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研事业单位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7-03-27 11:07周彩红
中国总会计师 2017年2期
关键词:经费管理农业科研事业单位

周彩红

摘要:本文指出农业科研事业单位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制度修订相对滞后、管理难度大、项目管理与经费管理脱节、预算编制不合理、会计核算不规范、科研项目经费结余管理不规范等问题,提出加强内部控制、明确各方责任、进一步提高财务人员专业素质、加强对科研人员的培训、搭建科研管理和经费管理一体化信息系统、建立合理薪酬制度等对策建议,以确保农业科研经费的有效管理。

关键词:农业科研 事业单位 经费管理 问题 对策

科研经费是知识生产、科技创新的基本条件和重要保障,是科学研究的物质基础之一。随着我国科技事业的迅速发展和规模的不断扩大,一般农业科研事业单位科研经费也呈现大幅度增长趋势,科研经费也已成为科研事业单位主要的资金来源之一。在国家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形式下,改革和创新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方式的呼声也越来越高。目前农业科研事业单位管理中存在什么样的问题,如何规范农业科研单位科研经费的管理,是单位财务人员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一、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修订相对滞后

科研经费的来源从中央财政到地方财政各级,管理上从中央到地方各级财政,一般中央出台科研经费管理的改革指导意见,各地区各部门再结合实际情况贯彻落实。而近几年,政策变化频繁,地方在贯彻落实的时候,会有一系列的规章需要修订,而每一级经费管理部门在修订时,往往需要等待或者参考上一级的制度修订,这样制度修订交替过渡时间过长,在新旧制度存在改革性变化时,科研经费使用部门在制度执行上存在一定的困难,新旧政策交替期,制度修订的滞后会加大科研经费管理部门与科研人员之间的矛盾及冲突。

(二)项目经费管理难度大

科研经费来源的多层次、多样性带来经费管理的复杂性。科研经费来源于国家各部委、省级主管部门及地市的专项拨款。经费种类多种多样,有公益性行业项目、国债项目、国家发改委专项、省重大科技专项、农业专项资金等。由于不同渠道的资金来源对管理和核算的要求不同,且各类资金一般都有各自的管理办法,项目经费管理、结题、审计要求等各不相同,这给财务和科研管理工作带来较大难度。

(三)项目管理与经费管理相脱节

一些单位的科研项目管理、经费管理等一系列工作均由单个部门负责,各部门担负着自拟标准、自行执行、自我裁决的职责,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项目负责人在项目经费管理中的职责和权限不明确,各方所获取的信息不对称,缺乏内部相关职能部门间的相互制约、配合和沟通,造成项目管理与经费管理相脱节。

(四)预算编制不合理

虽然科研经费有简化预算、下放预算调剂的趋势,但并没有取消预算。科研项目经费预算一般由项目负责人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进行编制,编制过程中缺乏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的参与和指导,没有一个完善的流程来规范项目的管理。即便财务人员参与到项目的预算当中,也很难对材料用量、差旅次数等进行核定,仅能对价格或者费用标准等方面提出意见与建议。并且科研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确定过程,随着科研进展,技术研究路线或者技术指标很可能随时调整,经费的使用方向随时发生重大调整和变化。预算编制不合理,为完成项目任务,在实施过程中,科研经费的实际使用很容易与预算相偏离。

(五)会计核算不统一规范

科研项目的预算科目一般根据经费管理办法确定,与政府收支分列科目的经济分类存在一定的差异,不同财务人员对同类费用匹配经济分列科目时存在差异,或者虽一致但费用与经济分类科目的匹配不正确;此外,财务人员和项目组成员对费用的归类也可能存在差异,这样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很容易产生偏差。

(六)科研项目结题后结余经费管理不规范

已完成并通过验收课题的结余经费,有的经归口部门批准后,可留给依托单位,用于补助其他科研项目;有的按原渠道收回主管部门,由主管部门按照财政部关于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但这两种情况执行起来都比较困难,导致已结题项目的结余经费长期挂账,结余经费得不到有效的利用,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率。而在目前,资金大部分通过国库零余额账户结算,国库对资金有使用进度、结余结转要求,项目结余资金在等待批准后再安排使用(尤其跨年度批复),往往又不符合国库资金使用进度的要求,可能影响到项目结余资金的结转,不利于科研经费存量资金的盘活。

二、科研经费管理的对策分析

随着科研投入的加大,国家虽然有放松科研经费管理的趋势,科研经费使用部门的自主权越大,管理的责任也就越大。农业科研事业单位应主动通过各种办法加强对科研经费的管理。

(1)农业科研事业单位应加强內部控制,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制定有关科研经费的管理制度。虽然很多专项资金都制定有各自的经费管理办法,但从整个农业科研单位来说,还涉及项目的预算编制和合同管理、预算执行及调整、会计核算报销规定等一系列内部的管理,如有相应的制度或者规范的内部流程来指引相关工作,可使得科研经费管理整个流程有据可依,标准统一,减少管理中“各自为政”的混乱局面。

中央有政策旨在扩大科研单位科研项目资金管理权限,包括项目预算调剂自主权,劳务费分配管理自主权,间接费使用管理自主权,结转结余资金按规定使用自主权。下放给科研单位的权利越多,责任越大,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越重要。在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同时,明确、清晰、行之有效的制度是管理好科研经费的关键。

(2)科研管理是一个过程管理,经费管理是其中的重要组成,应明确各方责任,共同管理。项目管理一般实行法人管理下的项目负责人制,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应明确单位法人、项目负责人、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的职责分工,各方共同配合做好科研经费的管理和使用。并且要加强各方之间的协调与沟通,减少因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管理混乱。

(3)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素养,规范科研经费的会计核算。单位内部尽可能建立统一规范的内部指引,规范财务人员的会计核算,减少会计核算的随意性。近年来,制度的修订更新较快,应加强财务人员对新的项目经费管理办法等各类财经法规等的知识培训,与时俱进的做好财务管理工作。同时对某些特殊的科学研究,财务人员可适当对科研基地进行考察,加强与科技人员的沟通,更好地了解科研的过程,更好地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服务。

(4)加强科研人员对财经法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内部控制等方面知识的宣传,使得科研人员对经费管理办法有所了解,促使科研人员更好的配合做好科研经费的管理工作,从源头抓好经费的管理。尤其在2016年科技创新大会后,中央财政对科研经费管理部分权利的下放,更应该让广大科技工作者明白,下放经费管理权只是为了使经费管理更加灵活,项目承担单位的监管责任更重。虽下放权限,但是在遵守财经法规的同时,保证经费开支与项目相关、合理合规使用经费仍然是必须的。

(5)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搭建科研管理和经费管理一体化的信息系统,科研管理过程的重要过程和节点都必须体现在信息系统上。虽然可以通过制度建立、内部控制的完善来加强科研经费的管理,但在科研经费的整个管理流程中,如果能够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将科研管理和经费管理放在一个统一的平台上,这样就能使得整个项目的过程管理更加清晰、完整,也方便科研、财务人员统计分析数据,发现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促使科研经费的管理工作更加完善。反过来,完善的管理能更好的促进科研工作的开展。

(6)农业科研单位应探索合理薪酬管理制度,搭建有效的配套管理机制,合理保证公正、公平,提高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推动形成体现增加知识价值的收入分配机制。我国的农业科研事业单位带有公益性质,同级财政部门保障的薪酬制度必然难以实现科研激励效果,也容易滋生科研人员腐败的心理。目前的科研经费管理逐步允许人员费、间接费用中列支绩效支出,项目承担单位应在国家政策框架内,建立健全符合自身特点的人员费、间接经费管理方式。

参考文献:

[1]李莉.加强农业科研单位内部控制管理的思考[J].江苏农业科学,2012,(11):448-449.

[2]刘肖玲.浅谈如何提高会计人员素质[J].时代经贸,2007,(11):68-69.

[3]王光艳,刘牧群.科技创新中的科研经费管理模式探讨[J].中国高效科技,2011,(4):31-33.

[4]王義明,刘红梅.科研经费管理机制探讨[J].中国农业会计,2006,(7):21-23.

[5]张玉凤.浅谈科研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题[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5,(8):51-52.

[6]果文帅,苗水清.农业科研单位经费管理路径探析[J].中国农业会计,2016,(3):30-33.

[7]谷玉霞.科研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模式问题研究——以S省农业科学院为例[D].山东大学,2015.

猜你喜欢
经费管理农业科研事业单位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助推西藏农业科研发展”座谈会成功召开
以“五化、五融合”理念推进农业科研试验基地规划建设
论农业科研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和运用
关于加强农业科研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