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就业满意度的调查与研究

2017-03-25 17:49蔡金钗
科技资讯 2017年3期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调查研究

蔡金钗

摘 要:基于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就业满意度的研究,将有助于提升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的就业稳定性,并利于增强学校的综合竞争实力。该文借助走访闽南理工学院的教师与毕业生等方式,采取调研、交流、问卷分析等一系列方法,系统分析了大学生的就业满意度情况,并指出了接下来的政策指导方向,以期给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以观念和思路上的帮助。

关键词:本科高校 大学生就业 就业满意度 调查 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1(c)-0245-02

当前国内外社会和高校的研究更多注重大学生就业率问题,而对于实习和就业后大学生的满意度和幸福感研究则较少。大学生就业的满意度和稳定性不仅仅牵扯到大学生本人与家庭的利益,还涉及到国家人力资本储备与增长的问题,这直接影响到国家经济繁荣与社会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因此学校的教育对大学生就业满意度的影响程度不可忽视。面对特殊的社会和经济背景,如何以解决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为核心,通过对中国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满意度的分析,提出提升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就业满意度的新思路,成为摆在高校学生工作管理者面前的新难题。

1 调查对象和方式

这次调查重点采取了问卷的形式,选择了2016年闽南理工学院商务英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产品设计等7个专业的毕业生为样本,并进行了相应的就业情况跟踪及调查,跟踪及调查以问卷形式为主,问卷中共涉及到20个选择题,其中包括了学生及专业基本情况、专业技术水平、对专业的评价、对校企合作的评价几个大的方面。

在这次调查中,受调查对象共有206人,他们在2015年时已经步入到实习岗位,工作时间超过1年。此次共发放调查问卷 209份,回收问卷209份,有效问卷204份。除此以外,这次调查和研究工作,还对一些学生进行了专门访谈,重点注意了学生在进入实习期后的综合能力提升情况,进一步了解学生对于专业和就业的适应能力。

2 调查结果和分析

2.1 基本情况

按照就业单位给出的回馈结果:2016年闽南理工学院几个专业的毕业生里面,有超过104人的就业单位员工人数处在50~100人之间,占到受调查人数的一半。有50名毕业生所在的工作单位人数不足20人,占到受调查人数的24%。此外,还有54名毕业生所在的工作单位人数超过100人。在所有毕业生的首份工作平均月收入调查中了解到:有135名毕业生月收入在3 000~4 000元区间范围之内,占到受调查人数的66%,有26位毕业生月收入超过4 000元,此外其他毕业生的月收入则低于3 000元。在中小企业中有较多毕业生的情况说明了各专业学生的灵活就业倾向,多数学生薪资超过3 000元,表明了学生普遍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也说明了企业对各专业学生的较高认可度。值得说明的一点在于,在调查中了解到,有数十位学生选择专业完全对口企业,但总量依然不高,只占总接受调查人数的33%,另外有些属于比较对口,而还有18%的毕业生就业职位同所属专业并不对口。

此外,在“对就业单位满意度”调查内容里面,有22%的毕业生,选择项目为非常满意,有68%的毕业生选择了基本满意,而近10%的毕业生选择了不够满意。出现对就业单位满意度不高的原因是多个方面的,通过和学生的访谈了解到:就业职位同在校专业间的不对口是其中一项主要原因。

2.2 专业能力

在针对毕业生的专业能力专项调查里面了解到:有186名毕业生认为学校所开设的有关課程是基本合理的,只有9人认为学校所设的有关课程不尽如人意,其他7名毕业生则未表示意见。在该次调查问卷的设计中,有一个问题是:“考证和你就业能力的提升之间关系如何?”有147人选择了起的作用非常大,有52人选择了起的作用一般,有5人选择了不起作用。另外一个问题:对学校安排的专业教学实践活动是否满意,有152人选择了比较满意,有21人选择了实践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而深入访谈中得知,认为在此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在于需要减少理论课的时间,而增加实践课程的份量,保证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得到更多的锻炼。关于对自我理论和技能的认知,有12名学生认为自己掌握得很好,有65名学生认为自己掌握得一般,其余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掌握得不好,这说明了毕业生可以对自己有较清晰的认识、较谦逊的态度,但与此同时也说明学生在专业技能方面的掌握情况确实不够理想,需要引起学校和教师注意。

2.3 关于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学生走向社会的一种有力促进手段,在学生学习和就业的衔接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针对“是否满意该专业的校企合作形式”问题,有34人选择非常满意,有144人选择基本满意,总的说来,各专业学生普遍对学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持支持和赞赏态度。可即便如此,一些学生依然表达了他们自己的独立思考:学校要把校企合作模式进行继续深化,以保证学生真正能够做到学中做、做中学,同时增加自己的可选择性。

3 结论

通过问卷和访谈,了解到闽南理工学院各专业毕业生在就业满意度方面有着整体的良性认知,对于学校就业实践、校企合作等项内容也基本持正面支持态度。而在细节问题方面所得到的数据,虽然总体上也较令人满意,但是其中所呈现的问题也不容忽视。综合问卷调查所得到的统计结果,再加上对该校商务英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产品设计等7个专业毕业生进行的访谈,了解到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就业所产生的新情况集中体现于下述几个方面。

3.1 专业不对口问题

专业不对口问题仍然成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困扰,按照调查结果,虽然学校就业率较高,可是仍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的专业和就业职位存在偏差,这一调查结果表明:一方面人才市场对各专业都有较大的需求,可是另一方面依然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无法找到合适工作。该校商务英语专业主任曾经对笔者表示:闽南理工学院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就业率高达95%,但是事实上真正从事于商务英语行业的人数占比却不到25%。如果学生专业和企业能够真正对口,那么不但对于学生是件好事,对于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来说同样会受益匪浅。

3.2 教育和培养人才问题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人才教育与培养本身是存在问题的,根据近些年的学生就业情况来看,现在高校各专业人才培养问题突出表现在教材与校企合作两个方面,学生普遍认为教材离自己的生活较远,而有学生则表示:校企合作过于表面化,不足以承担起学生学习和就业的衔接责任。这两个问题的存在,致使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不容易真正培养起符合企业和时代需求的应用型人才。而且有些企业管理者也对此问题表示出了自己的意见:学校人才培养在专业方向上是较为模糊的,没能准确界定人才的未来发展道路,培养目标过于宽泛,将某个专业的目标定位为万能型人才,实际上在社会化严密分工的情况下,万能是不可能做到的。

4 建议

通过这次所做以闽南理工学院为例的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就业满意度的调查,从中发现了一些新问题,由此提出下述三点建议。

4.1 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现在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高校各个专业发展所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在于输出人才和企业需求之间存在偏差,这个偏差是需要及时调整的,也就是要考虑怎么样带动企业和高校人才培养的直接联系。针对这一问题,地方性应用型本科学校应当将主要任务集中于校企合作以及订单型人才培养方面,使之成为学校专业建设的重点努力方向,积极筹措人才的专业化培养模式,争取做到专业和就业岗位的直接衔接,并把学生在校期间的专业技能培养工作进行优化,使之更快适应未来就业职位。

4.2 增加实践课程

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高校需要适当增加实践课程教学,我们注意到,在调查问卷结果里面,有一些学生认为实践课程教学过程中是存在一些问题的,他们表示需要减少理论课的时间,而增加实践课程的份量。这种认知是符合实际情况的,在大学前3年的时间里,学生接触了很多门的课程,可是多数以理论基础为主,实践课程则明显相对薄弱。因此在就业初期难免会觉得底气不足,有茫然不知所措之感。

4.3 做好就业指导

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高校需要把就业指导工作做得更加完善,现在学校的就业服务工作临时性和分散性色彩突出,实际上就业服务会涉及到多个方面的理论知识,应当认真进行梳理。在此期间,学校要提高服务效率,避免讲空话套话,其中就业服务讲座和报告等形式虽然会产生一定效果,可是在形式上却过于刻板、片面,因此需要努力构建以社团为中心的新型就业服务模式,引入西方最新的人力资源发展成果,使之同该地区、该学校、该专业的就业需求结合起来,真正满足学生的就业发展需求,提升其就业满意度。

5 结语

现今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压力大,沿海省份尤为突出。很多高校出于自身發展考虑,更多地考虑了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使得就业率在同类学校中占据领先优势,却显然忽略了提升大学生就业满意度方面的问题。实际上,就业满意度对于大学生毕业就业稳定性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该文以闽南理工学院调查结果为基础提出的相关探讨,是对这一问题的积极呼应,希望能够从树立学生科学就业观念、提升学生就业满意度的角度,重塑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就业指导观念,保证学校和学生的同步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玉恩德.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创业就业战略体系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5(11):116.

[2] 汪春梅.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大学生就业观教育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4.

[3] 卿云.应用型高校大学生就业力培养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5(1):172-173.

猜你喜欢
大学生就业调查研究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高校校园招聘模式创新探究
高校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策略研究
“精细化”职业指导大学生就业的分析
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大学生就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