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投入产出和医疗效益对比研究

2017-03-27 10:58赵志锐
中国总会计师 2017年2期
关键词:投入产出对比医院

赵志锐

摘要:当前各类公立医院投入产出效益尚存在一定问题,医疗效益实现情况不够理想,应通过提高医疗卫生资源利用率,构建卫生技术评估与调控制度,以及加强科研创新水平的方式,促进各类医院投入产出效益以及医疗效益的全面发展与提升。针对这一情况,本文研究并评价医院投入产出和医疗的效益情况,为医院发展改进提供方向。

关键词:医院 投入产出 医疗效益 对比

近年来,各类医院的发展速度不断提升,医院规模持续扩张,包括综合医院、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专科医院、疗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门诊部、妇幼保健院,以及专科疾病防治院等在内的各类公立医院,在硬件设施投入以及规模扩大上均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为针对各类医院在巨大发展的同时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以及运营效益进行研究,考量并评估各类医院投入产出效益以及医疗效益实现情况,为医院发展改进提供方向,本文即以2016年度《XX省卫生统计年鉴》为依据,对10类公立医院投入产出以及医疗效益进行综合对比,具体结果分析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以2016年度《XX省卫生统计年鉴》为依据,对10类公立医院投入产出以及医疗效益进行综合对比。医院类型包括:综合医院、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专科医院、疗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门诊部、妇幼保健院及专科疾病防治院。

(二)方法

医院投入产出分析中入选投入指标包括:床位数、职工人数;入选产出指标包括:诊疗人数、住院人数×治愈好转率、病床周转次数、病床使用率。将相关指标进行指数化处理,以各项指标平均值为标准值,将各指标实际值与标准值进行对比,经处理后指数值进行同类相乘、异类相加处理。在此基础之上,以技术效益值、规模效益值及综合效益值为观察指标,应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10类医院综合效益进行评估分析,决策单元技术效益、规模效益以及综合效益值应用CCR模型进行分析并评价。

(三)统计学处理

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以(均数±标准差) 表示计量资料,检验方法为t,以(n,%)表示计数资料,检验方法为X2,P检验值<0.05时表示组间数据对比具有差异性和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2015年度10类医院投入产出情况如下:综合医院床位数共54145张,职工人数共71580人,诊疗人数共30127268人,住院人数×治愈好转率共1764260人,病床周转次数共34.70次,病床使用率共85.10%;中医医院床位数共11150张,职工人数共16510人,诊疗人数共8887710人,住院人数×治愈好转率共367320人,病床周转次数共34.90次,病床使用率共85.90%;中西医结合医院床位数共730张,职工人数共1210人,诊疗人数共496050人,住院人数×治愈好转率共16026人,病床周转次数共25.50次,病床使用率共72.20%;专科医院床位数共7210张,职工人数共8730人,诊疗人数共2241450人,住院人数×治愈好转率共156080人,病床周转次数共22.90次,病床使用率共90.70%;疗养院床位数共1800张,职工人数共560人,诊疗人数共45330人,住院人数×治愈好转率共40430人,病床周转次数共25.10次,病床使用率共59.10%;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床位数共8050张,职工人数共7650人,诊疗人数共6830570人,住院人数×治愈好转率共101690人,病床周转次数共49.50次,病床使用率共44.40%;卫生院床位数共31450张,职工人数共42000人,诊疗人数共25639660人,住院人数×治愈好转率共2236870人,病床周转次数共78.50次,病床使用率共73.70%;门诊部床位数共115张,职工人数共550人,诊疗人数共600080人,住院人数×治愈好转率共1683人,病床周转次数共24.80次,病床使用率共42.10%;妇幼保健院床位数共5370张,职工人数共8810人,诊疗人数共5304360人,住院人数×治愈好转率共261310人,病床周转次数共50.00次,病床使用率共75.00%;专科疾病防治院床位数共3050张,职工人数共2710人,诊疗人数共922770人,住院人数×治愈好转率共26355人,病床周转次数共17.20次,病床使用率共46.80%。

疗养院、卫生院、门诊三类医院具有良好的技术效益以及规模效益(其中,疗养院技术效益为1.00,规模效益为1.00,综合效益为1.00;卫生院技术效益为1.00,规模效益为1.00,综合效益为1.00;门诊部技术效益为1.00,规模效益为1.00,综合效益为1.00);综合医院、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专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妇幼保健院、以及专科疾病防治院均存在规模效益值过大的问题(其中,综合医院技术效益为1.00,规模效益为17.80,综合效益为0.59;中医院技术效益为1.00,规模效益为8.20,综合效益为0.67;中西医结合医院技术效益为1.00,规模效益为1.63,综合效益为0.82;专科医院技术效益为1.00,规模效益为1.90,综合效益为0.4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技术效益为1.00,规模效益为9.80,综合效益为0.91;妇幼保健院技术效益为1.00,规模效益为4.08,综合效益为0.79;专科疾病防治院技术效益为0.42,规模效益为1.10,综合效益为0.38),显著高于其他三类医院(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三、讨论

本研究中观察结果显示:疗养院、卫生院、门诊三类医院具有良好的技术效益以及规模效益(三者技术效益均为1.00,规模效益均为1.00,綜合效益均为1.00);综合医院、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专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妇幼保健院、以及专科疾病防治院均存在规模效益值过大的问题,显著高于其他三类医院(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综合医院、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专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妇幼保健院,以及专科疾病防治院均在投入产出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以综合医院为例,规模效益值高达17.80,但综合效益值仅为0.59,即该综合医院运营过程中仅发挥了0.59的运营效率。导致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除专科疾病防治医院以外,上述各类医院均是相对技术有效的,也就是扩大医院规模、扩大医院投入,医院每年的总收入和总产值还是会往上提高,但这种提高总收入与总产值的途径必须以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为前提,整体投入产出效率逐年下降。换言之,在投入相同的前提条件下,医院产出逐年下降。更为关键的是,医院管理者过分追求增加总收入以及总产值,对医院运营效率无高度关注,上述各类医院的发展方向相对盲目,一些医院甚至不惜以负债为代价而扩张规模。而对于专科医院而言,技术效益仅为0.42,综合效益仅为0.38,提示此类医院并无法通过增加投入或扩张规模的方式达到提高总产值的效果。

结合既往相关研究结果来看,为促进上述积累综合效益低下医院改进投入产出策略,提高医疗效益水平,应在现有规模基础之上合理增加投入,通过扩大专业技术人员数量,扩大年诊疗人数,并促进临床治愈好转率以及病床使用率的提升。如通过调整规模的方式促进技术效益与规模效益的平衡,以实现总体有效的目标,或也可通过提高或扩大松弛变量为0所对应指标值的方式,以促进医院获得更好的投入产出效益值。

在此次基础之上,从政府宏观调控的角度上来说,为促进各类医院医疗效益目标的提升与发展,需重点加强如下三个方面的措施。第一,应促进医疗卫生资源利用率的提升,对综合医院发展速度进行科学控制。目前综合医院大多资源利用率偏低,发展规模过大,综合效益值不理想。因此,综合医院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对卫生资源进行科学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与水平。第二,应完善卫生技术评估与调控制度,促进医院管理模式的健全发展。即各类公立医院应重视对卫生技术的推广与评估工作,制定形成科学投资方案,加强内涵建设,以促进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第三,应重视针对科研创新水平的强化,对各类研究资源进行统筹安排,加强临床研究开发力度,在有限经费投入条件下获取理想的科研效益水平。

综上所述,当前各类公立医院投入产出效益尚存在一定问题,医疗效益实现情况不够理想,应通过提高医疗卫生资源利用率,构建卫生技术评估与调控制度,以及加强科研创新水平的方式,促进各类医院投入产出效益以及医疗效益的全面发展与提升。

参考文献:

[1]丁雪,王芳,荣先兵等.荆州市晚血救治定点医院投入产出效率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2011,(4):85-87.

[2]赵洋,李晖,翁振群等.新疆某三甲医院科研投入产出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研究[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2016,(2):99-103.

[3]杨建南,刘勇华.成都市属10家医院卫生人力与固定资产投入产出绩效的RSR综合评价[J].中國病案,2007,(6):22-23.

[4]夏秋蓉,徐静,杭丽等.基于DEAHP模型的医院投入产出效率评价[J].中国医药导报,2009,(34):124-127.

[5]贾思钰,杨鹏辉,李惠等.基于数据包络分析对三甲医院医疗服务的评估——以安徽蚌埠市为例[J].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4):652-656.

猜你喜欢
投入产出对比医院
无锡高新区制造业投入产出分析
基于DEA模型的省域服务业投入产出效率评价
克里斯托弗·马洛与陶渊明田园诗的对比
萌萌兔医院
带领县医院一路前行
为县级医院定锚
基于DEA模型的煤矿安全投入产出研究
中国绿色投入产出表的分析——以2007年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