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划定产业未来发展空间

2017-03-28 14:31何佳艳
投资北京 2017年3期
关键词:功能区生产性生产总值

何佳艳

1月24日,《北京市“十三五”时期现代产业发展和重点功能区建设规划》发布,市发改委副主任洪继元介绍说,“史上最严”产业禁限令发布后,不少人对北京的产业发展有疑问,此次发布的这份规划明确了未来产业发展的方向。

根据规划,到2020年,北京将实现第三产业提质增效发展、第二产业智能精细发展、第一产业集约优化发展,形成与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相匹配、与经济发展方式相协调、与人口资源环境相适应的高精尖产业发展格局。

到2020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80%以上,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和六大高端产业功能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均达到53%左右,全市社会劳动生产率达到23万元/人,地均产出率增长30%以上,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2000亿美元左右。

三个层次推进

重点功能区发展

“十二五”期间,北京产业服务化、高端化特征更加明显,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0.9:23.6:75.5调整为2015年的0.6:19.7:79.7(2016年为0.5:19.2:80.3),服务业主导地位进一步加强。生产性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0%以上,高技术产业、战略新兴产业、高端制造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经济发展更加开放,服务贸易额超过1300亿美元。

同时,产业布局集约高效,协同发展也扎实起步。2015年六大高端产业功能区实现增加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从2010年的40%提高到2015年47.4%,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力量。京津冀产业协作加快推进,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区、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区、张承生态功能区等重点区域建设稳步推进,一批合作项目陆续开工。

“十三五”期间,重点功能区建设将按照分类指导、分业促进、分区施策、分步实施的原则,引导高端产业功能区和特色功能区差异发展,增强对全市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和带动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能力。

按照不同的侧重点,未来本市重点功能区建设包括三个层次。

对已经成型的六大高端产业功能区,将进行优化调整。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强化中关村、金融街、CBD、奥林匹克中心区内涵式发展,着力优化提升金融管理、高端商务、文化交流、国际交往等功能;加快推动经济技术开发区、临空经济区的产业承载能力建设和产业转型升级,增强对全市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

同时,本市将加快高端产业新区和特色功能区建设。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有序推动通州高端商务服务区、新首钢高端产业服务区、丽泽金融商務区、怀柔文化科技高端产业新区等高端产业新区发展,支持新机场临空经济区、北京科技商务区、海淀北部生态科技新区、环球主题公园等特色功能区发展建设。

在京津冀一体化的大盘子上,北京将强化功能区联动协调与辐射带动,优化提升城六区重点功能区的首都功能承载能力,增强城六区外平原地区重点功能区的首都功能和产业承载能力,强化重点功能区带动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能力,共同建设好“4+N”战略合作功能区。

生产性服务业将

向高端延伸

按照规划,本市的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80%以上,形成与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相匹配、与经济发展方式相协调、与人口资源环境相适应的高精尖产业发展格局。其中,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高端延伸是重点。《规划》明确了4方面11个具体指标,包括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80%以上,生产性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和六大高端产业功能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均达到53%左右,全市社会劳动生产率达到23万元/人,地均产出率增长30%以上,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2000亿美元左右等。

按照规划,“十三五”期间北京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将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快发展金融、信息、科技、商务、流通等生产性服务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二是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端制造业,壮大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产业。三是提高生活性服务业品质,提升居民和家庭服务水平,打造市民“一刻钟生活圈”,提高居民基础性生活服务保障能力,发展健康、养老、旅游、体育等产业。四是推动文化产业创新繁荣发展,优化提升文化艺术、新闻出版等传统优势行业,发展壮大创意交易行业,深入推进文化与科技、金融、商务、旅游等行业跨界融合发展。五是集约优化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支持高效节水农业、循环农业发展,引导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鼓励京津冀农业生态合作,强化农业应急保障、生态休闲和科技示范水平,促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集约利用。

在营造产业生态环境方面,《规划》着重提出了八个方面的措施:一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科技文化双轮驱动为重点推进改革创新,提升创新创业服务能力。二是积极稳妥推进市场化改革,抓好非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扎实推进试点示范建设。三是鼓励产业跨界融合发展,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推进服务业与功能区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平台经济。四是壮大培育多元市场主体,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五是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积极推进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建设,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物流链。优化发展总部经济,引导总部经济在京合理布局、差异化发展。六是创新金融服务体系,拓展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创新发展形式多元的间接融资,发挥好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首都建设。七是建设高端人才队伍,建设国际化智库汇聚地,强化创新型人才培养。八是实施品牌发展战略,促进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深入实施标准化战略,加快推进高端要素市场建设。

未来产业发展严控

准入标准

在推进北京未来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政府还将有一系列保障措施,主要包括推进简政放权、加强政策集成创新、推动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加强空间资源配置等。

“与以往相比,规划更加强调严控产业准入标准,将严格执行北京市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严控新增不符合首都功能的产业,发挥功能疏解对人口布局的带动作用。” 洪继元表示,未来各高端产业功能区将严格资源、环保、人口等准入标准,完善投入产出评价体系,以提高园区产出效益,深入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

猜你喜欢
功能区生产性生产总值
2020年第一季度GDP同比下降6.8%
成都市产业功能区优化调整布局出炉
2019年:产业功能区建设聚焦六大工作
生产性服务业结构亟需优化
陕西省未来五年将建粮食生产功能区2700万亩
陕西省未来五年将建粮食生产功能区2700万亩
关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关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产业集聚对生产性服务业效率的影响
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的互动发展