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专家解读“如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7-03-27 13:40
中国总会计师 2017年2期
关键词:短板杠杆供给

2017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做好全盘经济工作的一把“钥匙”。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想办法,努力实现供求关系新的动态平衡。2月18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三位权威专家,围绕“如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行了深入解读。

李伟:既要补发展短板,也要补制度短板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伟认为,去产能方面,要突出处置“僵尸企业”和更重视采取市场、法律手段有效推进低效率产能清退。当前面临的问题是2016年下半年以来煤钢价格上升,企业效益好转,去产能意愿下降,甚至一些停产企业开始复工。2017年要按照中央的部署,抓住处置“僵尸企業”这个牛鼻子,更加注重严格执行环保、质量、安全、能耗等标准,更加强调完善市场机制来淘汰低效率产能,创造条件推动企业兼并重组,妥善处置企业债务,做好人员安置工作。

去库存方面,关键要坚守 “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让住房回归人民群众普遍得以享用的消费品本质属性。这需要因地制宜、综合施策,加快构建长效机制。

一是中央层面要做好包括税收、土地、金融等在内的房地产制度顶层设计,健全对地方政府调控主体责任的督查和奖罚机制。同时,赋予地方政府在一定范围内自主调控权限,提高调控的差异性和精准性。

二是把防范和应对房地产泡沫风险作为重中之重。2017年要综合采取金融信贷、土地、财税等手段,合理控制流动性,把握好调控政策的尺度和力度,既要遏制泡沫膨胀,又要防止捅破泡沫,引发风险。

三是加快释放农业转移人口等新市民的住房需求,有序推动去库存。针对去库存任务最重的三、四线城市和县城,对购买城镇商品房的农业转移人口实行差异化财税政策。

四是加快推动包括房产税、集体土地入市和住房政策性金融机构等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房地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去杠杆方面,关键要在控制总杠杆率的前提下,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2016年9月,国务院出台《关于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的意见》,提出了23条主要途径。其中,优化企业债务结构、开展市场化债转股,以及积极发展股权融资是容易见效的重要手段。在债务存量方面,优化债务结构和市场化债转股可以减少债务总规模,在增量方面,股权融资加快发展,可以让更多企业通过股权融资,降低对债务的依赖。另外,引导企业转向创新驱动,转变过去的规模扩张型发展模式,也是有效降低杠杆率的重要渠道。

降成本方面,要着力减轻企业经营负担,增强我国产业的综合竞争力。今年要在减税、降费、降低要素成本上继续加大工作力度。要降低各类交易成本特别是制度性交易成本,减少审批环节,降低各类中介评估费用,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劳动力市场灵活性。但是也必须看到,减税面临政府支出规模刚性约束、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巨大的挑战,减税的空间并不是太大。

补短板方面,要突出既补硬短板也补软短板,既补发展短板也补制度短板。所谓补软短板、制度短板,主要就是优化市场环境、加强政府服务,去政府越位与补政府缺位并举。这方面的空间很大,对于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比直接扩大投资作用更大。例如,在世界银行发布的全球营商环境2016年报告中,中国在190个经济体中位列第78位,与先进经济体相比,在企业的产权保护、市场监管、企业服务等方面,还有许多改进空间。

张军扩:进一步筑牢企稳回升基础需要综合施策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军扩认为,针对现阶段促进潜能释放、增强内生动力、巩固经济企稳回升基础的问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给出了方向性、原则性的政策。下一步的关键,就是要综合施策,抓好政策落地。

一是要以市场机制更加有效地推进改革。去年推进供给侧改革工作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比较多地使用了行政手段,这在一定时期是必要的,但缺点是其效果的可持续性比较弱。因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今年一方面要防止已经化解了的过剩产能死灰复燃,另一方面要更多地用市场、法制的办法推动过剩产能化解工作。这为进一步做好去产能工作指明了方向。结构优化调整的过程,本质上是一个市场优胜劣汰的过程。什么产能是过剩产能、什么企业是僵尸企业,并不是绝对的,更难通过行政办法简单认定,需要将政府作用与市场机制很好地结合,需要用好政府和市场两只手。政府工作的重点,主要应当放在严格执行环保、质量、安全标准,管好就业,管好系统性风险,其他的事情则应当更多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二是要更加有效地扩大内需。扩大需求,既涉及新动能的培育和壮大,也涉及传统动能潜力的释放,既有利于稳增长,也有利于为供给侧结构改革创造环境和条件。通过需求侧改革释放需求潜力,是与供给侧改革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比如,通过适当扩大民生、交通、水利、环保等方面的投资,补齐这些短板,不仅有利于稳定当前增长,也有利于为今后增长增添后劲,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再比如,通过改革或政策调整,为一些技术创新产品的市场化应用创造环境,不仅能够激发这方面的需求潜力,也能够为新产业、新产品的发展创造条件。

三是要促进各项改革举措落地生效。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各项改革全面推进,主要领域“四梁八柱”性改革举措基本出台,并且在不少领域取得了比较明显的进展。但整体来看,改革的实际成效与党中央的要求,与进一步增强内生动力的需要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其中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出台的改革举措比较多,而其落地情况、实际效果还不尽如人意。这既有改革进入深水区、改革难度加大的问题,也需要改进推进改革的具体途径和方式方法。下一步的关键,是要通过进一步的探索与实践,尽快在一些关键问题上形成共识,取得突破。比如国企国资改革方面,如何按照从管企业向管资本转变的要求完成两类公司的组建,如何推动重点行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迈出实质性步伐,等等。此外,在改革的方法论上可能也需要进一步优化。

四是要更好地调动人的积极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充分调动各方面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形成推动科学发展的合力。这抓住了当前增强增长内生动力的一个关键问题。不论是稳增长还是推改革、调结构,都需要充分发挥广大干部的积极性。但在改革中,需要处理好破与立、“堵后门”与“开前门”、约束和激励的关系,以鼓勵真正干事创业的干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要按照“三个区分开来”的要求,要保护那些作风正派又敢作敢为、锐意进取的干部。只有这样,才能把大家的积极性真正调动起来,把改革推向深入。

王一鸣:企业一年付息4万亿,杠杆率必须降下来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认为,供给侧需要改革主要是由于供给端没有随服务结构的升级而调整,过去制造业井喷式扩张,如今市场需求变化导致这些领域结构性过剩。

去产能要着重处置僵尸企业,因为僵尸企业是市场失灵的标志,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尽管可能也有产能的周期性过剩,但是很少有僵尸企业。僵尸企业说明经济体缺乏市场化的出清机制,所以处置僵尸企业是要恢复和增强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重建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要更多地利用市场机制和经济手段去产能,建立一个市场化的过剩产能过剩自动退出机制,形成有效出清。

去库存要转向三、四线城市。现在真正的库存压力在三、四线城市,因为很多三、四线城市人口是净流出的。三、四线城市去库存,应控制房地产的用地供给量,提高保障性安居工程的货币化安置比例,还可采取适当的措施鼓励农业转移人口在三、四线城市购买商品房。一、二线城市现在的矛盾是房价居高,土地供应不足,未来如何使土地供应与人口流动及人口空间配置相对应将是抑制房价过高的有效方式。

去杠杆第一步是要控制杠杆的增长率。因为新增贷款在社会融资总规模中的增长率与M2的增速都比GDP的增速要高,所以杠杆率短期降下来是不现实的。因此,首先要控制杠杆率的增速,再调整杠杆率的水平,调整债务结构,然后再逐步降低杠杆率。当前最迫切的是有效控制企业的杠杆率,我国企业负债规模100多万亿,按当前国家基准的贷款利率算,一年支付的利息就4万多亿,相当于2015年GDP增长的增量。因此,企业的杠杆率一定要降下来,可采用的途径有市场化再转轨、股权融资等。同时,要对企业的负债建立一个有效的约束机制。

降成本的核心是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要建立正向的激励机制。补短板最重要的则是补软件的短板,要完善征信体系。

除“三去一降一补”外,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还要依靠创新。创新是经济活动,不是科技活动,是把技术商业化、产业化、市场化的过程,因此一定要发挥企业家的才能。改善企业家预期,建立知识产权保护,以需求为导向,尊重创新人才等都是供给侧改革需要关注的课题。

猜你喜欢
短板杠杆供给
执行“强制休假”还需“补齐三个短板”
过去谁加的杠杆?现在谁在去杠杆?
DCT的优势与短板并存
补齐短板 建好“四好农村路”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
找到撬动改革的杠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