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生专业性别隔离初探

2017-03-24 03:36颜媛媛
江苏教育 2017年52期
关键词:中职职业专业

颜媛媛

·三创征文·

中职学生专业性别隔离初探

颜媛媛

中职学生专业性别隔离对学生本人和社会劳动力需求都具有长久影响,因此,有必要认真分析中职专业性别隔离现状及其生成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大宣传力度、推进教学改革、明确角色分工等规避中职专业性别隔离的策略。

中职学生;专业选择;性别隔离

一、中职专业性别隔离现状及原因分析

性别隔离,也称为性别区隔,最初受到学者们的关注是因为劳动力市场性别隔离现象的大量出现,主要指职业中的性别隔离。目前对于高等教育专业性别隔离的研究越来越多,但很少有学者关注到中职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学生初中毕业后,成绩较好的学生或者社会资源占有较多的家庭子女将会升入重点中学或者普通高级中学学习,而成绩较差、社会资源占有不足的家庭子女甚至少数有先天缺陷的学生将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学习。这导致中职学生整体上学习基础薄弱、学习习惯较差,男生和女生在选择专业时容易根据自身性别“对号入座”,由此形成了大量单一性别的班级。

中职学生在三年的学习结束后,极少部分可以继续进入高等院校学习,大部分踏入社会。在最初进行职业选择时,很大程度上会选择与自己专业相关的职业类别。反观中职学生的专业选择可以发现,男生多集中于机械、汽车、建筑等专业;女生则多集中于学前教育、会计、护理、语言等专业。以江苏省江都中等专业学校为例,物联网作为新兴专业,女生报名人数较多。而传统的以男生居多的计算机专业现在也有越来越多的女生选择。这说明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对信息的渴望和需求日益强烈,希望通过学习专业信息技术来提高自身信息化水平的愿望也愈发强烈。但是在传统的机电数控、汽车、建筑等专业中,女生人数仍然极少。那么,这种专业性别隔离是如何产生的呢?

第一,性别衍生的生理和心理差异,这种差异使男性和女性在青少年时期由于参加活动和技能训练的不同而得到不同的锻炼,归纳起来就是:男女在语言、空间想象力、数学等方面存在差异。反映到学科专业上,中职男生更加擅长于数学、机电、汽车等需要空间想象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专业,而中职女生更加倾向于外语、教育等传统文科类专业。在选择专业时,大部分中职男生和女生会自动放弃与自身性别不符的学科专业,并对专业的选择存在足够的自我认同。

第二,社会化孕育的文化与权力。学科专业作为教育发展的产物,它的形成也是一个建构的过程。社会发展至今,很多专业领域以男性为主导。女权主义者认为,长期以来,知识的专门化、知识生产的组织化都集中在男性身上,学科专业也是男性群体的产品。从这个意义上说,中职学科专业的设置潜在地将性别偏见置于其中,学科专业在建制之初就已沦为一种权力的工具。因此,男生和女生在选择专业时自动“对号入座”,形成了中职专业的性别隔离。当然,社会化的文化与权力对中职学生专业选择的影响还包括家庭的参与、社会发展进程的影响等。

总的来说,中职学生专业性别隔离产生的原因包括:传统性别分工催生和维持职业领域的性别隔离;学科专业设置的话语权由男性掌握;个人的专业选择使得性别隔离合法化;等等。

二、规避中职学生专业性别隔离的对策

(一)加大学校学科专业宣传,拓宽信息获取渠道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以及相关教育部门并未广泛开展学科专业宣传,致使家长和学生获取专业信息渠道有限,对许多专业的行业状况以及就业前景不了解,缺乏对专业全面细致的了解以及对学生自我认知程度的掌握,在专业选择上具有强烈的主观性。加强学科专业宣传,依托传统纸媒、网络、电视等媒体,让学生能结合个人意愿、性格特点、学科专业理解等选择专业,而不是一味地依据性别和热门程度,或者只听从父母和老师的意见做出专业选择。此外,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还应当开展社会咨询,开发有效的专业选择测评工具,为学生的专业选择服务,提高学生的专业认知程度。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定期到初级中学开讲座,实事求是地描述职业学校的专业现状和就业前景,帮助初中生及其家庭拓宽视野。

(二)构建先进校园性别文化,推进学科专业教学改革

构建先进校园性别文化是以男女平等的理念为支撑,既承认两性在生理上的差异,又维护各自的人格尊严和性别价值平等,从而保障男、女生参与学校活动和专业学习的相对平等性。特别在专业学习上,进行学科专业教学改革,要改变传统的男性思维主导教学内容、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鼓励中职学生确立不同的职业期望,提倡女性在男性学科专业领域学习。笔者认为,职业学校可在学生进行专业选择前对其进行培训,帮助其做好职业规划。中等职业学校需在学生入学时对各个专业进行介绍,客观分析当前专业的优势、劣势和就业形势,积极进行培训,避免专业选择时的性别干扰,让学生能更多地从自我实际出发,综合社会的人才需求、工资待遇、就业前景、个人兴趣等多方面因素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从而选择感兴趣的专业。

(三)正视专业选择的性别隔离,努力打破壁垒

中职学生在选择专业时应高度重视,通过电视、互联网、专题讲座等途径全方位了解专业现状,以对专业的兴趣为基础,主动剖析自己的潜能和优势,正确看待冷门和热门专业,正视自己的性别特点,切勿盲目选择。中职学生的专业选择并不是个人选择的问题,它实际上是社会性别符号系统中劳动的性别分工在中等职业教育领域内的体现,反映的依然是一种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文化,在学科和专业中,无论是社会选择还是女性的自我选择都必然受社会文化价值体系的影响。学科的性别分类、价值分层与社会的性别分工、等级分层有着高度的同构性。既然如此,中职学生特别是女学生在选择专业时更应当突破自身的性别障碍,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并且付出更多的努力,敢于触碰和冲破女性职业选择的“天花板”。

(四)弱化传统性别角色分工,发挥政府和社会公益部门的作用

打破专业性别隔离是一场漫长的革命,政府部门和社会公益机构需要对中职专业性别隔离有足够重视,制定相应政策,使得中职学生在选择专业时能弱化自身性别角色,从自身兴趣出发选择学习动机强的专业。让中职学生特别是女生能充分结合自身特点和兴趣选择专业,减少将来就业中面临的性别偏见。

G712

A

1005-6009(2017)52-0049-02

颜媛媛,江苏省江都中等专业学校(江苏扬州,225000)教师,助理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

猜你喜欢
中职职业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职业写作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我爱的职业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中职高考与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