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虹总在风雨后—记河北省教育工作先进个人、邱县大马堡明德小学校长王英帅

2017-03-26 08:01宋国珍通讯员刘庆华石清华
河北教育(德育版) 2017年12期
关键词:王英明德儿童

本刊记者 宋国珍 通讯员 刘庆华石清华

邱县的深秋,深沉而热烈。沿着一路的金黄,记者来到了邱县乡村深处,寻找这样一位教育工作者:在23年的教育生涯中,他热情忠诚,专注于党的教育事业,爱岗敬业,在岗位上默默奉献;他平易近人,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书育人之中;他朴实无华,扎根于农村,如一道七色的彩虹把这一方教育天地映衬得分外美丽。

他,就是邱县大马堡明德小学校长王英帅。

守望乡村教育的明天

2014年8月,王英帅从县教育体育局法规安全科科长交流到大马堡明德小学校长的岗位。大马堡明德小学是一所处于邱(县)、曲(周)、馆(陶)三县交界之地的农村偏远学校,这里经济落后,教育基础差,留守儿童多,教学质量偏于下游。面对这样的挑战,王英帅没有犹豫,坚定地选择了迎难而上,负重前行。

初来大马堡明德小学就任时,王英帅面临的是:“房是混砖墙,教具破烂脏,门窗未封闭,尘沙无法挡,夏天一身汗,冬天常冻伤。”面对即将到来的2015年省政府教育督导评估验收和2016年国家督导评估验收,王英帅着实感到了肩上担子的沉重,连续多日食不甘味,夜不能寐。为能实现验收达标,他必须马不停蹄地与上级部门协调,四处争取资金。记不清多少个日夜是连轴转的,记不清有几顿饭是正点吃的,也记不清多少个夜晚是正常睡的。只记得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新的实验楼、教师宿舍楼竣工了,学校操场整修了,学生厕所改造了,还让教学楼实现了可封闭,更新了教学设备。在2015年省教育督导评估验收时,省教育厅的领导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大马堡明德小学前身是大马堡中学,原中学业务素质高、教学能力强的年轻教师大部分通过选拔进入县城学校任教,留下的大都是年龄较大、住在学校附近能帮助家里干农活的老师,并且全部是“一头沉”;学校教师平均年龄在45.6岁,老龄化非常严重;另外还存在结构性不合理(音体美英老师缺乏)等诸多问题。

“年轻农村教师如何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是当前农村教育的短板。

“留人先留心,要设身处地为教师着想,让教师有归属感。”王英帅如是说。

2014年以来,邱县通过人事代理的方式分配到大马堡明德小学8名教师,几年来,只有2人因县城学校选招而调离,其余教师都选择了坚守。“早餐、晚饭自己动手解决,午餐就在学校教师食堂吃,四菜一汤,只要5元钱,便宜又好吃。”说起一日三餐,赵景旭老师感到很满意。学校专门为教师建有厨房并聘请了专业厨师,开辟了小菜园,园里种着小白菜、菠菜、胡萝卜等时鲜蔬菜,可以自给自足。荤菜、煤气费等开支由教师AA制解决。后来,这种模式也被其他学校模仿、推广。

相比吃和行,解决住的问题更迫切。2017年“三八”妇女节,邱县教育体育局投入200多万元的教师宿舍楼投入使用,改变了多年以来教师住宿潮湿、黑暗的局面,彻底解决了所有外地教师的安居问题,暴伯赞等青年教师过上了开心的集体生活。为方便教师上下班往返,学校还为他们免费配备了雨衣、护膝、头盔、手套等防护用品。

孙妍老师2015年分配到大马堡明德小学任教,报到前她心里直打鼓,因为她听说农村学校有很多不方便之处。但上班体验了几天之后,她悬着的心落了地。谈及此事,孙妍兴奋地说:“学校把我们的生活安排得很周全,连综合楼上的图书阅览室、运动健身房的钥匙都给了我们,满足了我们教学之余学习、健身、娱乐的需求。”

在王英帅看来,教师不仅要留得住,还要提高教学水平。在调动教师积极性方面,王英帅根据“能者多劳,能者多得”的原则,鼓励业务素质较高、能胜任工作的年轻教师多上课、上两门课。还根据任课情况,在绩效工资分配上分别给予300元或600元的补助。另外,又按两门课的教学成绩给予奖励。这些举措,极大地调动了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教学质量、社会满意度在逐年提升。这几年,大马堡明德小学在校学生大幅增加,大量在县城就读的学生“回流”。由于发挥了学校、家庭“双教双管”作用,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在逐年提高。2017年全县小学质量检测中,教学成绩由三年前的下游上升为中上游。“乡村教育不一定是薄弱的代名词,乡村教育也可以成为县域教育的亮点。”王英帅满怀信心地说。

关注留守学生的未来

王英帅在上任之初搞过一次调查,这所学校招生范围涉及12个村,双亲留守儿童达40%,单亲留守儿童达90%,留守儿童基数大、占比高,是全县留守儿童分布最为集中的学校之一,孩子的教育难度很大。

“妈妈,我想你了,我想摸摸你的脸……”“妈妈,你们还好吗?是6年还是7年,我已经记不清你们到底有多久没回家来看我了。我想你们呀,想得心痛。我知道你们打工是为了我,可是你们知道吗?父母不在身边的孩子就像丢掉灵魂的人,活着还有什么意义?”3月21日午休时间,邱县大马堡明德小学五年级的张玉茹,在学校电脑面前和远在北京打工的妈妈进行了视频聊天。小玉茹缓缓伸出手,屏幕上定格的那一瞬间,流露出了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无限思念之情。一次偶然的机会听到这番话的王英帅潸然泪下,思亲之痛之苦刺痛了他的心。他说:“我也出生在农村,深知农民打工的辛苦与无奈。作为一校之长,有责任弥补他们的亲情缺失。”

之后,他连续召开几次“诸葛亮会”,让大家献计献策,最终做出三个决定:一是成立“疏导队”,利用“留守之家”让留守儿童每月与家长进行视频聊天,与父母及时交流、沟通。建立“心理咨询室”,对孤僻学生及时进行心理疏导;二是成立“帮学队”,对后进学生分析原因,分类排队,因材施教,让掉队的孩子跟上来。三是成立“后援队”,对家庭确有困难的孩子进行救助。针对临时监护人因年纪大、行动不便、家庭困难等情况,学校为16名特困留守儿童免费提供午餐,帮助他们解决了生活困难。因能随时掌握留守学生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一直以来没有一位留守儿童因父母远离或家庭条件不好而辍学,也没有其他意外事故发生。

如今,大马堡明德小学关爱留守儿童的方法措施已成为全县样板,深为学生家长称道,他们夸奖说:“王校长事事想到俺心上,样样做到俺满意。”

“我真正懂得了教育是爱的事业,教师的心灵是学生永不枯竭的源泉,当一名校长教师,只有用心灵育人,才会有幸福充实的人生体验。”王英帅如是说。

享受教育的快乐

1994年,年仅18岁的王英帅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分配到自己的家乡——梁二庄中学任教,成为一名向往已久的人民教师。“当我第一次站在讲台上时,面对教室里那一双双明亮的眼睛,我就许下心愿,我要倾我所学回报父老乡亲,让孩子们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宽的视野,以改变多年不变的家乡面貌。”王英帅说。

就是在这样的学校里,王英帅度过了他的青春岁月,一干就是20多年,变换的是学生和学校,不变的是困苦和艰辛。在教学上,王英帅也浑身是拼劲。农村教学条件简陋,教学条件很差。他悉心钻研,研究学生学习的心理,极大地提高了语文教学效率,他教的语文课也成为全县的品牌课,学生成绩一直位居全县前列。他有多篇教学论文在教研刊物上发表。

20多年间,王英帅勤恳工作,乐在其中。他从没因想家而请假,更没有因为私事而缺课,他以自己真诚的工作态度和成绩,赢得了学生的喜爱和家长的认同。王英帅曾有几次改行做其他工作的机会,但他并没有“珍惜”。很多人都觉得机会失去太可惜,做什么工作都比当“孩子王”有前途。而他却说,我喜欢和孩子们在一起,我爱教师这个纯净的岗位,教育就是我一辈子的事业。

没有风雨的洗礼,彩虹就不会美丽。

23年的教学生涯,王英帅付出了许多,但他不仅收获了省市县先进工作者、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等众多荣誉,更体会到了其他行业所无法体会的快乐,因为他从事着太阳底下最美丽的职业,就像彩虹一样色彩缤纷,绚烂无比。

猜你喜欢
王英明德儿童
谢明德
山东省龙口市明德学校
大卫上学去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聘任党明德同志为省政府参事的决定
每当我回到故乡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孤独
A New Single DIFAR Sonobuoy Target Location Algorithm
Beam Pattern Synthesis Based on Hybrid Optimization Algorith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