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智能理论下的民族高校健美操教学变革思考

2017-03-24 11:21李明
参花(下) 2017年7期
关键词:多元智能教学内容民族

◎李明

多元智能理论下的民族高校健美操教学变革思考

◎李明

本文以西藏民族大学为例,分析民族高校健美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引入多元智能理论,思考民族高校健美操课程教学内容、模式、方法的变革优化:从教学内容多元化、教学方法多样化、教学评价科学化三个方面着手思考变革,以期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效果,为民族高校健美操教学改革与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民族高校 健美操教学 多元智能 教学改革

健美操运动作为集健身、健美、娱乐为一体的体育项目,被引入高校实施教学后,受到学生的青睐,成为了高校最受欢迎的体育项目之一,同时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促进团结协作。随着国家对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民族高校健美操教学应如何适应改革发展的需要,适应新形势下阳光体育的开展,这成为民族高校健美操教学领域研究的又一新问题。本文通过引入多元智能理论,试图解决民族高校健美操教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提高民族高校健美操的教学质量,促进民族高校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为民族高校健美操教学改革提供理论参考。

一、民族高校健美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本文以西藏民族大学为例,通过西藏民族高校多年健美操教学实践,发现存在诸多的问题,包括健美操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方式等。

(一)教学内容亟需丰富,未激发学生对健美操的学习兴趣

研究发现,现阶段民族高校健美操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大众健美操——2004年正式实施的全国健美操大众锻炼标准第二套和2010年正式实施的全国健美操大众锻炼标准第三套成套等级动作为主,竞技健美操没有涉及。西藏民族大学体育课一学期34学时,课时量少,一学期下来学生最多能够完成1—2个完整等级动作健美操套路。由于套路中出现的重复动作比较多,动作编排不新颖;音乐节奏感不强,不是学生喜爱的耳熟能详的曲子,不能很好地吸引学生对健美操产生浓厚的兴趣;长时间的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人慢慢地都会产生厌烦情绪,无法体验到健美操带来的欢乐。除健美操的完整等级动作套路教学外,部分民族高校添加辅助教学内容,但大多数民族高校并没有制订具体的教学任务,由教授课程的教师根据自身以及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内容设计。西藏民族大学多以身体素质练习为辅助教学内容。

在健美操教学过程中,理论课的教学所占的比例相对较少。西藏民族大学一学期34学时中理论课占2学时,而有的民族高校甚至在健美操教学中没有设计理论课。而理论课的授课形式很多时候采用健美操技术动作教学过程中随堂讲解,介绍的健美操理论知识内容相对单一,主要针对技术动作进行讲解,适时地介绍健美操这项体育运动的分类、特点、功能等。理论知识对学生学习技术动作的引导和支撑作用的缺乏,不能够吸引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学习健美操;音乐的选配以及动作技术的分析鉴赏内容的缺乏,不利于引发学生对健美操运动产生兴趣,以及不利于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二)教学模式亟需优化,未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健美操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健美操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1]使学生能够自主地运用自身所学,积极主动地思考学习,学以致用。在健美操的教学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有效地学会技术动作并能主动创编,在实践中挖掘自己的潜在的能力。目前,民族高校健美操教学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主动教授和学生被动学习的教学方法。民族高校学生健美操动作技术的学习都是以课堂为主,很少有其他课外指导。课堂上,示范法仍是主要教学方法,即教师在前面示范讲解,学生单纯技术性的动作模仿,不需要任何思考。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几乎是被动学习,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不到更好的发展。教学本身就是一个“教”与“学”的双边关系,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是最简单的教学过程,同时学生应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对所学多思考,有自己的见解,举一反三,不断发掘自身潜在能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西藏民族大学有其自身的民族特点,学生大多来自藏区和其他少数民族,课堂上很大一部分同学只是机械地模仿、学习,为了应付考试,拿到学分,主观能动性不强,少数民族自身能歌善舞的优势在课堂上发挥不出来。

与此同时,部分民族高校不具备现代健美操教学的必要条件,比如教具、设备、场地等,缺乏教学录像、多媒体展示等。学生不能及时地了解健美操的最新发展动态,还是停留在固定的教学内容上,不能引起学生对于健美操学习的兴趣,影响教学效果。

(三)教学思路急需改进,未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过多关注教会学生技术动作,把动作给学生讲清、教会,并没有达到健美操教学课程本身的目的,不注重课堂上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积极实践以及学生创编能力的培养,没有挖掘出学生自身具备的许多潜在能力。以西藏民族大学健美操教学为例,教学中应该使学生在掌握健美操基础知识技术动作的基础上灵活运用所学,注重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培养,结合以藏族为主的少数民族特点,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展示自己,获得自信,提高学生的审美及鉴赏能力,培养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四)教学评价方式不合理,忽视学生个体间的差异

目前,我国大多数民族高校健美操采用的是终结性评价的方法。考查一学期学习的 1—2个健美操规定等级套路动作为主,根据教学具体情况辅以身体素质考核。西藏民族大学同样采用以健美操规定等级套路动作为主、以耐力素质为辅助考核内容的终结性评价。以教师教授、学生模仿学习的模式进行教学,没有关注到不同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学生缺乏主动学习思考的能力,少数民族学生的优势能力不能够被激发出来。

二、多元智能理论

(一)多元智能理论概述

多元智能理论由哈佛大学著名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于1983年在《智力的结构:多元智力理论》一书中正式提出。内容包括:(1)语言智能(2)逻辑-数学智能(3)空间智能(4)肢体运动智能(5)音乐智能(6)人际智能(7)内省智能(8)自然观察智能。多元智能理论对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有很深远的指导意义,他把承认学生间的智能差异和个体差异、学生自身发展的不均衡性和整体性以及学生智力的不同表现方式作为教育的着手点,进而把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和创造出社会所需要的有效产品的能力作为教育的着眼点。[2]

(二)多元智能理论与教学改革

在当今多元化信息社会,提高教学质量是保证国家战略实施成功的重要保障,每一个个体都拥有相对独立的八种智能,但智能程度不同,要求每个人多项智能的全面发展及个性充分的展示。因此要求将这八种智能领域的内容不断渗透到教学过程中,优化教学改革。在民族高校健美操教学中,发掘学生的优势智能,以优势智能带动学生自身的劣势智能,发展优势智能弱化学生的劣势智能,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并积极主动地学习,提高教学效果。

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彼此存在着差异。传统教学方式采用统一标准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进而忽略了学生之间个体的差异。教学手段和方法应该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而灵活多变,因材施教。民族高校健美操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并掌握技术动作的快慢程度是不同的,像西藏民族大学的藏族学生和汉族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试图用一把尺子衡量每位同学显然是不符合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的,因此传统教学方法亟需变革。而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思想符合教育改革的方向,教师在教授过程中要善于发现不同个体的差异,帮助学生发展优势智能并带动其自身劣势智能,有助于有效提高教育质量。

三、以多元智能理论为视角,思考健美操教学变革

(一)教学内容多元化

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民族高校健美操教学应该在教学内容、方法上更加有针对性,应该根据教学对象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在健美操的教学过程中,内容的选择不应局限于某一个人其中一种智能的发展。在民族高校教学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可以多引进一些流行的健身操,例如搏击操、踏板操、哑铃操、健身球操等不同锻炼方式的运动项目作为主要教材,辅助教材可以穿插一些芭蕾、舞蹈基本功的内容。这样每个学生根据自身运动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更好地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地扮演好本位的角色,发展他们的优势智能。

(二)教学方法多元化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是潜在的天才,关键在于如何开发。[3]传统的健美操教学基本上以教师讲解、学生练习为主要形式,忽视了学生个体之间优势智能和劣势智能的差异。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时要与学生自身特点和学校教学的实际情况有机结合起来,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参与者、设计者和管理者,实现教师与学生的角色互换,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教学实践能力。例如在西藏民族大学健美操教学过程中,藏族学生能歌善舞的特点体现在在节奏感、乐感等方面高于汉族学生,汉族学生的语言表达、空间感、自信高于藏族学生,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分组教学,汉族学生和藏族学生编排在一起,采取学生模拟教学或领操的方式,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参与,用其自身的优势智能去带动影响组内其他学生,促进各项智能全面发展。

(三)学生学习方式多元化

智能理论尊重学生智能发展的多样性,学生的智能是多元的,每一种智能都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4]民族高校健美操教学中应提倡多元化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通过发展自己的优势智能以及多元的途径来主动学习,改变被动地接受式学习的现状。例如学生可以通过网络、电视、书籍等不同途径来主动学习,发展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中先把课程内容制成多媒体文件放给学生看,然后将学生分组,每个学生学会其中的一至两个小节动作,并教会同组的其他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学生就能较好地掌握学习方法,积累一定的学习经验,把课程内容化为自身的知识技能。

(四)促使健美操教学评价方式科学化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教师应从单一的终结性评价转变为多元的评价标准。根据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观察学生学习的进步程度、参与锻炼的兴趣是否提高,以及学生主动编排能力等作为指标的自评、学生互评以及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及时发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因材施教,保证教学质量。

四、结语

我国民族高校健美操教学中存在着教学内容固定,教学方法陈旧不灵活,学生学习方式单一,教学评价不合理等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在民族高校健美操教学中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多元智能理论需要结合民族高校自身的特点,需要教师了解并熟练地掌握多元智能理论功能特点,将其与民族高校健美操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挖掘学生的多项智能,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理论联系实际,贯穿整个健美操教学过程,为民族健美操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1]肖光来.健美操[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76.

[2]吴志宏,等.多元智能:理论、方法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3]郭戈.多元智能理论与高校体育教学[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03).

[4]苏娟.多元智能理论与体育课程开发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05).

(责任编辑 王芳)

李明,女,硕士,西藏民族大学体育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体育教育、健美操教学与训练)

猜你喜欢
多元智能教学内容民族
我们的民族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多元智能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多元民族
运用多元智能构建园本课程的研究与实践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下学生评价体系的构建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中医外科学教学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