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汉菜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

2017-03-26 02:26倪江龚玮张瑾陈珏
长江蔬菜 2017年14期
关键词:菜青虫黄板小菜蛾

倪江,龚玮,张瑾,陈珏

(上海市嘉定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201800)

罗汉菜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

倪江,龚玮,张瑾,陈珏

(上海市嘉定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201800)

罗汉菜(Thlaspi arvenseL),十字花科菥蓂属植物菥蓂,别名遏蓝菜、苦芥、铲铲菜。罗汉菜是上海市嘉定区地方特色野菜,因其生长分蘖性强,像叠罗汉,故当地人都称之为罗汉菜。上海地区适宜春、秋两季栽培,最适宜秋冬栽培。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多野生于沟边、路旁,或棉、麦田中,以全草或种子供药用,为我国传统中草药。罗汉菜是上海嘉定区南翔一带特有的传统加工蔬菜,早在清末民国初期就闻名中外。自20世纪50年代以后,由于耕作制度的改变及城市的扩展,野生植物资源逐年减少,罗汉菜在上海濒临消失[1~4]。近年来,当地农业部门开展了大量的有关资源收集、保护以及栽培方面的工作,2013-2015年,经过2 a的时间,对嘉定区秋季栽培罗汉菜的病虫害种类进行观测,并对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进行分析。现将观测的结果作一总结,并提出防治建议,以期为罗汉菜生产过程中及时、有效防治主要病虫害提供技术指导。

1 主要病虫害种类及发生规律

1.1 小菜蛾

①害虫识别 小菜蛾成虫为灰褐色,体长6~ 7 mm,前翅中央有黄白色三度曲折的波纹,蛾子停息时两翅合拢,接合处呈3个接连的菱形斑纹。幼虫黄绿色,体节明显,两头尖细,整个虫体呈纺锤形;幼虫很活泼,遇惊扰即扭动、倒退或吐丝翻滚落下。

②为害症状 小菜蛾低龄幼虫仅取食叶肉,留下表皮,在菜叶上形成一个个透明的斑,3~4龄幼虫可将菜叶食成孔洞和缺刻,严重时全叶被吃成网状。

③发生规律 小菜蛾在罗汉菜上的发生主要集中在秋季,一般在10~11月。根据小菜蛾在其他作物上的发生规律,罗汉菜极有可能会成为小菜蛾越冬的寄主,并进行为害。

1.2 蚜虫

①害虫识别 蚜虫有有翅蚜和无翅蚜。有翅蚜多为黑色,体长2 mm左右,能飞翔。无翅蚜多为绿色、黄绿色,体长2 mm左右。

②为害症状 蚜虫成虫或若虫在菜叶上刺吸汁液,造成叶片卷曲变形,植株生长不良。

③发生规律 蚜虫在罗汉菜上的发生可从种植开始一直延续至采收。有翅蚜在罗汉菜上的发生主要集中在秋季,一般在10~11月。进入冬季后,有翅蚜可转换成孤雌繁殖,并对罗汉菜进行为害。

1.3 菜青虫

①害虫识别 菜青虫是菜粉蝶的幼虫。幼虫体青绿色,体表密布细小黑色毛瘤,沿气门线有黄斑。蛹长18~21 mm,纺锤形,两端尖细,中间膨大而有棱角状突起,体绿色或棕褐色。

②为害症状 菜青虫主要啃食叶片为害,2龄前只能啃食叶肉,留下一层透明的表皮;2龄后可蚕食整个叶片,轻则呈缺刻状,重则仅剩叶脉,影响植株生长发育。

③发生规律 菜青虫在罗汉菜上的发生主要集中在秋季,由于在定点观测基地上未观测到,根据菜青虫在其他作物上的发生规律,在食物缺少的情况下,菜青虫也会将罗汉菜作为食源。

1.4 黄条跳甲

①害虫识别 成虫体长1.8~2.4 mm,为黑色小甲虫,鞘翅上各有一条黄色纵斑,中部狭而弯曲,成虫善于跳跃。

②为害症状 黄条跳甲的成虫和幼虫均可对植株直接造成为害。成虫取食叶片,以幼苗期为害最为严重。幼虫为害菜根,蛀食根皮,咬断须根,使叶片萎蔫枯死。

③发生规律 黄条跳甲在罗汉菜上的发生主要集中在秋季,一般在10~11月,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可延续到12月。

1.5 斑潜蝇

①害虫识别 斑潜蝇成虫体长1.3~2.3 mm,浅灰黑色。幼虫蛆状,长约3 mm。

②为害症状 斑潜蝇成虫和幼虫均可为害。雌成虫用产器刺伤叶片后取食汁液并产卵。卵孵化后幼虫即潜入叶片和叶柄,产生不规则蛇形白色虫道,破坏叶绿素,影响植株的光合作用,受害严重时,可造成被害叶片脱落。

③发生规律 斑潜蝇在罗汉菜上的发生主要集中在秋季,一般在10~11月,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可延续到12月。

1.6 菌核病

①典型病征 菌核病主要为害罗汉菜茎基部、叶片。植株受害时,多在近地表的茎、叶柄或叶片上,受害部位初呈边缘不明显的水渍状淡褐色不规则形病斑,病斑扩大后可环茎一周,最终致全株枯死。湿度大时,病部生出白色或灰白色棉絮状菌丝体,并形成黑色的圆形或不规则形的鼠粪状菌核,病部组织软腐,茎病部可形成中空,无臭味。

②发病规律 菌核病是一种适合低温发生的真菌病害,而上海市11月至第二年3月,是低温高湿季节,属于菌核病的多发季节。罗汉菜的种植周期恰巧在这段时间,因此菌核病在罗汉菜种植期间均可发生,但多发生在植株生长中后期。栽培条件对该病的发生影响较大,连作地、低洼地、排水不良、通风透光差、偏施氮肥或遇霜害、冻害或肥害的田块发病重。

1.7 立枯丝核菌

①典型病征 由立枯丝核菌引起,发生症状与菌核病较相似,差别在于发生后期没有黑色的圆形或不规则形的鼠粪状菌核。

②发病规律 丝核菌是一种适合低温发生的真菌病害,罗汉菜冬季栽培时较易感染。栽培条件对该病的发生影响较大,连作地、低洼地、排水不良、通风透光差、偏施氮肥或遇霜害、冻害或肥害的田块发病重。

2 综合防治技术

2.1 农业防治

及时清洁田园,上茬作物收获后应及时清除残株败叶,翻耕灭茬,防止残存虫源或病源在残叶上繁殖,减少田间的病虫害基数。采用高畦栽培方式,合理密植,加强通风透光,降低田间湿度。加强肥水管理,避免偏施氮肥。整修排灌系统,及时清理沟渠,防止田间积水。铺设微喷、滴灌等设施,优化田间小气候。

2.2 物理防治

①黄板诱杀技术 a.挂板时间。黄板一定要在虫害发生早期、虫量基数少时使用,罗汉菜播种后即可使用。

b.使用密度。黄板放置时一般采用棋盘式分布。每667 m2放置中型(25 cm×30 cm)黄板25片左右或大型(25 cm×40 cm)黄板20片。

c.使用高度。由于罗汉菜为矮秆绿叶蔬菜,黄板放置高度为底边距离菜叶顶部10 cm左右,黄板固定在竹竿或棍棒上,另一端插入地里,与地面垂直。

d.及时更换。当黄板80%以上粘满害虫,黏性消失时及时更换,或者先清除板上害虫后涂上机油再使用一次,可减少成本投入。黄板应在蔬菜一个生长期内连续应用,并且与防虫网等配合使用,效果更佳。

②防虫网使用技术 生产上一般选用20~25目的白色网。夏季高温时段,由于覆盖防虫网通风效果减弱,棚内温度较高,可配合遮阳网使用。

注意事项:防虫网覆盖之前,必须清洁田园,清除前茬作物的残枝叶、田间杂草及土中的蜗牛等,然后对土壤进行药剂处理,消除残留在土壤中的虫、卵;防虫网覆盖时网的四周应盖严、盖牢,防止害虫潜入网内及被风吹开或刮掉;生产操作过程中进出大棚要随手关闭棚门,避免害虫飞入为害或产卵;防虫网使用结束后,应及时洗净、晾干,并妥善保管,以延长使用寿命。

2.3 生物防治技术

主要采用昆虫性引诱剂。使用技术如下,诱捕器的设置:应用性诱剂防治小菜蛾时,建议667 m2挂放小菜蛾诱芯6~8枚。

日常管理:要设专人负责管理。主要是及时更换已粘满小菜蛾的粘板,并进行回收处理;适时更换诱芯(一般诱芯有效期1个月)。

2.4 农药防治技术

①土壤处理 对白地或换茬地,在种植前可用5%辛硫磷颗粒剂 (铜农)3 200~4 000 g/667 m2沟施,防止地下害虫为害。

②小菜蛾 小菜蛾高龄幼虫有很强的抗药性,药剂防治选择在卵孵化盛期至幼虫2龄期用药并交替使用。可选用药剂有:每667 m2使用10%虫螨腈悬浮剂(除尽)33.5~50.0 mL、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 (普尊)30~55 g、5.7%甲维盐水分散粒剂 (尊典)2~6 g或32 000 IU/mg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无敌小子)30~50 g等药剂对水均匀喷雾。

③菜青虫 可选用生物农药32 000 IU/mg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无敌小子)30~50 g/667 m2对水喷雾防治。由于该虫抗药性较低,也可在防治小菜蛾时进行兼治。

④蚜虫 可选用生物农药5%桉精油可溶性液剂 100 mL/667 m2或 1.5%除虫菊素水乳剂 90~ 120 mL/667 m2对水喷雾防治。化学农药可667 m2使用24%螺虫乙酯悬浮剂(亩旺特)25~30 g、25%噻虫嗪可分散粒剂(阿克泰)12~15 g、40%啶虫脒水分散粒剂(更猛)25~40 g等对水均匀喷雾。

⑤黄条跳甲 在成虫发生盛期,每667 m2使用28%杀虫·啶虫脒可湿性粉剂(甲王星)30~40 g、40%啶虫脒水分散粒剂 (更猛)80~100 g等药剂对水均匀喷雾。由于成虫善跳跃,在药剂防治时,注意用药方法,从田块外围到中心圈喷施为宜。宜在早晨和傍晚喷药。

⑥斑潜蝇 每667 m2使用75%灭蝇胺可湿性粉剂30~45 g、60%灭蝇胺水分散粒剂(网蝇)12~ 15 g等药剂对水均匀喷雾。

⑦菌核病 可选用400 g/L嘧霉胺悬浮剂 (施佳乐)100~120 g/667 m2、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凯泽)80~100 g/667 m2在发病初期均匀对水喷雾,每隔7~10 d 1次,连续2~3次。

⑧丝核菌 可选用72.2%甲霜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均匀喷雾,每隔7~10 d 1次,连续2~3次。

⑨注意事项 对症施药、适时用药、方法得当、掌握用量、交替轮换、科学混配。

[1]顾月兰,张建新,张菊元,等.野生蔬菜罗汉菜人工栽培及加工腌渍技术初报[J].上海农业科技,2004(5):75-76.

[2]顾月兰,张建新,张菊元,等.罗汉菜栽培技术的研究[J].上海农业学报,2004,20(4):46-49.

[3]陈珏,刘冲,李珍珍,等.罗汉菜的发展现状与研究进展[J].长江蔬菜,2012(20):6-8.

[4]陈珏,周晓晨,邹丹蓉,等.罗汉菜采后加工技术初探[J].上海蔬菜,2016(2):74-76.

S647

B

1001-3547(2017)14-0079-03

10.3865/j.issn.1001-3547.2017.14.027

上海市科委科技支撑项目(13391900500);罗汉菜种质资源保护、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倪江(1981-),女,本科,农艺师,研究方向为蔬菜植保,E-mail:15709278@qq.com

陈珏(1968-),通讯作者,女,硕士,推广研究员,从事蔬菜、经济作物育种、栽培和推广工作,E-mail:goodbaby001@126.com

2017-05-10

猜你喜欢
菜青虫黄板小菜蛾
卷心菜上的菜青虫
十字花科蔬菜小菜蛾与半闭弯尾姬蜂种群动态研究
武汉地区春甘蓝小菜蛾发生动态与气象因子关系研究
2019年全降解粘虫黄板与常规粘虫黄板诱虫对比试验初报
小菜蛾半闭弯尾姬蜂简化扩繁技术
黄板在设施蔬菜害虫预警和诱杀中的应用技术
宝鸡地区春甘蓝小菜蛾种群动态研究
阜新地区利用黄板诱杀温室大棚白粉虱的防效实验
小勺猫的睡前故事
茶园黄板不同挂置高度和朝向对诱虫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