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改革路径

2017-03-26 01:26王美娟
职教论坛 2017年5期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改革路径心理健康

摘 要: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高职院校学生数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与此同时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凸显出来。由于高职院校存在心理咨询工作成效不高、心理健康教育主渠道缺失、学校院系班级三级管理网络联动不畅、课堂欠缺针对性和开放性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导致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相对薄弱。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为有效地推动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提出改革课程教学、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网络管理体系、打造高素质工作团队的基础上,指出要开展督导评估,以评促改,从而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科学、规范。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改革路径

作者简介:王美娟(1979-),女,江西吉安人,江西财经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7)05-0019-04

高等职业院校为培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所需要的高技术、高素质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审视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现状,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仍然是薄弱环节,这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式的发展趋势不相适应。亟需采取积极的措施,建立心理教育体系,促进高职院校学生的德智体美劳以及心理健康良性发展。

一、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心理咨询工作成效不高

当前,全国各高校都积极地成立了心理咨询室开展了日常的学生心理咨询工作,但是不少高职院校因为心理咨询教师水平的局限性,对学生心理问题欠缺正确引导,心理咨询室的开设没有实现常态化。此外,一些学生有心理问题但是不愿意去咨询,有的甚至不知道心理咨询室的地址;一些学生虽然进行了心理咨询,但是因为没有理想的效果而对心理咨询的教师产生了不信任感;还有一些学生主动咨询,却遭到同学歧视以及嘲讽。针对此类现象的出现,细思极恐。对于多数高职院校心理咨询而言,仅仅局限于个体咨询,部分高职院校开设了心理健康教学课程但却与心理咨询分离,心理咨询专职教师仅仅局限于在咨询室工作。还有一些高职院校虽然对学生建立了心理健康档案,但其主要目的并不是及时地约谈问题学生,将学生的心理问题尽早地解决,将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摆放在显眼的位置仅仅是为了应付工作检查[1],部分心理咨询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重视程度较低、敷衍工作,并没有将心理咨询工作良性开展,将心理健康教育的独特作用有效发挥。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缺失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渠道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宣讲的主阵地,是高效、快速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主渠道[2]。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相关文件要求高校积极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作为学生的公共课程,并且还可以按照不同的需求以及学生的实际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延伸课程。然而,有调查显示,尽管一些高职院校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但是却安排了较少的学时,课时数远远达不到教育部相关文件的规定和要求,似乎仅仅是为了敷衍“交差”。还有一些高职院校根本未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无法满足高职院校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需求。

(三)三级管理网络联动短路

教育部明确发文要求高校应有健全的校、院(系)、学生班级三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各级各部门应有明确的职责分工和协调机制。而一些学校虽设立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三级网络,但因为各种原因经常性地出现联动的短路,不能有效发挥其真正的作用。一些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不顺利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没有划分清楚三级网络管理的权责;一些高职院校为了应付检查,虚构三级网络管理机构,实际工作中根本不存在这些机构;还有一些高职院校轻“防火”重“救火”,因为在短时间内还没有出现心理健康恶性事件,故而忽视三级网络间的常态化联动;一些高职院校虽然配备了相应的工作场所和人员,但却形同虚设,长期没有真正地启动工作。短路的三级网络联动,不仅可能使学校心理危机干预陷于空白之中,还致使心理健康教育疲软,陷入被动地对层出不穷的学生心理问题进行辅导和治疗的窘境,给学校的正常发展以及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不可预料的负面影响。

(四)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存在不足

在我国的高职院校中,大部分学校都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但是其中不乏存在较多的问题,急需得到解决。

1.在现有的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缺失开放性的教学过程。虽然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所采取的方法灵活多样,但是通常情况下都是在教室中开展教学活动,教室的局限性致使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存在一定局限,学校没有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开展第二课堂,教学形式单一,教学的效果难以从根本上得到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不可能被充分地激发。

2.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教学模式的科学性存在欠缺。造成这个现状的原因,就是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教学没有摆脱“以教师授课为主”的模式,仍然是教师作为主讲人和传授者,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教师将少量的活动训练或者是书面作业布置给学生去完成,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

3.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缺乏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当前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学所采用的仍然是普通高等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体系[3]。近些年虽然出现了全新的高职高专教材,但是其内容仍然没有多大改变,而且缺乏直接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特點以及培养目标来设计教材内容。

(五)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薄弱

高职院校教师自身素质的提升是有效开展并真正深入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和保障,但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着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薄弱现象。高职院校在办学理念上忽视对学生的“软实力”培养,存在“重技能、轻素养”的现象,偏重对学生专业技能以及专业知识的培养,重视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而对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师资队伍力量薄弱。

1.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大多数是本科学历,且其中只有少数是真正的心理学专业毕业,很多是由其他专业的教师转岗而来,甚至未取得国家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拥有心理学硕士尤其是博士学位的心理教育教师在高职院校中更是屈指可数[4]。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2.心理健康教育生师比过高。依据相关规定和标准,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和普通高等教育大学生的数量比例应该是1:5000,然而伴随着高职院校学生规模的不断地扩充,专职教师却不见增長,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数量没有达标,师资紧张、工作量和劳动强度增大,导致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工作中力不从心。

3.高职院校的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水平良莠不齐,且存在较大的流动性。一般来说,辅导员或班主任是构成高职院校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的主要成员,而在高职院校中专职从事辅导员或班主任的只占极少数,大部分都是由专业课的教师担任,教师成员的不固定[5],使得难以从整体上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以及工作能力。

4.大部分高职院校缺乏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的系统性长远规划。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人才引进计划中不受重视,现有教师的培养培训也是缺失的,通常是在教育主管部门有强制性的培训任务分配时,心理教师才会有机会参与专业学习和接受相关培训。

二、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改革路径

(一)以课程教学改革为抓手,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全面开展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改革,应该充分发挥课程教学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教学改革的开展需要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以及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教师需依据心理学的规律,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全面开展[6]。教师要整合以及合理筛选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识别、解决心理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有效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及心理调节技能,还需要积极地开展第二课堂,将学校的大学生生活事件、校园广播、集体活动以及心理咨询室等教育资源充分地利用起来,大胆地将学生引出教室,突破传统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及动机,注重培养和锻炼学生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这样的教学改革,在促使教学目标达成的同时,还可推动校园文化、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教育网络联动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等各项工作的全面开展,促使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主体,将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勃勃生机有效激发。

(二)领导的高度重视及充分支持

领导的高度重视是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关键。高职院校的领导应该深刻认识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紧迫性及重要性,立足培养新世纪复合型人才的战略高度,将心理健康教育切实地列入到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议程中,统筹安排以及长远规划,在物力、财力以及人力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除此之外,学校的领导还应该及时地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更新办学思想及教育观念,将学校一切可用的教育资源积极地整合起来,重视针对所有学生的优秀心理素质的培养,创造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7]。

(三)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网络系统

高职院校应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咨询机构作为核心枢纽逐步地建立和完善起来,进行规范化的管理,学校党委统一领导,建立校内外专业机构及时援助、学生广泛自主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管理体系,学生工作者努力配合,校团委积极支持、学生处实际牵头。从而促使心理健康教育运行的协调,形成合力,发挥应有的作用,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明确的指导思想、可靠的组织保障、坚实的物质基础以及可行的制度保障。

(四)打造高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团队

要胜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就必须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而心理健康教育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以及科学性[8],为了确保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高效、规范以及科学地运转,高职院校就应该着力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团队。

1.建立积极有效的激励机制。为了鼓励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就应该建立积极有效的激励机制。通过完善科学的激励机制,促使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焕发活力与生机[9],激发教师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确保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2.建立教师培训的长效机制。为了促使教师的专业水平稳步提升,应该建立教师培训的长效机制。坚持以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为本,关心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成长,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的长效机制,增强教师奉献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归属感、价值感、成就感和自信心,通过学习培训稳步提升教师的业务素质和业务能力。

3.严格把控专职教师“进口”关。对于我国目前高职院校不断增长的学生人数,以及增长缓慢的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高职院校要有计划地引进人才,不断扩充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尊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规律,将专职心理咨询人员的比例逐步上调,并按照专业化的要求引进相关专业人才,提升专职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严格选拔专职教师。

在当下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比较薄弱的环节,存在心理咨询成效不佳、心理健康教育主渠道缺失、师资力量薄弱、课程教学有待改进以及三级管理网络联动短路等问题。因此,高职院校应该高度重视这项工作,积极推动课程教学改革,打造高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团队,科学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网络管理体系,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到心理健康教育中来。除此之外,教育部门还应开展有效的督导评估,科学构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评估指标体系,建设办事公道、坚持原则、政策性强以及专业性强的高素质心理健康教育评估专家队伍,建立常态化的评估监督机制,将评估的结果及时地反馈给学校,限期整改,适当推行奖惩举措,切实做到以评促改,从而积极推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使该项工作走上规范化、科学化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李亚云.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119-122.

[2]周虹.新媒体时代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改革[J].教育与职业,2014(17):135-136.

[3]姜珂.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才智,2015(8):94.

[4]张丽花,罗建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4):121-122.

[5]熊怀芳.基于辅导员视角谈高职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J].中国培训,2016(4):166.

[6]方瑗.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亚太教育,2016(26):77.

[7]彭晓玲.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误区及对策思考[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4):90-93.

[8]马中宝,李薇.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1(2):80-83.

[9]姜永志,孙海钟.社会表征理论视域下心理研究的人本主义回归[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5):200-203.

责任编辑 肖称萍

猜你喜欢
高职院校学生改革路径心理健康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大数据背景下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研究
高职院校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研究
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与教育方式分析及阐释
高职院校开展学生创业教育的途径探析
高职美术教育的现状及教学改革路径探析
高中文言文实词教学研究
煤炭企业财务管理改革路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