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斌杰访谈录:推进全民阅读 坚定文化自信

2017-03-27 03:21建娇
阅读时代 2017年4期
关键词:出版业全民读书

◎建娇

柳斌杰访谈录:推进全民阅读 坚定文化自信

◎建娇

两会前夕,全国人大科教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前国家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就推进全民阅读问题接受记者采访。本刊编辑部根据视频整理出最精彩的部分,以飨读者。

记者

:柳部长好。今天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正式实施的第一天。这部法律对全民阅读有没有推动作用?

柳斌杰:

今天的确是文化建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日子。这部法律是我国在文化领域最基础最根本的全局性的法律。它是我们文化建设上的一个里程碑。这部法律是我亲自参与组织、审议、调研、讨论的基础上出台的。

记者:

柳部长,这是不是就是说,有了这部法律,我们就不需要为全民阅读立法了呢?

柳斌杰:

这还是很必要的。全民阅读立法的问题社会上一直是很有呼声的。阅读的问题是一个民族精神发育的问题,是一个国家国民素质的基础性的问题。中国历来就有书香的传统,家家户户把孩子的读书看做是第一等的大事。在全民阅读方面,我们需要更加具体的法规。

记者:

两会马上要开幕了,您今年有没有提出一些有关全民阅读的建议呢?

柳斌杰:

我每年都在这方面发表一些意见。全民阅读已经开展十年了,今年是第11年,在中国,全民阅读已经进入了高潮。我们现在所有的城市已经有读书日、读书周、读书节、读书季、读书月这样的活动,相当多的城市都搭建了全民阅读的平台。但是,我们在这方面还不是高水平的。这个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与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有关系,有的偏远地区的孩子,上到中学了没有读过或买过一本课外书。有的家庭除了孩子的课本之外好多年也不买书了。这跟发达国家有很大的差距。

记者:

您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经常会去基层调研,那么,这些调研哪些让您印象深刻?

柳斌杰:

在基层调研确实有很多感触,看到了我们中国发展的实际情况。在文化上来讲,基层的文化活动极其贫乏,老百姓基本上没有什么资源,没有文化活动、文化产品。相当多的中小学校没有图书馆、没有课外的阅读产品。有很多地方我去了以后,孩子们给我写信,反映情况,希望爷爷奶奶们给他们提供图书馆和图书。立法的基础是民意,没有深入调查研究,就不能立出一个良法,不能反映人民的需求。

记者:

我觉得只有文化自信才是一个国家的的自信。那么您觉得全民阅读对于坚定文化自信有什么作用?

柳斌杰

:文化自信先要认识文化,了解文化。自信就是要对文化有认同,对文化价值的认同,对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的认同。过去在许多著名的作家那里,我的祖国就是我内心的民族文化,他把民族文化作为他一生的灵魂。文化对人的影响是长远的、持久的、永恒的。从出生到长大,你受到一个文化的熏陶,你的立场、观点、方法就始终打上了这个文化的印记。所以,文化自信是一个最根本最恒久的力量。那怎么能做到呢?除了参加文化的体验以外,最重要的途径就是读书。

记者:

我想问一下,有没有这样一本书对您的影响非常的深刻?

柳斌杰:

影响我人生的书不同的时期有很多。一个印象最深刻的书是我小时候读过的《钢铁是怎样练成的》。为什么我对这个深刻呢,因为我当时面临的是生存的问题。我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离开我了,我就是那种自我负责的那种类型。我一直在寻找人怎么生存下去的答案。后来看了这本书,看到保尔·柯察金坚强的意志战胜困难的决心,使我对未来的生活有了精神追求。这决定了我后来坚持在这么困难的情况下始终努力学习,追求知识。第二个阶段是长大了,遇上了文化大革命,别的书都封存了,没有了,国外的书封存了,传统的书也封存了,只剩下了马列主义。所以,第二阶段读书是十年读了马列。对马列的书非常熟,对我的影响非常大。再到后来对我的影响比较深的是达尔文的《进化论》。他讲的是自然演进的规律。这使我想起科学的问题。使我认识到一切事物发展还有它的规律性。这些书我终身受益。

记者:

您长期从事出版行业,在推动全民阅读方面,出版业能够有哪些作为?

柳斌杰

:我在做出版行业的时候一直在探索这个问题。出版业和全民阅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一种互相依存互相支持的关系。图书是给消费者的,他们是阅读者,有人阅读才有书籍的出版,所以他们是相辅相成的。我在出版业的时候就倡导全民阅读。出版能提供阅读的产品,出好书,这一点现在出版业做的很好。细分阅读对象,个性化、分众化的图书出版现在已经相当普遍。比如说,小孩子的书,过去是几岁年龄段一种书,现在出到一岁一个层次上一整套书,有些出版机构做到了月。一月读什么,二月读什么,更加细化。职业阅读、功利的阅读、考试学术方面的,职业晋升各种书都出版了。当然也包括经典出版,文化传承这些,国外优秀作品的翻译等,丰富了我们的阅读。第二是提供了阅读的环境。一般来说,阅读环境指的是书店、图书馆,现在是大量的新的多功能的阅读空间,大的出版社是这样,国外也是这个潮流。深圳书城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度赞扬就是因为他24小时提供整套的服务。第三是提供了很好的服务。像我们现在出版业一直在推进农家书屋工程、职工书屋工程,就是把这些图书、报刊送到基层去,让需要的人阅读。这就是出版业能够做到的。第四方面,出版业积极引导公众读书。读书有一种风尚。外国会公布总统休假期间的阅读书目,就是为了引导公民读书。国内也在做类似的事情。一些机构、组织,向干部向群众推荐阅读书目。这是出版业可以做的。最近的国际上最流行的最热门的新书,国内的最新的好书通过书评、书鉴、文章、讲座推介进去。这就是阅读有一个主旋律,有一个方向。尽管阅读是一个自由的活动,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文化兴趣去阅读,但是我们要引导他去读一些更重要的更有意义的书。出版业还有一个做法,就是选择表彰书香之家。这个全国各地都在做。中国历来有读书、用书、藏书的书香之家的传统,有更多的家庭成为书香之家,这也就是出版业发挥作用的。一方面通过市场,推广出版产品,提供全民阅读,另一方面,参与这些公益性的文化活动,推动全民阅读的不断深入。这个已经成为行业的共识。

记者:

所以,我们要加快经典的阅读。

柳斌杰:

对,国外也是这样,像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纸质出版都大幅度上升,它经过了一段时间,回归到阅读上来。这里面有多种方面的原因,我们要研究这个问题。所以,我建议阅读的时候,用数字阅读掌握信息,扩大知识面,用经典阅读来提高我们的文化品位。提升我们的精神境界,还是要靠我们读书。这两年阅读经典的风尚已经逐渐形成。像今年出的古诗词阅读热潮,经典文本阅读的热潮,都是一种好的现象,说明我们的阅读不但在广度上到达了拓展,在深度上也得到了提高。这是一种好的现象。

记者:

作为一个普通的人,怎样去加强经典阅读?

柳斌杰:

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他凝聚和沉淀了深刻的哲理和人文思想在里面。学术著作承载了科学研究的成果。文艺作品承载了人类生活的经验和生活过程中积累的深刻的认识。这些经典对人来说,阅读扩大了人对社会、自然界、人类、过去未来的认识。阅读科学研究未来可以掌握大趋势。这对人的思想上、价值观、世界观上都会有很大的影响。所以,读经典是必须的。

记者:

那最后能不能跟网友分享一下您最近看的一些书?

柳斌杰:

我最近看的一本书叫《如何改变世界》,这是国外的一个马克思主义学者站在外面观察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实践、命运的问题。第二本我看的就是《必然》。它是美国人写的一本书,它讲的是互联网时代、智能机器人时代,社会生活的模式、人们交流、阅读、传播方面的变化,将会影响整个社会关系。我还想给大家推荐一本书。就是写《人类简史》这本很畅销的书的作家写的一本书《未来简史》。这本书讲,从猿人到上帝,这是讲人类已经走过的历史。从猿人开始到最后造了一个上帝,结束了人类的发展历史。未来按道理说不是一个历史,它是一种展望的,他写成一个简史。他是讲从智人到神人变化的过程,这个非常有意思。这个人从生物学、信息学、历史学多学科研究人类行为。他给人一个启示,就是要注意到将来我们人类通过智能机器人的研发所产生的后果。人自己把自己的生活价值废掉了。

猜你喜欢
出版业全民读书
冬奥会“点燃”全民冰雪热潮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全民阅读优秀推广机构、推广人名单
市场经济中的司各特:文学出版业与历史小说的兴起
曙光初现了,出版业
我们一起读书吧
全民健身 参与快乐
新闻出版业“十三五”规划调研座谈会在长沙召开
读书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