本文按照产生方式将旧词新义归纳为借用和引申两类。并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将引申部分从隐喻和转喻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 旧词新义;借用;引申

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语言成为一种社会现象,我们开始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网络语,并将其中一些流行语运用到生活中来。网络用语中,有许多新词新语,例如“闪婚”“裸婚”“蜗居”,但也有许多旧词新用,例如“打酱油”“汗”“触电”等。旧词新义的网络用语以其新颖性、趣味性和简洁性,受到公众喜爱并广泛使用,逐渐渗透到日常生活中。

一、借用

这里的“借用”类似于文字学里的“假借”。“假借”是六书的一种,《说文》解释说:“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但王力先生认为:假借 “只有词汇学的意义,没有语义学的意义”。许多网络新词虽然与以前的词义毫无关系,但是它确是对词的结构进行了重新的拆分组合或者使用谐音或者使用该词第一次出现时使用的语境,所以本文暂时将其称为“借用”。宋培杰(2013)借用“修辞学”中的“别解”来定义这种现象。

1、词的结构的拆分重组

可爱:可怜没人爱(令人喜爱)。将词语拆分成语素,并对其进行重新造词或者取基本义中的一个进行组合,产生新的意义。

2、谐音

杯具:悲剧(杯子)。前面的词语因与后面的词语谐音而被使用,用来代替后面的词语。

3、结构拆分重组并存在谐音

天生丽质:天生没有什么利用价值(女子天生的美丽资质)。对词语进行拆分,并利用谐音,对词语进行重新解释的。

4、使用第一次出现时的语境

许多网络用语的使用,都是由于出现了一个新鲜的说法或者用法,才流传开来。打酱油:网络上用来指不谈政治,不谈敏感话题,与自己无关,自己什么都不知道。用此回帖代表只是看一看,并没什么想法。(原意是用瓶子去商店买散称的酱油)“打酱油”第一次出现是一位市民接受关于某个话题的采访,他回答道:“关我什么事,我只是打酱油的”。

二、引申

词义的“引申”是指从本义中生出一个新的意义,新的意义与本义是可以推衍的。而词义的演变与人的认知息息相关,因此本文将用认知语言学对其词义的演变进行分类。

1、隐喻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人们习惯从熟悉的、有形的、具体的、常见的概念来认识生疏的、无形的、抽象的、罕见的概念。而网络用语中有很多都是用隐喻的途径被赋予了新的含义。隐喻是一种近似关系,即相似性,始源域和目标域分属于不同的认知域。

(1)解释性隐喻。解释性隐喻是指隐喻只是抽象概念形成的一种手段,可以解释抽象概念是如何形成。以网络发帖用语为例,“楼”本义指楼房,用于网络可以指一个网络帖子。对于经常发帖或者回帖的人来说,这就是一种解释隐喻,但对于发帖不太懂,或者没有接触过帖子的人来讲,这不仅是解释性隐喻,还是一种构成性隐喻。

(2)结构隐喻。结构隐喻是指用某一种概念的结构来构造另一种概念,将谈论某一种概念的各方面的词语用于谈论另一概念。断奶:指切断供给,尤其指以前提供供给的上级单位现在不再提供。(婴儿或者幼小的哺乳动物不继续吃母乳,改吃别的食物)“断奶”本用于母体和婴儿之间的关系,现在用于上级和下级,或者“供养者”和“被供养者”。

(3)方位隐喻。方位隐喻是指参照参照空间方位而建立的一系列隐喻概念。空间方位来源于人对大自然的认知,例如“上”和“下”,“深”和“浅”,“前”和“后”。落马:官员因为贪污、受贿、内幕等丑闻披露而遭到撤职调查。(原义指骑马驰骋时,从马上掉下来,也比喻打败仗或竞赛失利。)上位:攀升到更高位置,得到更高的位置,或者指走红,上一个台阶。(原义指君主或者高官)汉语里将获得更高的职位成为“升职”或者“升官”,而“落马”则是使用了向“下”的意思。“上位”也是如此,认知上我们把“上”认为是较高的地方。

(4)本体隐喻。我们将抽象事物理解为“实体”由此产生了本体隐喻。在本体隐喻档中,人们将抽象、无形的思想、感情、事件、状态看作是具体的、有形的实体。

充电:通过学习、工作或者休息等方式进行能量补充。(指把直流电源接到蓄电池的量级上,是蓄电池获得放电能力,也泛指用其他方式补充电能)正能量:指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

2、转喻

转喻又称为换喻,或者是借代。当甲事物同乙事物不相类似,但有密切关系,可以利用这种关系,以甲事物取代乙事物。如果说,隐喻中始源域和目标域是“是什么”的关系,那么转喻则是“指代”关系,两者处于同一认知域。例如,让厨房给做一道素菜。这里的“厨房”代指的就是“厨师”。

入场券:参加某种活动、场合的资格。(进入比赛、演出、会议、展览会等公共活动场所的入门凭证)吆喝:泛指一切宣传活动。(大声喊叫)

例子中的词语之所以能有新的意思,都是由于轉喻在进行工作。隐喻和转喻是人类认知的两种方式,而语言作为交际工具,转喻和隐喻更是渗透在它发展的每一个环节。它普遍存在于我们的思维和行为当中,以至于我们通常不会意识到它们的存在。

本文将网络用语中的旧词新义现象进行了分析,新义的产生有两种情况,一是单纯的借用,另一种是引申。引申又有转喻和隐喻两种情况。这种新义的产生反映了社会的进步和人们观念的变化。

参考文献

[1]赵玉荣.网络语言旧词新义现象的符号学解析[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1(1)

[2]曾丹.流行语中旧词新义的认知研究[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