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高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2017-03-28 14:28黄喜
投资北京 2017年3期
关键词:高速铁路高铁转型

黄喜

2016年6月我国发布了《中长期铁路网规划》。《规划》提出了我国高铁至2020、2030年的总体发展思路和发展目标,点燃了各地发展高铁经济新引擎。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新常态,高铁的快速发展和《规划》的颁布,有利于优化资源要素配置,为培育高铁新业态,加速产业梯度转移,优化产业布局,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带来了新机遇。地方政府应抓住高铁发展的机遇,借力高铁促进产业和经济转型升级,助力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现代高铁网日趋完善

高铁是指通过改造既有线路(直线化、轨距标准化),使营运速率能达到每小时200公里以上,或者专门修建新的“高速新线”,使营运速率达到每小时250公里以上的铁路系统。1964年正式通车的日本东海道新干线是世界上第一条真正意义上的高铁,全长515.4公里,运营速度高达210公里/小时。日本东海道新干线的建成通车标志着世界高铁发展新纪元的真正到来。随后法国、德国、意大利等欧洲国家,韩国等亚洲国家以及美國、澳洲等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建设高铁的热潮。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铁的规划和建设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非常迅速。从2008年建成京津城际铁路开始,截至2015年底,我国高铁营业里程已经突破1.9万公里,占世界高铁运营里程的百分之六十以上,是世界上高速铁路建设运营规模最大的国家。

根据《规划》,到2020年,我国高速铁路营业里程将达3万公里,覆盖80%以上的大城市;到2025年,高速铁路营业里程将达3.8万公里左右;建成基本连接省会城市和其他50万人口以上大中城市,形成以特大城市为中心、以省会城市为支点、以“八纵八横”主通道为骨架覆盖周边的现代高速铁路网。

北京在国家《规划》中占有重要位置,“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主通道中,连接北京的主通道有京沪通道、京港(台)通道、京哈—京港澳通道、京昆通道、京兰通道等。北京高铁在“十二五”期间也发展很快,建成了京沪高铁、京石客专,开工建设京沈客专、京张铁路,根据《北京市“十三五”时期重大基础设施发展规划》“十三五”北京将进一步建设完善互联互通高速铁路网,加快推进京沈、京霸、京张等高速铁路,促进京津冀区域与东北、西北、珠三角、海峡西岸等重要区域高速铁路连通,加快建设京唐、京石城际和城际铁路联络线,研究推进城际铁路联络线北延工程,形成区域高效密集轨道交通网。

加速资源合理配置

高铁加速了人员、信息、技术、资金、物质等生产要素的流动,促进了资源合理配置,增强了城市间的交流与合作,带动相关产业在结构和空间布局上的调整,推动高铁站经济圈和产业圈的形成,辐射带动高铁沿线周边地区经济发展。

“要想富,先修路”,高铁的出现点燃了众多城市新城发展的希望,围绕高铁站,各地开始规划建设高铁新城、高铁经济区,已经建成或规划建设高铁新城的有南京高铁新城、河北保定高铁新城、长春市西部新城、德州高铁新区、长沙高铁新城、昆明高铁经济区等等。高铁的发展优化了运输结构,完善了综合运输物流体系,培育了一批新产业新业态,加速产业度转移,促进了产业转型、加快了城镇化建设,必将对我国产业转型和经济发展带来深远影响。

促进运输物流业转型升级

航空运输方面,高铁的开通使部分中短途旅客选择高铁而非飞机,在一定程度上将旅游流、商务流、公务流、高端探亲流吸引到高铁上来,也分流了航空货运的一部分货源。

在普通铁路方面,从客运方面看,高铁将分流一部分普通铁路的客源,特别是高端商务人士和旅游人群,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普通铁路的客运负担;从货运方面看,高铁置换出一定的运能给货能,促进货运水平的提升。

在公路运输方面,高铁对公路客运造成强烈的冲击,特别是一些与高铁运行路线重叠的公路客运班线将会因客源的流失而受到重大冲击,将促进公路运输在转型升级中与高铁展开差异化竞争,提升服务质量。

在水路运输方面,由于水运的货物一般是大宗商品且对运期要求较低,因此高铁对水运影响较小。

在城市交通方面,高铁将促进城市加快构建高铁站与城区交通换乘体系,完善公交枢纽站、候车亭、换乘站、停车场等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延伸城市公交服务线路,拓展城市交通服务功能。

未来,应加快运输物流业的转型升级,加强高铁站与枢纽港、枢纽机场、铁路货运枢纽之间的互联互通,将高铁站建成铁路、城市地铁、公交及公路客运紧密衔接的现代化枢纽中心,构建综合管理运输系统。以综合运输物流理念来规划和建设运输物流体系,使铁路客运、公路客运、港口码头、航空机场相互协作配合。协调建立跨运输、跨行政区域的客运联运体系。

丰富旅游产业结构

高铁的开通改变了旅游市场结构。首先,高铁开通大大拉动了人们的旅游需求。促进短途旅游的增加,周末旅游、黄金周旅游日益增多。武广高铁开通当年,沿线11个城市,其中8个旅游人数增长率30%;沪昆高铁开通一年,贵阳北站旅客发送量从日均发送旅客不到5000人次迅速增长到2.2万人次。

其次,高铁使旅游同城化大幅增加。高铁开通使得城市之间的时间距离大大缩短,同城化效应显现。此外,高铁催生了一批新的旅游城市,我国高铁沿线旅游资源丰富,汇集了大量人文与自然景观,高速铁路方便了民众观光休闲,促进了沿线城市旅游经济增长,高铁沿线变成了旅游通道。高铁开通不仅改变了旅游结构,同时加快了旅游衣、食、住、行、游等服务要素向中心城市聚集。

培育发展高铁新兴产业

高速铁路的修建与运营本身就是一个产业,包含高速列车的制造和高速铁路的修建运营,不仅是高新技术的集成,也是资本金融与经济管理的交汇。应因地制宜培育发展高铁新兴产业——高速铁路装备制造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

应大力培育发展从高铁的研究、设计、原料、零部件、基建、机械、配套设施到高铁的运营与物流,形成包括材料材质、智能制造、电气技术、高铁运营等完整的高铁产业链。依托高速铁路带来的空间区位优势和势能,配置优质生产要素,培育形成一些原本不具发展基础或发展优势的高端服务业,打造城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和增长极。

借助高铁降低物流货运成本的优势,强化环境和能耗倒逼机制,促使工业向节能降耗、自动化生产和循环经济方向转型,农业向绿色化、休闲观赏、生态安全方向转型,服务业向高品质、全方位、个性化转型。

科学布局高铁沿线产业园区

由于高铁出现,在高铁站周边产生资源要素的聚集效应推动了高铁站经济圈、产业圈的形成。从国内外的高铁建设来看,高铁周边会形成三个圈层,其中800米范围内的枢纽核心区的产业主要有交通、餐饮、宾馆、旅游、商务、信息办公等;次核心圈层的产业分布有办公、商务、居住、文化、教育、工业等。

地方政府应在高铁沿线节点城市布局一批契合高铁带来的人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和物流的产业园区,高标准发展相关产业。科学布局,在高铁站区周边规划建设高铁新城,打造高铁站经济商圈,把它当作未来带动城市发展的新引擎之一,带动周边新兴区域的发展、互补主城区的功能。

在核心圈层构建高铁站场交通服务区域,包括车站主体、站前广场、公交站场等交通设施,并为旅客提供各种配套服务。在次核心层构建核心圈层各种功能的拓展和补充,加强商务办公、高新技术产业等生产性服务业和商业餐饮、百货零售、文化娱乐、旅游等消费型服务业以及一些高端居住等对时间较为敏感的产业设施建设。第三圈层发展一般办公、居住、文化、教育等产业。

(作者单位:北京赛迪方略城市经济顾问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高速铁路高铁转型
中国高铁再创世界纪录
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转型升级
市政道路下穿高速铁路技术简述及应用
揭示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
高速铁路建设对我国铁路运输的影响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新时期旅游转型发展思考
高速铁路明确仅运行动车
第一次坐高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