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创业教育模式探索*
——以江苏省江阴中等专业学校为例

2017-03-24 03:36周亚娟刁丽英潘永惠
江苏教育 2017年52期
关键词:孵化园创业项目众创

周亚娟刁丽英潘永惠

中职创业教育模式探索*
——以江苏省江阴中等专业学校为例

周亚娟1刁丽英2潘永惠3

针对当下众多职业学校创业教育面临的困境,探索中职创业教育,“政、校、企”三方共同打造以众创空间为引领的一体化、多层次创业教育平台,构建“培训指导、模拟实践”双轨并行,“燃梦、筑梦、追梦、圆梦”四层递进的创业教育模式,通过“五结合”保障体系,让学生“学中创、创中学”,激发创新思维,培养创业技能。

创业教育;众创空间;双轨并行;四层递进

目前大多数职业学校创业创新教育的现状是:理论培训比较多,创业实践“零敲碎打”,提升学生综合创业能力效果不理想,等等。针对这些情况,江苏省江阴中等专业学校提出了“双轨并行、四层递进”创业教育模式,政府、学校和企业共同打造一体化创业教育平台,按照“燃梦—筑梦—追梦—圆梦”模式逐层递进,培训指导和模拟实践齐头并进,让学生“学中创、创中学”。

一、创业教育三方共建机制

“政、校、企”三方共建合作机制是职业院校创业人才培养的助推器。在地方政府主导下,学校与相关企业共同搭建资源、技术、人才与政策的创业共享平台,在课程教学、资金投入、师资队伍建设、制度建设等方面深度合作,不断提高创业教育质量,努力通过创业带动学生就业。

(一)地方政府政策支持

政府既主导职业学校办学方向、层次、结构和类型,也在学校创业教育方面发挥着宏观调控和分类指导的作用。一方面从政策上对学校发挥引导和推动作用,制定促进学校和企业推进创业创新教育的法规和办法,明确获得政府补助和优惠扶持的条款;另一方面对与企业合作开展创业创新教育、培训并取得显著成绩的职业学校给予表彰、奖励,对入驻创业孵化园、众创空间的创客和小微企业的发展给予政策和经费支持。

(二)职业学校主动作为

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职业学校更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新思维,让受教育者掌握相应的创业技能,提升就业能力。目前我国职业学校学生就业压力很大,每年有大量学生毕业,很多学生毕业后就处于失业和待业状态。因此,学校积极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在培养学生技术技能的同时全面开设创业教育通识课程和实践模拟课程,加强学生创业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具备一定的创业知识、技能和素质,通过创业教育提升学生就业能力。

(三)合作企业协同推进

学校与合作企业在管理运营、师资建设和资金投入等方面共建创业教育支持体系,打造学校一体化、开放式创业教育基地,协同推进学生创业孵化园和“雏鹰梦工场”众创空间的规划、建设与发展。通过与国家级众创空间“三牛众创”的紧密合作,充实校外创业教育兼职教师队伍,不断提升学校创业园和空间的管理运营水平。通过江阴市高新技术投资有限公司投资、孵化市场前景好、竞争能力强的创业项目,解决广大学生投资经验缺乏、创业资金不足的问题。

二、创业教育一体化平台

近年来,学校将创业教育作为扩大学生就业和培育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的重要举措,努力激发全体师生的创新潜能和创业活力。在政府的大力推动和相关企业的支持下,根据互联网及其应用深入发展、知识社会迅猛发展环境下的创新创业特点和需求,以及学生创业教育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学校将两幢共5000平方米的临街建筑作为学生创业实体,并充分利用校内外一切资源,将跳蚤市场、创业园、孵化园和众创空间作为创业教育的主阵地,为学生创业和小微创新企业成长提供一体化、开放式、多层次的综合服务平台。

(一)跳蚤市场

学校资助每个新生班级“创业燃梦资金”1000元,在系部创业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每个月第一周的周二去校外批发市场购买一些喜欢的食品、用品,然后在校内指定区域售卖。通过这样的创业启蒙活动,让学生在交易中增强理财观念和人际沟通技巧,在活跃校园创业气氛的同时激发学生创业愿望,点燃学生创业梦想。

(二)创业园

创业园是学校给优秀创业项目免费提供的生产、经营场所,约50间商铺,每间约20平方米,学生在自主申报的基础上,通过项目筛选,入选项目办理校内经营执照后入驻。利用校内学生消费群体稳定的特点,降低创业成本和风险,提高学生创业专业技能,强化创业项目实践。

(三)孵化园

利用两幢面向校外的大楼楼层建立创业孵化园,让筛选后入驻的创业项目领取正式的工商营业执照,通过市场化运作和经营,锻炼和提升企业社会化生存能力。同时针对地方大部分中小企业缺乏电子商务运营理念、专业人员及成本等问题,按照企业化标准搭建电子商务平台。学校为这些企业与校内电子商务创业学生团队牵线搭桥,帮助企业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销售产品、提供服务,帮助企业改变传统商业活动模式,进一步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

(四)众创空间

在地方政府和国家级众创空间“三牛众创”的指导下,以满足创客所需的工作、网络、社交和资源共享为标准,基于市场化机制、专业化服务和资本化途径,学校为广大师生与社会创客构建了面积两千多平方米的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众创空间,并取名为“雏鹰梦工场”。经过一年多的运营,“雏鹰梦工场”被评为“江阴市众创空间”,目前已入驻三十多家企业。

三、“双轨并行、四层递进”创业教育模式

经过多年的创业教育探索与实践,以学生创业梦想为主线,学校构建了“培训指导、创业实践”双轨并行,“燃梦、筑梦、追梦、圆梦”四层递进的创业教育模式,加大创业文化建设,营造良好创业环境,努力打造学生创业梦工场。

(一)“燃梦”:创业教育的启蒙阶段

新生入校第一年,面向所有学生开设每周一次的NFTE创业培训课及为期两天的GYB培训,引导学生强化创业意识,激发创业热情,点燃创业梦想。学校专门设立“助梦创业基金”,利用跳蚤市场发现潜在的创业培养对象。

(二)“筑梦”:创业教育的基础阶段

对部分创业愿望强烈,在“燃梦”阶段脱颖而出的二年级学生进行SYB培训(每年500人左右),帮助他们确定一个可行的创业项目并制订创业计划,组建相对稳定成熟的创业团队,逐步完善创业项目申报书。创业项目通过审定、筛选后入驻学校创业园(为每个学生项目提供一定面积的免费经营场所),同时学校“助梦创业基金”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第一笔创业贷款。学生领取校内颁发的营业牌照后便可开始策划、经营自己的创业项目。学校不定期开设校内外专家创业讲座,重点培养入驻创业园学生开拓进取的创业思维和创业精神。同时定期组织学生外出考察学习,如到杭州阿里巴巴、扬州东关老街、苏大创业园、西塘古镇等地,培养学生商品和渠道定位、店铺建设、推广、服务、团队建设等方面的实践能力。

(三)“追梦”:创业教育的重要阶段

通过“领航者创业实训系统”让学生系统掌握企业经营的精髓,培训对象主要是在创业孵化园中创业的三年级学生和众创空间的创客(每年200人左右)。创业人员向各位专家和投资方讲解自己的企业产品、发展规划、融资计划,在多次路演后,成熟的项目根据自身需要与投资公司签署合作意向协议,通过学校创业孵化园和众创空间为初创企业提供萌芽期和成长期内的便利,如创业创新活动所需的材料、设备和设施,以及金融、工商、政策和法律等方面的指导和服务,让这些企业快速、健康发展。

(四)“圆梦”:创业教育的涅槃阶段

在创业孵化园和众创空间中茁壮成长的企业,经过2~3年的孵化和培育,离开后在外面成功发展,并取得良好的经营业绩。他们的创业带动了就业,推动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同时这些成功的创业者成为学校创业典型和众创空间的路演专家,在帮助别人的同时继续提升自我,不断激发学弟学妹的创业热情和梦想。

四、创业教育“五结合”保障体系

(一)校内与校外相结合

校内实体店的主要客户是校内师生,受假期影响较大。为解决这个问题,学校建立了一批校外创业实践基地,鼓励学生节假日到校外基地参加创业实践。校内与校外的紧密结合使学生创业实践的时间得到了保证,并能在创业实践中体验到现实的艰辛,为将来踏上社会创业积累经验,提高受挫能力。

(二)线下与线上相结合

学校成立了网络创业工作室,聘请多名专职创业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在开实体店的同时开设网店、微店,运用互联网工具多元化经营,将客户群由学校师生逐步拓展到校外。网络创业工作室还与江阴本地众多的传统企业合作,协同企业运营淘宝天猫店和京东店,在帮助企业营销转型的同时,提升学生网络创业的能力。

(三)创业与创新相结合

创新是创业的原动力,学校创新氛围浓烈,每年都有一些师生能获得多项发明专利,学校鼓励获得发明专利和获奖的师生注册企业入驻学校创客空间,进行成果转化,实现创业梦想,提升创业质量。

(四)孵化与投资相结合

学校设立了助梦创业基金,为每个班级提供1000元创业启动资金,用于创业开放活动的经营,同时为入驻创业园的项目提供最高10000元免息贷款。努力为入驻创业孵化园的创业项目争取政府最高30万元免息贷款,通过众创空间平台让发展前景好的项目获取高新技术创业投资公司提供的资金支持,有效地提高了创业项目的存活率。

(五)培育与运营相结合

学校基于众创空间和孵化园成立了雏鹰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组建管理团队,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管理制度和流程,独立自主运营,通过市场化运作让学校创业教育更具活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为广大师生、创客提供更好的创业环境(网络工作平台、社交共享资源和创业资金投入),成就他们的创业梦想,带动学校的就业。

学校的创业教育虽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有些方面还需进一步完善,特别要基于众创空间进一步提升市场化运营和管理水平,给学生提供更好更优的创业氛围和条件。今后要在下面三个方面取得突破:一是在市级众创空间(雏鹰梦工场)的基础上,争创省级、国家级众创空间,为广大师生创客提供更为完善的创业孵化平台;二是要加大与校外创业投资公司的合作力度,吸引各个层面更多资金投入创业项目;三是要努力聘请大量高质量的校外创业指导教师和专家,为广大师生创业提供多方面的咨询、指导和援助。

G712

A

1005-6009(2017)52-0051-03

1.周亚娟,江阴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江阴,214405)教师,中学一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管理;2.刁丽英,江阴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江阴,214405)教师,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管理;3.潘永惠,江苏省江阴中等专业学校(江苏江阴,214432)校长,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理论。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积极教育的现代班组长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课题编号:B-b/2015/03/098)、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TRIZ理论的高职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B-b/2016/03/4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孵化园创业项目众创
山西18个农村创业项目获资金补助
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可持续发展的路径研究
重庆科技学院“众创之家”简介
高职院校创业孵化园如何提升以服务为核心的管理模式的探究
——以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联合办公:众创时代的共享与协同
长春第十一届[秋季]连锁加盟创业项目展览会
众创空间向“专业化”升级
学创业应用 如何选择做健康事业 范俊宏康复 火爆创业项目
当前高校创业孵化园运行现状研究
高校大学生创业孵化园现状分析及建设方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