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样的人生, 中国首位“试管男婴” 也当爹了

2017-03-25 10:30杨纪
女士 2017年1期
关键词:王琳试管婴儿试管

杨纪

2016年8月,在女儿“过百岁”时,中国首例供胚移植试管婴儿罗优群携妻女回到“娘家”——中信湘雅生殖与遗传专科医院,感谢卢光琇教授对他一家的“创造”之恩。

令人关注的是,罗优群经历了怎样的人生?他的生命健康、工作、爱情、家庭,又与常人有什么不同?

下岗父母的骄傲

童年的罗优群,并没有发现自己与别的孩子有什么不同。直到上小学后的一天,有个同学在放学路上问他:“你是从管子里长出来的吗?”罗优群气愤地骂道:“你才是从管子里长出来的!”

不久,有记者到他家采访。罗优群得知,自己竟是一名试管婴儿。经他追问,父母才把他特殊的身世讲出来。

罗世刚是湖南常德一名纺织工人,嫁给同厂工友罗志元后,多年怀不上孩子。去医院一检查,她的输卵管堵塞。以上个世纪80年代的医疗水平,这就意味着她无法生育。

1987年,罗志元在省城工作的弟弟从我国著名遗传学家卢惠霖教授那里得知,像他嫂子这样的情况可通过生殖辅助技术生子,也就是试管婴儿。自从1978年7月英国诞生了世界第一例试管婴儿后,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有了这类技术。

不久,卢惠霖和女儿卢光琇为罗世刚做了试管婴儿手术,即分别提取罗志元夫妇的精子和卵子,用试管进行体外受精,形成胚胎,然后将胚胎移植到罗世刚的子宫。

1988年6月7日,罗世刚在湖南医科大学附属二医院(现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生下体重3000克的试管男婴,这是中国首例供胚移植试管婴儿。卢惠霖高兴地给他取名“罗优群”,期望这个采用优生优育技术怀孕生下的孩子,长大以后智慧超群。

在罗优群小时候,卢惠霖每隔一段时间就来看望他,给他检查身体,了解他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令人欣慰的是,罗优群从蹒跚学步到咿呀学语,再到入学读书,一切都很正常。

有人曾明确质疑试管婴儿的智商状况,怀疑他们到了读书年龄时智商会不正常,将来不能成才。但根据一份韦氏智力测试表显示,在参与调查的1000名试管婴儿中,平均智商是108,而2005年卫生部公布的中国儿童平均智商是103。卢光琇教授认为:“试管婴儿智商高一些,或许是由于得之不易,父母对其更加呵护,注重培养和食物营养,不一定是试管技术的原因。”

1995年,罗志元和罗世刚先后下岗。为了养家糊口,罗志元开起出租车,罗世刚在街头摆摊卖煎饼。

读初中后,罗优群一度迷上了电子游戏,甚至为此逃课。一天晚上,天下着蒙蒙细雨,罗志元从电子游戏厅把儿子拽到出租车上。父子俩来到罗世刚的煎饼摊附近,罗志元让儿子隔着车窗,远远地看妈妈烙煎饼。

看见妈妈双手忙个不停,却不时地趁着忙碌的间隙拿拳头敲击几下后腰,头上还有了不少白发,想起妈妈患有关节炎和冠心病,但她每天还是雷打不动地出摊,罗优群的眼眶慢慢湿润了。爸爸由于常年开出租车,吃饭没有规律,也有腰椎病、高血压等。爸妈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他身上啊……罗优群羞愧难当,咬牙戒掉了电子游戏,发奋读书。

中考时,罗优群以优异成绩考进湖南省重点中学常德市一中。高中3年,他学习很刻苦,成绩始终名列前茅。这个懂事、上进的孩子,成为父母人生中最大的骄傲!

与妻子“创造”3万个小生命

1997年,被誉为“中国试管婴儿之父”的卢惠霖教授因心脏病逝世。爸爸特意带着9岁的小优群赶到长沙,给这位中国遗传优生科学泰斗送殡。在生离死别之际,罗优群似乎更懂得了生与死的意义,懂得他的生命确实与别的孩子不同,从此便对人的出生秘密产生好奇,进而爱上了医学和生物科学。

卢光琇也和罗优群保持着紧密联系,毕竟这个孩子是她和父亲一同“创造”出来的。卢光琇定期来看望优群,还在学习和生活方面对他频施援手。懂事的罗优群,则一直视卢光琇为恩人和可敬可亲的长辈,他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向卢光琇汇报自己的成绩。

2006年填报高考志愿时,罗优群的第一志愿就是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而且填报的另外两所学校的志愿也都选择了医学专业。“我从小就是医生培养出来的,学成之后要像卢光琇教授那样,去帮助那些不能自然懷孕的人实现生育孩子的愿望。”

罗优群收到了湘南医学院的录取通知书,被临床医学专业录取了!罗志元夫妇高兴极了,同时也为孩子上大学的费用而犯愁。这时,卢光琇送来了1万元助学金,为这个经济拮据的家庭解了燃眉之急。她意味深长地对罗优群说:“你学的是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后可以来找我。但日后要想成为我的学生,我可不会开后门,要凭真本事哦。”

2008年6月,罗优群进入卢光琇教授的生殖研究所实习,重新回到自己出生的地方。他说,如果将来能跟着卢光琇从事试管婴儿研究,“制造”出更多像他这样的试管婴儿,那将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

大学毕业后,罗优群如愿以偿地到中信湘雅生殖与遗传专科医院工作,成为卢光琇教授的助手,从事精液的常规分析和优化以及体外受精研究等工作。2011年,他又成功考取了卢光琇教授的研究生。

王琳是罗优群的大学同班同学,这个郴州妹子家境优越,长相出众,而且品学兼优,乐于助人。罗优群暗恋她很久了,却又担心她不能接受自己试管婴儿的身份。

一个周末的傍晚,罗优群把王琳约到校园一个僻静的地方坐下来,大胆地表白:“我很喜欢你,你能做我的女朋友吗?”王琳红着脸,答非所问地说:“我喜欢你在篮球场上的帅气……”

罗优群和王琳确定了恋爱关系。听说女儿的男朋友是一个试管婴儿,王琳父母开始表示反对,担心他们结婚后不能正常生育孩子。

为了确认能像正常男人一样结婚生育,罗优群特地去做了一个身体全面检查,医生告诉他这种担心是多余的,他的各项生理指标跟自然生育成长起来的男孩子没有任何区别,身体没什么异样,非常健康。

让罗优群高兴的是,女友放弃了在郴州中医院的工作,来到中信湘雅医院生殖中心试管婴儿实验室,和他一起从事研究。夫妻俩每天都要工作12个小时,至少参与了3万例试管婴儿的“创造”。每成功做一例试管婴儿,罗优群都感觉很神圣。

2015年6月21日,27岁的罗优群和王琳在常德市举办了热闹而又简洁的婚礼。婚礼现场,他和新娘对着“创造”了自己生命的卢光琇教授以及两位帮助过他的爱心人士,鞠躬致谢。

试管婴儿升级当“奶爸”

不久,王琳怀孕了。直到临产前的一个月,王琳才歇假。

王琳自然怀孕,让罗优群异常激动,也证实了他这个试管男人是可以结婚生育的。虽然家里有双方父母照顾妻子,但罗优群还是一下班就烧茶做饭、洗碗拖地,给妻子做好吃的补充营养,俨然一个好丈夫。

在王琳眼中,罗优群这位快要做爸爸的大男孩还是那么可爱,他有时会把耳朵贴在她挺起的大肚子上听孩子的呼吸声,甚至还会哼着儿歌给孩子听……

2016年4月24日晚上10点20分,王琳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妇产科顺利生下了一个体重3.1公斤的女婴,母子健康状况十分良好。女儿长得像罗优群,眉目舒展、面容清秀,两颗黑宝石般的大眼睛格外好看。女儿的到来,把初为人父的罗优群给乐坏了,晚上陪护在女儿身边,白天去买婴儿用品,忙得不可开交。

作为中国首例供胚移植试管婴儿的罗优群,通过自然怀孕生子,成为了中国试管婴儿生子“第一人”。这也标志着试管婴儿也能像正常人一样工作、学习、生育,这是中国试管婴儿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

当年,罗优群的名字是卢惠霖教授取的。女儿降生后,罗优群为孩子取名“罗忆霖”,意思是不忘当初给母亲做试管婴儿手术的卢惠霖教授。

很快,众多“恭喜”电话和短信涌来,罗优群翻看着手机,咧嘴微笑。他说,对于试管婴儿的考察,要延续三代。“也就是说,我孙子只有跟我一样健康,才说明我这个试管宝宝是成功的。”

“罗优群能够和妻子自然孕育孩子,对广大试管婴儿家庭而言,无疑是一个十分振奋的消息。”卢光琇教授称,试管婴儿技术在中国已经走过将近30个年头,人们从一开始的怀疑、不理解,到如今普遍接受,是社会进步的结果。她所在的医院,如今已经让8万多名试管婴儿成功诞生,成为业内公认的治疗规模最大、平均妊娠率最高的試管婴儿治疗中心之一。

2016年8月5日,女儿“过百岁”之际,罗优群专程携妻女拜访卢光琇教授。抱着已经11斤重的小忆霖,亲着她粉嘟嘟的小脸儿,卢教授热泪盈眶……

“优群这孩子从小就非常懂事,读书后,包括报考学校、填报志愿都要征求我的意见。”聊起罗优群,卢光琇一脸的慈爱。她说,看着从试管里的一个单细胞到一个婴儿,再到小学、中学、大学、走向工作岗位,再到结婚、怀孕、生子……这种喜悦让她无法言喻。

罗优群表示,他和妻子已经给女儿拟定了未来的人生规划——长大后继续学医,为人类的健康事业作贡献!

编辑 魏光

猜你喜欢
王琳试管婴儿试管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做试管婴儿何必去远方
无土栽培在试管苗移栽中的应用探讨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做试管婴儿何必去远方
王琳等
王琳
王琳
异型试管在微型化学实验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