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问”出佳句来

2017-03-27 09:48吴士千
关键词:黄鸡冯唐云中

吴士千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谁说青春不能回复呢?你们看门前的流水不是也能向西奔流吗!词人化用白居易《醉歌》中“听唱黄鸡与白日”,反其意而用之,希望人们不要徒发自伤衰老之叹,这不是不服老的宣言,这是对生活,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对青春活力的召唤。此句体现词人执着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格。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猎》)

汉文帝时云中太守魏尚抗击匈奴有功,但因报功不实,获罪削职。后来文帝听了冯唐的话,派冯唐持节去赦免魏尚,仍叫他任云中太守。词人借以表示希望朝廷委以边任,到边疆抗敌。后三句为自己勾勒了一个挽弓劲射的英雄形象,英武豪迈,气概非凡。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月亮既圆,便不应有恨了,但为什么常常要趁着人们离别的时候团圆呢?表面上是恼月照人徒增“月圆人不圆”的怅恨,骨子里是怀人心事,借见月而表达。石曼卿诗“月如无恨月长圆”,说的是月缺示有恨,无恨应长圆。词人糅入人事,谓月圆时,月固无恨,而人不圆,见圆月转有恨。又进一步说:月“长向别时圆”也“应有恨”。“不应”与“何事”两者抵消,即见此正面的命意。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飞那复计东西。(《和子由渑池怀旧》)

就一个人来说,或是为了谋生,或是为了读书、应举、做官,东奔西走。这像什么呢?好像一只鸿雁。鸿雁或是到南方过冬,或是回北方生养,来来去去。脚爪踏在雪泥之上,无非偶然留下指爪的痕迹,转眼它又飞走了。至于那留下的痕迹,它哪能记着啊。何况,痕迹又很快会消失的。这带有哲理性的诗句,形象生动,寄意深沉,因此很快就传扬开来。后来“雪泥鸿爪”便成了惯用成语。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琴诗》)

美妙的乐曲是一个有机整体,而整体都是由若干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部分、要素构成的。在乐曲、琴声中则是手指、琴、演奏者的思想感情、演奏技巧等部分、要素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唯物辩证法认为,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就是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矛盾双方的联系。诗所揭示的就是琴、手指和琴声三者之间的矛盾关系。如果把演奏者包括在内,那么,演奏者的思想感情和技能与琴、手指之间的关系,又可以看作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内因)和事物的外部矛盾(外因)之间的关系。前者是音乐产生的根据,后者则是音乐产生的条件,两者缺一不可。

客来梦觉知何处?挂起西窗浪接天。(《南堂》)

诗人睡梦中醒来,不知身在何方,但见西窗外水天相接,烟波浩渺。诗句不仅表现了清静而壮美的自然环境,而且与诗人悠闲自得的感情相融合,呈现出一种清幽绝俗的意境美。

猜你喜欢
黄鸡冯唐云中
抓小鸡
阿来《云中记》的死亡言说及其反思
乱用成语的忘忘熊
敬与恕
“一个人”的村庄:阿来《云中记》解读
淘气的小黄鸡
敬与恕
云中歌
Give Mea Girlat Age Eighteen
云中笛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