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名师辞职是正常流动

2017-03-25 17:30晋钧
教育 2017年8期
关键词:辞职信教育部门有偿

晋钧

去年11月,史金霞从工作6年的苏州星海实验中学辞职,离开站了23年的讲台,从此专职网络授课。昨日,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史金霞称,放弃公办教师身份,并非因为遭到举报,而是希望“换一种模式”,并影响更多人。(《新京报》2017年1月12日)

史金霞春节前辞职之所以引发关注,其实不仅仅是她“网红”的标签,还在于她是荣获《中国教育报》2012年度推动读书十大人物提名奖、2016年第二届华文领读者大奖的“名师”。

史金霞2013年首次接触到网络教学,3年多来,她通过在线教育平台讲授文学课程,积累了相当的人气,被称为“网红教师”。高人气和高收入让史金霞遭受了一些质疑,有人认为史金霞违反教育部门规定,涉嫌课外“有偿补课”。据媒体报道,2016年8月,因受到举报,史金霞遭到学校领导“约谈”,教育主管部门希望她停止网络授课,11月份,她正式辞职。

此前,已有多位教师辞职引发网络关注:河南教师顾少强用“世界那么大,我要去看看”10个字写就辞职信而火遍大江南北;重庆一位老师的辞职理由是“才疏不能胜任,薪酬不能持家”,言辞直接犀利;温州十四中女教师辞职信写到:“世间事除却生死都是小事,人间万象活法万千,都大抵只两种,缚于围城以求苟且安稳,或是遵从内心任无拘无束,我取后者”,表达了追求自由和无拘束……

教师,作为众多社会职业中的一种,辞职、跳槽、再就业,本就是一种人生的正常履历。从这个角度看,无限放大辞职个案,鼓吹“骨干老师纷纷离职”和“辞职潮”,更像一种群体“撒娇”和媒体想象。面对纷繁语境,有必要厘清几个基本观念。

首先,对少数教师辞职实在不必大惊小怪。教师是众多社会职业中的一种,其辞职离岗与事业单位、企业员工辞职一样,属于个人职业选择自由,是教师进入和退出机制畅通的表现,也是一种正常的社会职业流动。在追求个性的年代,每个人都希望有自己的活法,有人喜欢稳定的、从一而终的职业,有人喜欢带挑战性的、有新鲜感的职业……自主择业乃个人正当的权利和社会生活的正常现象,故对教师辞职实在没必要大惊小怪。何况,教师队伍基数庞大,而辞职的所占比例极其微小。

其次,教师“有进有出”是职业属性回归。在国人传统观念中,教师岗位是“铁饭碗”,大众眼中的香饽饽,除了收入稳定,还有寒暑假这样的特别福利。但许多人进入教师这座“围城”后,发现非自己所想,教师并不好当,当“好教师”“名教师”更难,加之收入相对较低,理想与现实有相当差距,有辞职的想法在所难免。因少数“网红”教师辞职,或者某篇相关文章被炒热,就判断教师出现“纷纷辞职”,显然说法欠妥。可以肯定,教师跳槽是正常的人力资源流动,是市场经济有序发展的必然产物,“有进有出”恰恰是职业属性回归。

再次,喜欢教师职业未必只能选择传统学校。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网师”群体正在扩大,放弃公办教师身份,选择成为“网师”,也算是对“教师”职业的另一种坚守。还以史金霞为例,她就对媒体表示:除了有经济原因,自己很喜欢互联网课堂及时反馈的节奏,能及时对学生的提问进行答疑。事实上,在线教育除了能及时反馈的特点,相较于线下补习班,费用较低,对于偏远地区和薄弱学校的学生,花很少的钱,就能听到名师授课,也算是促进教育公平。

还有重要一点,有偿家教不能放任和开禁。此前,教育部和各地方均严禁教师有偿家教,而一般认为,网上授课和线下授课,其性质都是有偿家教。如此,依照管理规定,不能因为授课形式变为网上就网开一面,无论从行业管理的职责,还是合理应对社会关切,教育部门表示不能网开一面是合乎情理的。

总之,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个人做出选择,努力去实现人生的价值本就无可厚非。时代在发展,地方教育部门不能只是倡导默默奉献,漠视部分教师生活拮据的现实,而应大胆创新有所作为,努力让品德高尚、卓有建树的教师楷模,切切实实过上有尊嚴、有面子、有地位的体面生活。

猜你喜欢
辞职信教育部门有偿
浅谈内部控制在教育部门财物管理中的重要性
幽默辞职信
桌布的辞职信
大学生就业创业机制创新策略分析
企业排污步入“有偿”时代
青海:对中小学在职教师有偿补课“零容忍”
实行工业企业取水权有偿取得势在必行
Learn and Ea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