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探析

2017-03-25 17:34史新松刘静霖
教育 2017年8期
关键词: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高职院校

史新松+刘静霖

摘要:思政理论课教学是高校教学的重点,将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是改善当前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弊端的重要方式和手段,是加强和增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高职院校

自2004年,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务院发出“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这一要求以来,各高校都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改革作为重点,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与思政教学的尝试结合,逐渐探索出一条更合适大学生的教学方式。然而,当前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成果并不理想,还需要在教学中不断结合学生实际,不断进行创新与改革。

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现状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不高是当前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状况。因此,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教学的实践环节十分必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专业课教学的基础和重要保证,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在高职院校进行思政教学之前,首先要明確教育的根本目标,了解高职大学生的需求和心理特征,积极探索适合高职大学生的教育教学模式。为此,我们在开展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同时,不断学习和寻求理论支点和经验支持,展开了教学教改的重要课题研究。同时,论证了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其广泛开展有利于学生接触社会现实,提高自身能力;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三性”(时代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三力”(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和“三贴近”(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

实效性不高是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的主要问题,不是说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得不好,而是其与当前社会现状、与学生实际不太相符,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才出现所谓“5+2=0”的状况。当前高职院校思政理论课实效性不高的原因,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高职院校管理层缺乏对思想理论课的重视 这是当前思政理论课实效性不高的主观原因。虽然学校领导也明确强调思政理论课的重要性,但是,在课程设计、教学安排中呈现出来的是专业课程更受重视。从对学生的综合考核来讲,学生的德育考核还常常局限于思政理论课考试成绩的高低,这就使得高职院校思政理论课像普通文化课的学习一样,只要学生记住知识点,会答题就算完成任务。

同时,当前高职院校领导更重视学生毕业时的出路,让学生学精专业知识,掌握好专业,考取相关专业的等级证书就显得远远比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加重要。因此,思政理论课在实际上还是被边缘化了。还有一个原因是,大部分教育工作者都较为乐观,觉得学生思想政治水平和道德觉悟整体上较好,虽然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但是,都是瑕不掩瑜,只要学生学习好专业知识,掌握好专业技能,思想政治方面都没有问题。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素养的培养和提高功能也被弱化了。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实践教学应有一定经费支撑 实践教学相比于纯理论教学,其实施难度大大增加了。首先,要开展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需要相应的经费做支持和保障。长期以来,我们这方面的经费一直空缺,所以,突然要学校拿出相应的资金非常困难。加之,前段时间国内大多高校都花大力气进行学校的硬件建设,所以好多专项资金都存在缺位,实在没有能力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体验生活,开展调研活动。尤其是现在众多学校都在努力扩招,在校人数逐年攀升,各种经费相对更加紧张,进行社会实践教学的经费就难以得到保障。

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适应当前的教学改革,是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存在的一大问题。只要进行实践教学时,就是带学生外出参观,进行调查问卷,去革命纪念基地等等,模式一定程度固定化,致使学生参加的积极性不高,多是应付了事,起不到真正的教育效果,更难以触发学生心理,导致实践教学徒有虚名。在实践教学走向模式化的同时,教师忽略了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实际,就无法取得应有的教学效果。教学过程缺乏制度保障,没有灵魂主导,没有相应的教学计划和实施方案提供支持和保障,使得实践教学开展起来混乱无序,陷入困境。

受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学实效性不高的影响 教师自信心不够,不能积极追求教学实效。教师只注重理论灌输,不转变教学观念,学校对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不够,这是许多高职院校思想理论教学的真实写照。在开展实践教学时,教师也不能转变教学理念,致使“新瓶装旧酒”,只是换了教学场地,学生还是被动地学习,无法良好地获取知识并进行内化,在生活实践中就更不能外化表现出来,教学目标不能顺利完成。

在进行实践教学时,只改变教学方式,不注重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的联系与结合,将脱离实际的教学内容强加给学生,学生不乐意接受,也无法接受。当前,我们使用的“思政课”教材体系过于宽泛,缺乏针对性,与实际生活缺少对接。一方面,教材体系在设置上太注重理论体系,注重逻辑体系,缺少与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的兼容性;其二,高职生已占半壁江山,高职生与本科生本身基础、理论水平和培养的目标是有区别的,因而教材应有两种版本,一种面对本科学生,一种面向高职学生;其三,教材内容缺少外延和发展性,应当与当前不断发展的社会实际挂钩,多给学生一些社会实例,让学生从中得到借鉴。同时,教学内容在阐述实例的同时应多启发、指导,少确定答案和结论,给学生留出探索的空间,让学生主动思考,同时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高职学生自身素质基础薄弱 从学生自身来讲,高职学生的学习能力相对较差、基础弱,知识面较为狭窄、单一,所以,学生总体素质参差不齐。在此影响下,社会对高职学生存在一定的歧视,致使学生自信心和自尊心不够。这也促使许多高职学生不重视自身的修养,受市场经济的不良影响严重,容易出现拜金思想。加之,高职学生自身感觉专科文凭不够硬,自卑心理严重,就业压力从一入学就影响着大家,很多学生只想着要找个好点的工作,心理空虚,胸无大志,对自己的道德修养缺乏认识,缺乏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也就缺乏学习的动力。

思政理论课教学的实践路径

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首要地位,规范思政课程开设 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是大学教育的根本目的,要学生树立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是各高校教育的通则。对此,英国教育推崇要正确传播“核心英国价值观”,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与数学、物理教育同等重视,不可轻视核心价值的教育,“在这个问题上,没有例外”。在美国,大学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学同样重视,每个大学都设置有3至5门具有浓厚美国意识形态的课程,各州还制定相应的法律规定,将“价值观、品德、伦理”列为重点课程。同样在我们亚洲国家,新加坡将德育教育规定为“五育”之首;韩国颁布宪章强调爱国才是求生之道,加强民族教育是韩国教育部的指导文件的重要指示,而“国民伦理”通常是韓国大学里的必修课。相应的,这些国家对德育教育的经费支持也是非常可观的。

坚持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教育的一大特点,也是我们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保证。爱国、诚信、敬业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社会大众最为关注和认可的道德修养,同样也是企业对员工最基本的道德要求。为了学生长远的发展,高校将德育定为教学的重点都是必须的。高职院校就是要培养适应生产、服务、建设、管理第一线的综合素质人才,学生的实践能力要强,道德修养更要高,才能适合社会发展所需。即务必要从思想上重视德育,规范思想政治教学的课程开设。

整合教学手段及方法和评价手段,提高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首先,改进教学手段。“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教育工作者的共识,然而,在教学中,教师却常常将兴趣“关”在教室之外,认为那是“玩”,是与知识的学习相悖的。尤其是高职院校的教学,教师更注重的是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要改变传统枯燥的课堂教学模式,向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课堂转变,是提高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学实效性的重要一步。多媒体课堂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感官,更扩充了教学内容,丰富了教学环境,使学生能够更系统地学习知识,了解知识,应用知识,杜绝了以往单纯的记忆。教学课堂不仅丰富有趣了,也更加贴合学生实际,更具实效性。即便是在教育经费受限或者担心学生外出安全问题得不到保障,无法进行外出社会实践教学的同时,也能在教室之内完成社会实践教学,使学生身在教室,眼观社会,心系祖国,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

其次,改革评价方式。长期以来,对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评价都比较困惑,没有明确的评价方式和评判手段。教师通常是将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依据,然而,这种评价制度缺少客观性,不利于学生道德情操的培养,与思政课程的实效性相悖。

改革过去单一的评价方式,实施客观、多元的评价方式,即将教师的评价、同学的互评、以及个人自评相结合,将学习成绩和对待学习态度的评价和学生日常表现相结合,将客观评价和主观评价相结合。客观的评价方面主要涵盖:学生课内学习态度、学习成绩,学生课外活动表现,在校及家庭、社会的实际表现等。可以通过一系列主动的、合作性的、探究的、愉快的学习方式以及全新的评价方式的实施,务必使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热情有很大提高,积极性和主动性得以发挥。更要注重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积累,在学生参与的学习环节中,观察学生的学习能力、思想状况,对周围事物的热心程度,从而更加全面地做出评价。

在学校生活中,教师让学生多主动参与活动,通过活动锻炼学生的主体意识、组织能力和责任感,增强学生的创造性和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交往技巧和沟通能力,磨练学生的实践能力、适应能力以及心理承受能力,使学生懂得理解、宽容大度,从而具备社会发展所需的综合职业素质。

参考文献

[1]袁东升.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的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4(12):57-58.

[2]赵庆云.高职院校全员协同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与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5(5):172-173.

[3]张颖.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模式建构[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21).

(作者单位:鄂尔多斯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高职院校
公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创新研究
微媒体与高校思政理论课创新探析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